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16-01-05刘小萍孙海东
刘小萍+孙海东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58—01
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效的作业是优质课堂的延续与补充,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那么,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 对症下药,注重针对性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能力。作业练习什么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如,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笔者把学生编成甲、乙、丙三个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项工程,甲队单干10天完成,乙队单干15天完成,丙队单干20天完成。1.甲、乙两队合作,几天完成?2.甲、丙两队合作,几天完成?3.甲、乙两队合作5天后,剩下的由丙队完成,还需几天?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 学用结合,要有实践性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生活,体现作业的实践性,鼓励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思路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笔者是这样做的:改变传统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并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笔者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别秤出1千克小麦、玉米、豆子,分别量出1升水、一升油,分别丈量出1平方米、1公亩、1亩地。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数学计量单位有了直观体验。
三、 激发兴趣,突出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作业也是如此,将传统意义的作业加以改革,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有趣味性,题型就要多样化,方式要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
比如,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有关的数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应用题,最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有的以家庭收支结余数据编出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有的依据小麦地亩数、产量编出乘除法应用题,有的根据家庭到学校、到乡镇的路程和时间编出比例应用题。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目的,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 引导探究,体现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考虑到这个实际,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
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后,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 A.一个圆形花坛,直径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一个圆形花坛,周长18.8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C.学校要用25.12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花坛,什么形状面积最大?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学生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实践证明,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