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6-01-05张伏蕖

甘肃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感受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张伏蕖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感受;启示;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22—02

为加快学校国家级示范校项目建设,推进企业文化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相互交融,2015年2月,兰州理工职教集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企业广印联盟,赴上海部分知名企业、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考察。此次考察,大家普遍认识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间存在的明显差距。令笔者记忆深刻、受益匪浅的是上海界龙集团产教融合的人才对接培养模式。上海界龙集团作为一家印刷行业的民营企业,与多家行业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建立产学研对接的深层次合作机制,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文化植入校园专业技能培养教学中,以半工半读岗位育人方式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企业。

一、考察学习的几点感受和启示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在继承传统学徒制,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交互式教学为支撑的工学交替培养人才新模式。该模式要求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执行标准、共同编写学徒制教材,按标准进行教学和考核,实现合作一体下的人才成长培养目标。

2. 上海界龙集团实岗育人合作机制的特色和启示。

特色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下的“私人定制” 模式。界龙集团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行业院校建立了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深度合作机制。他们充分发挥企业的岗位特点和优势,不拘一格选人才。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人才特点,以一种“私人定制式”的培养手段,针对个体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素质、个性特征、优势智能和职业潜质等多元智能情况做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培养目标的岗位定向考查依据,再以分类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因人施教、量身定制,将每个学生的优势能力发挥到极点,以个性化发展要求为学生确定工作岗位和技能培养方向,进而让每个人在企业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并喜欢干的工作岗位,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界龙启示: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受和职业兴趣倾向,善于发现每个人的潜在优势和个性能力,并适时加以针对性引导利用,扬长避短地发掘他们的优势智能和潜质能力,以期更符合本人发展条件的实际,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始终充满自信,用良好的心态和热情去学习职业技能和对待岗位工作。

特色二:校企对接培养计划中的学生双重身份。界龙集团遵循产教深度融合的指导原则,要求合作院校在组织新生报到之始,就即刻与界龙企业签订学徒实习合同。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让学生赴企业实训,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生产岗位实践锻炼。

界龙启示: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制员工的身份定位,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一方面,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对职业活动有了真实体验,从而强化了个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准备。另一方面,企业在学徒制的施行中最大化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实现了企业招工与用工的“零距离”对接。

特色三: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界龙集团实岗育人的培养环境中,实训活动和教学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校明确规定:常规教学课时中,学生每周两天在校学习文化课,四天在企业顶岗实习,不同学期有不同的课时比例安排,日常教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岗位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学校负责管理,学校可依据企业情况酌情调整教学计划。

界龙启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实施,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的互补和互促,可以真正培养出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是符合现代职教指导思想、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高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在校学生提前进入企业,既学习到理论知识又强化了技能锻炼,从职业心理、职业技能、职业思想和职业能力上为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经受到企业管理规范和生产过程的磨砺,学生职业能力也逐渐成熟。企业也借此解决了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一线岗位人才的需求,建立一支适合企业发展的年轻、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

特色四:依托合作教学,实现产教共融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界龙集团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依托学徒真实工作情境环境,一方面将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新型高新技术需求第一时间带入课堂教学,把企业活动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并将教学成果反馈回企业;另一方面学生在实岗教学中,带着问题同一线员工直接交流,现场请教,在“做中学”、“学中练”的情境下“边做边学”、“先做后学”,使得“现代学徒制”与情境学习紧密衔接,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应用技能紧密结合,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从中理解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岗位意识。

界龙启示: “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互利共赢。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厂,企业把工厂办进学校,都完全实现了产教融合一体的优势互补。企业在员工素质提升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赢得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获取到稳定、可持续的用工来源;学校在职业教育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得以开拓疆域,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保障,并同时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体现出优质服务社会的功能;学生也在学习中提升技能、提升学历,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增值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二、对我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开展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融合试点。学校应尽快开展校企融合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选择企业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岗位技能的含金量,更要重视企业发展的前景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氛围及岗位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应综合考虑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是否符合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意愿的企业吸引力,使学生毕业后愿意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定位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也从根本上决定着实施“学徒制”的实际效果,为今后施行校企深度融合积累可借鉴的成熟运作经验。

2. 开展以“现代学徒制”训教为内容的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以企业的人才定位、岗位标准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典型职业活动为中心,兼顾行业、社会的普遍要求,以企业岗位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为依据,兼顾学生终身职业发展为前提。选择企业广泛应用的专业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状况实际,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性与职业性、针对性与通用性、现实性和发展性之间谋求平衡,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3. 携同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考评体系。学校应携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来保证岗位技能实训的教育效果。应采取教考分离、交叉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程序,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和师傅共同对学生学业技能水平进行认定,使学生通过考核达到学校、企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规定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资格,从而获取学校毕业证、国家职业资格证和企业技术等级证,共同督促学生完成获取“三证”的学习任务,避免出现因单方考评而造成考核方式的不匹配、不衔接。

4. 进一步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倡导复合人才的师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下厂或赴企业实践,为全体教师提供师资培训和企业岗位实践机会。倡导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更要熟悉学校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工作流程,具备本专业领域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求人人达到专一会二、一专多能。要选聘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形势,人才培养满足岗位技术要求。

5. 强化职业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坚持以学校管理为导向、班级管理为基础、企业管理为辅助、自我管理为动力的管理思路。企业和学校目标一致,共同联手加强组织纪律、集体观念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打造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决不随意放松和降低管理标准,增强学生自理、自力、自立、自强能力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认识和树立职业道德信念,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6. 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应树立全面、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人才观,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沟通能力、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力及心理承受力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大力改革课程设置,构建起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加大非专业能力课程比重,为学生创设非专业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强化个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非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甘肃省2013年度“十二五”规划《企业文化与学校共青团工作相互交融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3] F3-0142)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感受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