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2016-01-05夏芳莉
【摘 要】秘书实务课程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既直接关系到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历来是专业课程的重中之重。因而对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探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秘书实务;教学模式;文秘专业
作为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秘书实务课程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课程,在秘书职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中既重实务操作的训练,又重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操守的建立、职业习惯的养成,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较突出。
一、课程概述
(一)准确定位,把握信息化教学
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实践为主导,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任务导向”、“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式、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再现等要教学方法。依据秘书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设计课程项目任务内容模块,围绕秘书工作任务设计教学目标,课前布置学习内容及训练要求,由学生利用学院教学网络推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完成对于教材的自习,并选择完成相关项目中的各个任务。老师既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评点、指导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在网络互动平台就教学推进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困惑,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同时进行反思教学,寻找学生困惑的根源;最后辅之以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在学生的兼职活动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将秘书实务真正落实到职业生涯中。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文秘专业通过开设秘书实务课程培养学生的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对学习专业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其前导课程有“商务礼仪”、“应用写作”,后续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办公室管理、“公关实务”、“文书与档案管理”和“网络技术与运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熟悉现代办公技能,具备管理及沟通协调能力,能较好地适应中、高级秘书工作岗位。
二、设计思路
(一)前后贯通,课程设置联系文秘专业各课程
秘书实务课程重在帮助学生熟悉秘书职业生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及秘书活动规律,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上融汇了前导课程的相关知识,如人际沟通、文书写作,前导课程为秘书实务课程的开展做了很重要的铺垫,同时设计中对前导课程应做必要的回顾,以做到首位相顾、环环相扣。秘书实务课程中办公室实务管理和各类会议、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内容又对后续安排的办公自动化、办公室管理、公关实务等课程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二)横向关联,理论框架下融入实践内容
在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围绕文秘实际工作的进展顺序组织相关秘书理论知识框架,在此前提下穿插可供学生练习、展示的实用性、规范性、程序性、可操作性强的实务技能,以秘书工作任务为项目单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合而为一,在实际工作的训练中提炼现代秘书工作的精髓。课程中的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系统性,以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同时,以过程考核作为成绩评价方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多维延伸,拓展教学空间
由于对实践的要求促使课程设计通过实训课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延伸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令课堂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对技巧理论要讲得准确、深入浅出,要常以实例启发学生,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课堂内容。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教学训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效地实现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教育教学要求。
(四)模块教学,合理安排学时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了课程模块结构体系。
1.职业认知模块
在此模块中学生要认识课程性质、内容体系等,把握职业内涵,角色定位准确;掌握职业的特点,了解职业发展前景,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时为14学时。
2.秘书办事模块
学生要掌握办公室的布局类型及原则,能够合理布局办公室;能够合理管理办公资源,能够对办公室安全隐患提出处理办法,填写安全隐患表和设备故障表;掌握接待工作的内容,了解所需的礼仪要求,并能按接待的规格和程序进行来访个人与团体的接待工作。此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秘书职场需要的实践技能,是本课程的重点模块,设计40学时。
3.秘书办会模块
学生能够制作会议筹备方案;能够布置会场;能够安排座次;能够编制值班安排表,能够正确填写值班日志,能够正确处理值班期间的电话接待和来访接待;能够拟订会议突发事件处理方案,正确处理会议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收集、反馈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能够进行会议总结。共用12学时。
4.秘书办文模块。了解公文的种类,掌握撰写公文的基本要求,熟悉文书在组织内外传递的程序,能够按处理制度进行收发文处理。共用6学时。
三、课程目标
秘书实务课程不再将教学目标固定为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而是将三者融入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职业胜任力、注重能力培养、强化人文修养四项培养方向中,多层次地提出课程教学要求。
(一)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能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如:日常及涉外礼仪、上下行文规则、文件处理办法、会议流程、差旅申请及报销手续、效率管理理论、档案管理原则等,了解办文、办会、办事的流程及要求。
(二)提高职业胜任力
我们将课程教学的重心放在专业人才岗位相对应的口才应用技能培养上,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应用写作(以公文为主)能力和先进的秘书办公自动化基本操作技能。如接待工作、印信工作、会议组织筹备工作、日常办公室管理、办公资源管理原则及方法等职业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感受现代秘书的职业素养,培养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心态,以胜任今后的职业岗位。
(三)注重能力培养
课程学习中致力于提高学生在秘书事务工作中综合处理能力(办事、办会、活动策划等),具备一定的社交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在案例教学的分析、研讨、实践中切实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了解岗位需求,培养坚定、自信的心理素质;在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办事能力。
(四)强化人文修养
提高学生人文审美水平、社会交际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和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
作者简介:夏芳莉(198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翟秋阳.高等院校秘书学教学改革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3).
[2]吴倩,滕刚.高职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3]殷培峰,杨柳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4]吴倩倩.我国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14.
[5]黄若茜.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体系教改研究[J].秘书之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