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思考

2016-01-05秦晓君崔雪峰宋枝艳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部队装备单位

秦晓君, 崔雪峰, 宋枝艳

(装备学院 装备采办系, 北京 101416)



做好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思考

秦晓君,崔雪峰,宋枝艳

(装备学院 装备采办系, 北京 101416)

新型复杂装备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其技术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型复杂装备能否快速形成并持续保持战斗力。分析了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必须健全技术服务机制、强化技术服务意识、更新技术服务理念、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部队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服务。

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战斗力;服务机制;装备保障

近年来,大量新型复杂装备逐步列装,成为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这些装备技术含量高、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故障面广,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难度大,要使其尽快形成并保持战斗力,关键是部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装备的使用、维修和储存方法[1],这就要求军事代表和装备承制单位必须做好新型复杂装备的技术服务工作,为部队提供及时、高效、持续、稳定的技术服务。目前,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内也围绕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事代表技术服务工作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主要局限于本单位工作实际或某类武器系统,总体来看,不够系统全面,亟待开展系统研究。

1 内涵和特点

1.1装备技术服务的内涵

装备技术服务是指装备承制单位向部队装备使用部门提供有偿或无偿技术支援的活动。装备技术服务是装备采购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装备全寿命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现代装备尤其是新型复杂装备系统庞大、技术含量高,做好装备技术服务工作有助于部队尽快了解装备的性能和特点,熟悉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管,促进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装备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新装备使用、维护的技术培训,提供相关技术资料,提供零备件,现场技术服务,质量问题处理,战时和紧急专项任务的技术保障等。

1.2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特点

一是技术性强。新型复杂装备大多集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技术含量高,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难度大,使用和维护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对技术服务人员和使用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都很高。二是依赖性大。新型复杂装备集成性强、结构原理复杂,其损伤机理也更加复杂,检测调试和故障诊断难度大[2],加上部队新型复杂装备保障力量薄弱[3],部队高技能维修人员相对短缺,维修人才队伍不稳定,维修工具数量少、适应性差,以及部队训练、演习任务重等原因,不得不大量依靠装备承制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三是协作面广。新型复杂装备系统庞大,采用的技术种类多,涉及的专业门类多,是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体[4],所需主要零部件往往多达几十万个,需要多个专业厂家协作生产才能完成。装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有时需要多家单位共同参与、集体会诊,装备故障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可能涉及多家单位的产品,技术服务,协作面广。

2 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1) 思想上不重视。一是随着新型复杂装备研制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装备研制任务重、订购批量大、交付时间紧,装备承制单位研制生产任务日益繁重,加上装备技术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如装备研制生产效益直接和明显,因而装备承制单位普遍存在重装备研制生产轻装备技术服务的现象,抽调的技术服务人员数、质量明显不足,现场技术服务效果差。二是技术服务经费偏低且分配不合理。如首批生产的装备有专门的接装培训经费,而后续的没有。但实际上由于后续接装部队不同,同样需要培训,却没有经费支持,因此承制单位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新型复杂装备质量问题较多,问题定位复杂,维修保障周期长、难度大,且备品备件价格昂贵,承制单位难以承受,造成现场质量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零备件供应跟不上等现象。三是部队对新型复杂装备使用难度认识不足,对新装备接装重视不够,有的装备直接由承制单位交付部队仓库,再由仓库交付部队,对装备不了解和把关不严造成备品备件缺失等现象,给装备使用和战备完好性带来不便[5]。

2) 方法手段滞后。一是培训人员大多为装备承制单位的设计人员或技术人员,他们对各自分管的产品非常熟悉,但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足,培训方式基本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结合实际操作使用不够。二是产品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培训教材等技术资料编写水平较低,培训教材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三是现场排故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缺乏问题成因分析、预防措施制定等深层次的技术指导[6]65,导致一些使用和维护人员对配发多年的装备仍不能熟练操作,装备出现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严重影响装备战斗力的形成。

3) 服务协调困难。新型复杂装备故障机理复杂,通常需要多个承制单位相互协作才能解决,但由于技术服务责任分工不明确,在涉及资金、责任等问题时,承制单位往往推诿扯皮,协调比较困难。一是新型装备技术含量高,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多,有些质量问题是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应由设计单位解决,但合同规定装备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问题由总装厂负全责,技术服务费也给了总装厂,从而导致责、权、利不对等。二是新型装备系统庞大,配套单位越来越多,主机厂对配套厂技术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由于缺乏具体的法规文件和合同约束,导致责任不清。三是新型复杂装备价格越来越昂贵,而装备承制单位技术服务费用有限,导致主机厂和配套厂在排故替换备件(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备件)问题上相互推诿。四是各装备承制单位在技术服务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投入不均衡,技术服务力量及物资保障配置不尽合理,技术服务标准难统一,使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非常困难。

4) 信息沟通不畅。新型复杂装备由于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较多,工作机理复杂,配发到部队初期一般要经历一个问题集中暴露期,装备承制单位需要根据部队反馈的问题信息对易发生的装备质量问题进行定位,从而促进设计过程或制造过程的改进,为装备改进、改型提供支持。目前,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事代表对部队有关装备使用和质量问题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不够及时有效,造成外场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是信息反馈渠道不规范,有的部队直接向承制单位反映,有的向军事代表室反映,还有的通过个人渠道反馈信息。二是信息收集方式落后,主要以电话、传真和座谈会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描述和判断不准确。三是信息分析和利用机制不完善,对装备使用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和现场处理措施等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利用,“就事论事”现象比较普遍。

5) 零备件供应不科学。一是装备承制单位在研制阶段对装备随机备品备件配备的数量、种类、适用性等方面分析、论证不够充分,装备随机备品备件通常由分承制单位根据习惯做法予以提供,备品备件提供随意性较大,部分装备的随机备品备件难以满足部队实际需求。二是装备承制单位与部队尚未建立备品备件沟通机制,对备品备件消耗统计和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未形成动态管理模式,部分装备零备件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三是零备件储备和流通机制不健全,未形成零备件相互补充和调配使用机制,存在着有的部队不够用,有的则长期积压不用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军的装备技术服务体制还不够健全,缺少用于规范装备技术服务责任义务和工作流程的强制性法规约束,还是沿用以往用行政命令代替法规制度的传统做法;装备技术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覆盖装备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工作机制,装备论证部门、装备研制部门、装备生产部门、军事代表机构、装备维修部门、使用部队之间的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不够;受装备复杂度、设计水平和经验等因素制约,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测试性等设计达不到要求,对使用过程中故障失效模式分析不够深入;受工艺水平、技术、经费等因素影响,装备生产水平达不到设计要求;缺少装备技术服务激励机制,装备技术服务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战时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承制单位参与装备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3 对策建议

3.1健全技术服务机制

一是要做好装备技术服务的顶层设计,形成涵盖装备论证、装备研制、装备生产、装备使用和维修保障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加强战时应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快立法建设步伐,完善装备技术服务法规制度,制定与高新装备技术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规范各方装备技术服务行为。三是应强调装备保障的重要性,将装备保障贯穿于装备整个寿命周期,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装备保障性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验证,研制保障资源。四是要建立装备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对装备使用故障率小、装备技术服务效果高的装备承制单位,通过增加采购数量、加大研制项目投入等方法提高装备承制单位的积极性。

3.2强化技术服务意识

装备的质量是设计阶段决定的、生产阶段形成的、使用阶段体现的[7],装备研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部队使用,提高部队战斗力,部队是装备的最终用户,部队装备操作使用的熟练程度和维修效率决定了装备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效能。随着装备技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部队对装备承制单位专业化保障的这种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技术服务意识。一是多渠道引导和教育承制单位转变传统观念,彻底扭转“重研制生产、轻技术服务”的思想,把装备技术服务与装备研制生产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摆明利害关系,讲清楚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合同履行信誉和保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的重要性。二是在研制费用审核中,将技术服务费纳入成本核算范畴,促使研制单位养成对装备形成战斗力负责到底的意识,主动作为,从设计源头提高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三是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总承制单位和分承制单位在装备技术服务方面的具体任务,突出强调装备设计质量问题必须由研制单位负责,明确责任和接口关系,真正解决好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相互推诿的问题。

3.3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一是改变传统的理论培训模式,采用实操培训、多媒体培训和模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大装备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对装备的使用、维护和安装等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研发模拟训练器材,通过模拟实际装备操作,参训人员可熟练掌握装备的操作使用,通过模拟装备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故障,参训人员能够掌握一般的故障排除方法;将培训过程录制成视频并随装备技术资料一起配发部队,指导部队使用和维修,既清晰直观,又可反复演示,从而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改变现地服务为主的模式,加大远程技术服务力度。利用网络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检测和诊断技术等,将各武器系统装备承制单位、军事代表机构和装备使用部队联系起来,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咨询系统,对装备进行远程故障检测和诊断;建立装备故障维修库,不断积累和完善故障诊断及维修经验。这种方式既能充分共享技术服务资源,解决装备承制单位技术人员不足和技术服务不及时问题,为部队提供快速直达、精确高效的超视距、可视化技术服务[8],又利于装备使用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为装备改进改型提供数据支撑。

3.4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信息化手段建设,建立装备承制单位、驻厂军事代表室和使用部队之间的信息沟通联动机制,促进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及时收集装备使用中的故障信息和部队对技术服务的意见要求,按照“部队提出要求、军事代表室受理协调、装备承制单位解决问题”的程序开展技术服务,改变当前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不规范、不科学问题[6]66。三是及时掌握部队对装备使用的意见建议,根据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对新装备进行技术改进,使装备更符合部队操作使用要求,充分挖掘装备使用潜力,发挥装备最大效能。

3.5提高零备件供应效率

一是注重装备零备件需求分析工作。深入研究装备在全寿命周期的使用特点和规律,在对装备可靠性设计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相对科学、合理的零备件配备清单,从设计源头上确保装备零备件、设备和工具齐装配套、使用便利。二是加强零备件消耗规律统计和可靠性工作积累,定期对零备件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对零备件供应需求做出合理调整。三是建立装备零备件周转机制,着眼部队零备件需求,合理配置军地仓储资源,优化零备件储备结构,并在各军兵种内部、装备承制单位形成滚动利用、实时补充和动态管理的零备件流通机制,建立零备件借用和调剂协调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零备件供应保障能力[9]。

4 结 束 语

一流的装备需要一流的服务。面对列装部队的新型复杂装备,装备承制单位必须强化技术服务意识、更新技术服务理念、创新技术服务方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帮助部队熟练掌握装备操作与维修维护方法,使装备快速形成并持续保持作战能力,从而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References)

[1]郑绍钰,张霞.军事装备采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158-162.

[2]施立新.基于信息系统遂行多样化任务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 2014(A07):472.

[3]贾秀权,李鑫,胡斌.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3(11):25-27.

[4]刘玉清,周昭明,秦晓君.军事代表参与装备维修保障的观念及对策[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18(3):28-31.

[5]李海军.浅谈大型复杂武器装备技术服务的认识与对策思考[J].中国军转民, 2013(2):67-68.

[6]张东起,来薇.做好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军转民, 2013(2):65-66.

[7]王汉功,甘茂治,陈学楚,等.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15-120.

[8]宋利平,王德祥,曹义.野战条件下装备远程技术支援保障模式研究[J].汽车运用,2014(1):16.

[9]李睿,曾德贤.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目标任务体系构想[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6):22-26.

(编辑:李江涛)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Service of New-style Complex Equipment

QIN Xiaojun,CUI Xuefeng,SONG Zhiyan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New type complex equipment is the “multiplie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its technical service level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orming and maintaining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new type complex equipment technical service and proposes that we must perfect technical service mechanism, strengthen technic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update technology service idea, innovate service pattern, smooth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o provide timely and efficient technical service for the troops.

new-style complex equipment;technical service;combat effectiveness; service mechanism; equipment support

2015-10-13

秦晓君(1974—),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采购。qinxxx111@163.com

E252

2095-3828(2016)04-0029-04

A

10.3783/j.issn.2095-3828.2016.04.007

猜你喜欢

部队装备单位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俄部队军演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儿在部队又立功
填单位 要推敲
防晒装备折起来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