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能力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构建要素之一
2016-01-05林铁成陆姣
林铁成+陆姣
摘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为重点,论述了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对其高素质内涵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也是高素质内涵的一个要素。以学生终身发展方向为驱动力,重视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合作、国际间竞争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需明确、不可偏废的一个工作目标指向。
关键词:技能型;岗位需求;终身学习;教育规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个高素质如何体现,由哪些方面构成?当我们谈及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生的素质时,其所包含的内容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当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是否会适应,是否会有良好发展,取决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
文章浅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中的重要支撑点——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师在强调掌握外语的重要意义时,过多阐明的是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性,是人们相互沟通、交往的桥梁、纽带,而忽略外语作为语言具有思维的介质性,是人脑信息传输的介质,更是人们认知外界的媒介,人类是通过语言来认知世界的,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人类文明,延续着人类历史。
一、从国内经济发展看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工农渔牧、信息服务等各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严重后果,即: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污染严重,生态失衡,产业效率相对低下。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各省、自治区都出台政策,对产能过剩、低质高耗的产业进行限产、停产,转型、技术升级,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型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信息化产业等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进行国际竞争,努力改变我国目前所处的产品加工、制造大国的局面,从而发展为制造强国、工业强国。生产领域流行的说法是: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设备,三流企业作产品。面对国际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形势,我们需要更多的具有高端技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们更要做好广泛的国际合作,而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而是综合素质高、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的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才能满足我们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为我国产业国际化提供强大的人力、人才后备力量。
二、岗位需求、工作开展看外语能力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兴起和蓬勃发展,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低价、密集的劳动力,而今天,随着我国高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高端企业步出国门,对于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近些年生源素质下降,加之高等教育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国家从过去的过于强调外语的功能作用,而转向趋于理性化、科学地看待外语的功用作用,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对公共外语开设的学时数进行了调整、精简,在开设注重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知识外,也开设了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的专业外语,以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外语课由过去的四个或三个学期减少到二个或一个学期,学时数由220学时减少到120学时,甚至70。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者看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时,专业能力的培养,收窄了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宽度,限制了学生后续发展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入涉外企业、公司,就面临与外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生活交际、工作交流的可能。进入大型现代企业,如:机械加工、高精机床操作、外贸公司等接触外文产品说明书的机会就非常多了。最近,我们国家高铁建设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今后高铁建设方面的施工技术人员的外语运用能力越发显得格外重要。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从事兽医系列工作岗位,那么,将更多地运用外语,因为动物医院使用的兽药很多是原装进口,全外文标识。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软件操作指令,基本都是英文说明、显示。
三、个体未来发展要有外语提供支撑
目前,我们很多行业在职称晋级考试时,外语依然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在学术领域发表文章需要论文摘要和论文标题的英译,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都要英文表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演讲、交流都要有熟练的外语水平。
我们国家的教育历程有一点被充分证明:一个时期内兴起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或一项创新,无论是自创的还是舶来的,只要有效果或有效益了,就会兴起一股浪潮,大学特学,完全不顾凡事都有例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事物发展规律,不是极左就是极右。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不是学习发展的终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随时都需要补充新鲜的知识、技术能量。获取新知识、新技术除了满足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也必须要满足一个人的生活需要。20世纪80年代,台式电脑在普通工作单位还很难见到,都被看作是办公奢侈品,而今天,办公用电脑、个人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已经普及,计算机软件已经进入智能手机,成为生活中随手应用的寻常工具,如果我们不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具备学习的能力、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为高职生源素质下降,外语教学难度加大,走向工作岗位涉猎外语的运用范围不多,就轻易下结论:外语无用,进而以改革之名减少学时数,缩短教学周期的做法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是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作为学校、作为专业发展带头人、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把问题导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尝试新方法、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等,为随时随地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设法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
外语作为语言具有习得性,需要环境氛围,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训练和使用,所以能够掌握并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需要日常的接触和不断地使用。学生时代,能够学好并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需要的是不间断地与外语亲密接触。科学实验证明,脱离了人的这个群体、社会,没有了与人沟通使用语言的机会,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会严重退化、以至丧失,所以,语言是通过耳濡目染、不断使用才能掌握,通过经常的交流才能巩固,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才能提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没有作为母语的自然环境,在学习掌握上就不具备优势,需要传授者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探索、尝试使用适用于受教育者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真正掌握、熟练使用,实现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最终目标。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