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支部会议记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6-01-05柳志波

政工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连队议题支部

张 翼  柳志波



基层党支部会议记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张翼柳志波

会议制度是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之一,是基层连队抓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会议落实,近期我们采取查阅资料、现地检查、座谈了解、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基层连队党支部会议记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查看了近3年党支部记录本。总的感到,当前基层党支部会议落实较好,但也发现会议形式不正规、会议次数频繁、议题内容过多等问题,需要各级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检查近3年基层连队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记录情况,主要存在“两个发展趋势”和“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会议召开次数呈增多趋势。调查显示,2013年平均一个连队全年召开41次会议,2014年召开48次,2015年召开58次,有的一个月要召开7次,平均一周近2次。主要存在“三多现象”:传达精神会议多,主要是传达学习各种通知、会议精神和活动方案,占记录内容的33%;安全管理会议多,安全形势分析、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会议,占记录内容的25%;按纲建连形势分析议题多,有的支部书记反映,现在每月按纲建连形势分析会成了“大杂烩”,机关各个部门都要求相关工作在按纲建连形势分析会上议一议,导致议题越来越多、重点不突出。

二是记录代替工作落实的趋势。调查发现,部分支部会议记录情况与实际开会情况不符,主要存在三种现象:有补笔记现象,调查显示,有的党支部书记反映,有时工作太忙会就不开了,上级检查时仓促补记应付,以补笔记当作会议落实;有插议题现象,有的在原有议题的基础上,又“硬塞”了一个,还有的特意留“空”,以备不时之需;有参会人员不实现象,有的连队因支委休假、执行任务或学习集训等原因不在位,达不到会议法定人数,但又不想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在记录本上就随意增加出席人员,让在外的支委也“发了言”。

三是记录内容格式不规范。有的记录委员发言过于简单,一次发言还不到30字,客套话较多;有的同一记录人前后笔迹不一致,存在两个或三个笔迹的现象;有的在参会人员记录上,缺少记录人和缺席人两项内容,召开支委扩大会,未明确列席人员;有的记录本在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时照搬照抄,提纲抄完会议结束。

四是会议组织程序不正规。有的连队在研究士官选改、党员发展、表彰奖励等事项中,不是逐个进行表决,而是捆绑在一起表决;有的支委会或党员大会通过的决议,记录往往用“一致通过”“全部赞成”表述,没有详细记录赞成和不赞成的具体意见;有的把行政职务带入党内,不善于通过发挥“一班人”作用推动工作,影响制约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五是会议制度落实不严格。有的支部书记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听取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有的连队支部党员大会召开不及时,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会议有拖延现象;有的对涉及官兵利益的敏感问题例会研究的多,而像议训、议教等制度则坚持不够、重点不突出,上级强调就落实,不强调就被忽视。

六是会议讨论不切实际。有的党支部委员发言像“流水账”,一般先由书记提出议题,然后委员依次发言,最后是书记归纳总结,中间没有任何委员插话和探讨,也没有任何辩论,会议形成的决议缺乏操作性,制定的措施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分工不明确,责任未到人,存在为了开会而开会的现象。

二、分析主要原因

尽管当前基层党支部会议记录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只是发生在个别单位,是个别现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四个不够”:

一是思想不够重视,还有“不推不动”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是抓党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会议制度落实得好与差与其有着直接关系。部分支部书记主动想事、谋事、干事的意识还不强,导致会议落实上“缺斤短两”“偷工减料”。有的缺乏责任心,干工作凭心情,想开会就开会,不想开会就补笔记,缺乏老牛爬坡的韧劲和毅力;有的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主动谋划设计,不知道啥时候开会、开会议点啥、具体抓点啥;有的缺乏进取心,对会议制度落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感觉“不出问题、差不多就行”。

二是学习不够积极,还有“不懂不会”的问题。调查感到,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还存在“三个不懂不会”问题,即基本常识不懂不会,有的对支委任期、议事程序、组织原则等方面不熟悉;基本业务不懂不会,部分支部书记对政策性工作与事务性工作混淆交织,对党务与政务区分不清,对议事决策、发展党员等程序标准把握不准、运用不好;基本技能不懂不会,部分书记对会议怎么开、党课怎么讲、党日怎么过、党表怎么填等基本技能不掌握,还处于朦胧化、表面化的初级阶段。

三是法规不够完善,还有“无从下手”的问题。客观上,现行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具体,虽然《军队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了连队党支部党员大会的5项职权、党支部的12项职责,指出“支部党员大会,连队、科室党支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支委会根据需要召开”,但对于具体哪些事项该纳入支委会议题均未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这给机关安排部署、基层具体执行上留出了弹性空间,常常导致机关人为加码、基层自我加压。

四是指导不够科学,还有“不统不管”的问题。问题出在基层,但根子还在党委机关。笔者感到,机关在指导上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统不住”。组织部门对基层党支部会议还没有统起来。调查时发现一个连队在一个月内召开8次支委会议,有近20个议题,书记感慨“这都是上级要求的,不开不行”。二是“争地位”。机关纷纷强调分管工作重要性,安全管理、思想教育、组织生活、财务工作等,哪个议题都不能少,否则就会被上级通报批评。三是“导向偏”。有的机关干部下部队检查,不到一线、直奔连部,把会议记录本作为“重点对象”,向基层释放了“开会等同于末端落实”的错误信号。

三、具体对策措施

综合以上“两个趋势”和“四个方面”问题,再分析“四个不够”原因,总的来看,既有支部书记思想不重视、能力有欠缺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机关在指导上的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等方面的原因。探寻研究破解的对策措施,笔者感到,当前提高基层党支部会议落实质量,要在抓治理、抓能力、抓服务、抓奖惩上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一要盯着问题抓治理,在刚性规范落实上下功夫。

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归纳,根据现行的《军队党支部工作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基层党支部议事规则》,确保会议落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规范会议内容,对按纲建连形势分析、重大经费开支等需纳入支部会议的事项进行细化明确,避免将一般性工作部署、会议精神传达等纳入支部会议,从源头上治理层层加码的不良现象。要加强归口管理,由组织部门归口管理基层党支部会议,其他业务部门需要基层召开支委会讨论的,报组织部门审核备案后,通知基层党支部召开会议。要规范检查权限,支部记录本由党支部书记负责保管,严禁其他人员私自查阅,确需检查的,要会同组织部门查阅并做好登记,防止出现“谁都能看、谁都能查、谁都能管”的现象。

二是着眼素质抓提高,在增强培训效果上下功夫。

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会议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会议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要抓好系统培训,政治机关要按照岗前培训、集中培训、自主培训的思路,每年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岗前培训,突出研透基本法规、熟悉基本业务、掌握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要抓好常态培训,坚持落实“指导员活动日”,突出传授经验方法、交流心得体会、破解疑难困惑,通过常学法规制度、常理工作思路、常研方法对策,提高支部书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抓好帮带指导,持续开展“帮建支部、帮带干部、帮抓骨干”活动,充分利用当兵蹲连、日常检查等时机,突出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帮带指导,帮助他们把握工作的阶段性、周期性、规律性,从内容和时间上搞好支委会的删减、统筹、合并。

三是围绕基层抓服务,在改进指导方式上下功夫。

机关要持续开展“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活动,下大力解决基层党支部会议多、乱、杂的问题。具体做到“三要”:要做明白人,按照“精通本职的、了解相关的、辐射其余的”要求,机关干部要学深悟透现行政策法规规定,切实掌握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常做减法,安排部署任务要充分考虑基层落实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机关要加强统筹协调,控制住工作组、文电、会议的数量,把基层从“五多”问题的困扰中解放出来。要深入基层,领导机关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了解机关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梳理好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真正让基层官兵满意。

四是注重考评抓奖惩,在树立鲜明导向上下功夫。

制度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有效方法。要切实完善考评机制,把党务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会议制度落实作为重要考评内容,通过细化标准、量化指标,采取素质考核、比武竞能、党委点评、群众评议、实地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现实表现、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要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立功受奖、职务调整晋升、单位创先争优直接挂钩,对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在各方面优先考虑,对考核末位、业绩平庸、问题突出的及时实施问责,让他们干工作有劲头、干下去有奔头、干不好吃苦头,切实树立当好支部书记光荣、干好党务工作有为的鲜明导向。

【作者系65655部队组织科科长、干事】

猜你喜欢

连队议题支部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一三〇团“民事连办”方便群众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