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在“概论”课程第八章中的设计与运用
2016-01-05孙忠良
“微课”教学在“概论”课程第八章中的设计与运用*
孙忠良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但在目前教学实践中,该课的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如预期理想。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发了现代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若将“微课”与“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以“概论”课第八章为例,运用“微课”设计,为增强“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教学;“概论”课;“微课”设计思路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8.01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3-07
[作者简介]姜玉梅(1969-),女,甘肃庆阳人,河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思想政治教育。
一、“概论”课采用“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解和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论”课程教材也及时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概论”课程教材,自2007年2月出版以来,先后进行五次修订,历经六个版本,调整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根据党在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教材编写组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调整了框架结构。依据2014年版教材的设置,“概论”课程共有十二章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总依据、总任务到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祖国统一等重要理论。由于“概论”课程所涉教学内容较多,若仅仅依靠传统的大单元、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很难吸引和打动学生,也很难发挥“概论”课的思想教育传导与灌输功能,从而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增强“概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一群体,注重自我个性和独立人格,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但理解偏于浅层次,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价值观更加现实,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与“微学习”的迅速发展,“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运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迎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特性,而且将有助于提升“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作为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 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它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效运用“微课”,有助于推动“概论”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高水平数字资源开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以“概论”课程中的第八章为例,通过运用“微课”设计,探索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路径。
二、“概论”课第八章实行“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2014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第八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014年版教材中,为了减少与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重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合并为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材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之后,第八章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最多的章节之一。
通过第八章的学习,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中的有关问题,帮助他们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思路,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2014年版教材中,第八章共分为五小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结构经过调整后,教学内容的脉络更加清晰完整。通过论述上全新的整合,更加合乎教材的体例,倘若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从整个教材内容的分布来看,第八章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较多,是与现实紧密结合并能引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章。若能在讲授过程中,设计专题,重点突出,手段新颖,贴近实际,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针对“概论”课第八章教学内容的随机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均对该章教学内容表现出学习兴趣,特别是关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表现出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超过八成,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问题,也表现出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参见表1)。依据教学大纲,第八章的理论讲授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作为主线,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将原五章内容压缩于一章之中,因而内容十分丰富。由于课时所限,若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相关问题的讲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可在教学中将第八章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专题,整合讲解,相信一定会有效提升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主动性。
表1 关于“概论”课第八章教学内容的相关调查
注:2015年3月在吉首大学调查120人
三、“概论”课第八章实行“微课”设计的教学思路
第八章涉及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引发了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第八章实行“微课”设计的教学尝试,既符合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又能精炼教学内容,即能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步,选择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不仅可以增强“概论”课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有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微课”教学,首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就是确定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的选择必须新颖,但不能无原则脱离教学内容。根据“微课”特点,选题不能过于庞大,尽量做到短小精悍,可以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个具有独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依据“概论”课第八章的特点,尽量将教学内容和新闻热点结合起来,选择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教学主题。第八章“微课”教学主题的具体设计参见表2。这样设计,一方面因为这些知识点相对独立、完整,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这些知识点与最新的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表2 “概论”课第八章“微课”教学主题设计思路
第二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微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设计包括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教学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新颖,并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微课”特点要有所创新。“概论”课第八章实施“微课”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首先要紧紧围绕选题,突出重点。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设计过程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主线清晰,层次分明。依据“微课”特点,教学设计还要注意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除“概论”课带给学生枯燥无味的偏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第八章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例,“微课”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观点评价我国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的经济体制。为突出教学重点,依据主题内容的逻辑结构,在“微课”教学设计上可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为了使学生深入认识,设计计划和市场、政府和市场的相关题目进行课堂互动,配合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结合实际,参与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特征。再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微课”主题《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这一主题重点讲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此为教学重点,深入讲解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当前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深入分析其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这种政权组织形式要比“三权分立”优越。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和长处。围绕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和特征。在“微课”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话题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历史和现实,设立不同的题目进行课堂互动;配合相关的影像资料和时事链接,让学生自主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在当前还必须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为什么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第三步,“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资源。“微课”的主体内容即是通过视频来展现的 “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为10到20分钟左右。以第八章为例,《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主题,时间设计以10到15分钟为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因为涉及时事内容较多,时间可设计为20分钟左右。“微课”视频的制作及质量直接决定着“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因此,对于“概论”课的任课教师而言,既要强化视频技术的培训,提升视频制作、编辑和合成的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同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同时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展“微课”视频的来源。
第四步,上传网络平台。“微课”的主体内容除了“微课”视频之外,还包括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交互互动,这也是“微课”教学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微课”以网络为媒介,促进了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依托于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等新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拓宽知识传播的覆盖范围,而且可以将知识普及更大化,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概论”课目前主要开设于大二学期,学习结束以后,其影响力呈逐渐递减的态势。运用“微课”,将“概论”课的相关知识点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于精品课程或空间课堂等网络平台,既迎合了大学生网络偏好的心理特点,也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以第八章为例,围绕“微课”设计主题,可利用精品课程和世界大学城等网络平台,开展围绕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的网络投票、话题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2010-07-30(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建研究,2012(12):4-28.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l in the Use of
Micro-lecture in the Course of Chapter Ⅷ of "Introduction"
Sun Zhongliang
(MarxismAcademy,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