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1-05周静王朗玲刘文钊杨芳
周静+王朗玲+刘文钊+杨芳
摘要:黑龙江东方学院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大潮诞生的,办学方向正确,管理结构合理,运行体制先进。“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调整专业,遵循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实践教学链,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初步探索了一条把学生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研究对象,对民办学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和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不明确
专业建设是龙头、是根本、是中心。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规格、层次和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东方学院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目前全校9个学部38个专业,其中理工科17个,占44.7%,非理工科21个,占55.3%。然而部分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不够明确,招生和就业不够景气,专业应用能力过于宽泛,缺乏对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专业是个大范畴,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不同岗位工作,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从事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及景点旅游等。而同样的工作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例如:酒店工作岗位包括经理部、客房部、餐饮部、人事部、综合部和会计部等。目前学院专业设置比较宽泛,缺乏对职业岗位的细分。
(二)缺乏配套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支撑
2015年,全院共有957门课,1 004门次,其中基础课89门、外语类课88门、专业课637门、实习实践课190门。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毕业生应该具备知识能力、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能力,并且由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培养三维课程体系支撑。但目前,学院的理论类课程与需求契合度不高,数量相对多而不精,内容陈旧落后,难易度、深浅度与实际不符;实操类课程不够实用,种类单一与理论内容不配套,数量过少,内容偏粗偏浅,可操作性不强;职业素养教育不够完善,不成体系,只包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
(三)青年教师力量比较薄弱
表中数据表明,主任教授承担34门课、自由专任青年教师承担623门课、外聘教师承担347门课,比例为1:18:10;在基础课中的比例是1:15:13;在外语类课中的比例是1:19:9;在专业课中的比例是1:18:12;在实习实践课中的比例是1:17:6。学院已形成了一支以主任教授为带头人,资深专任教师为骨干,自由青年教师逐步成长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东方学院的教师数量和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全院自由专任教师264名,其中硕士240名,占90.9%;博士8名,占3%;助教50名,占18.9%;讲师158名,占59.8%,副教授55名,占20.8%;正教授2名,占0.6%。自由专任青年教师264人承担623门课,占全校课程总门数的65%,平均2.36门/人。同时存在部分专业的主任教授投入不够,改革意识不强;专任中青年教师的相当一部分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多数外聘兼职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四)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不够先进
学院从建院开始高度重视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室的建设,每年逐步加大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到目前为止,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 000余万元,正式建制实验(训)室54个,共计8 500余台套(800元以上),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25 000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已达5 400余万元。各类教学实验实训室配备较完善,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探索及综合性能,管理考核制度不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校外与合作企业联系不够密切,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执行。
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专业定位及服务面向调整优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需求
东方学院是公益性办学,学费是办学的经济基础,考虑到投入产出,针对部分多年招生和就业不太景气的专业可采取下列办法:对于偶尔不景气专业,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加大教改力度,尽快改变被动局面;对于间断性不景气专业,可采取隔年招生的办法,从而让出教学资源给景气专业,减轻就业压力;对于持续性不景气专业,可停办撤销。结合企业具体需求,专业应用能力向职业岗位能力聚焦,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技术技能,把专业应用能力具体细化为职业岗位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适应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配套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黑龙江东方学院从 2012 年 6 月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修订,历经一年,修订稿已于2013年9月投入使用并在不断完善中。学院初步计划每学年本科生各种课程达到1700门左右,建设重点核心骨干课250门左右(每个方向50门左右)。同时,学院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教师撰写高质量的讲义或自编教材(每年30门左右),争取8~10年左右,建成理论类与实践(训)操作类相配套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另外,在现有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如食品学部7个专业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融入了100学时的职业素养课程,贯穿4年6个学期,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素养、技能”为一体的应用创新人才。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在“主任教授、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中,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基础、主干和补充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以“片层结构”堆垒起学院的师资力量体系。其中自由专任青年教师已成为学院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但其蕴涵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首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多听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课程,或互相听课,并进行讨论,吸取经验,提高授课方法和技巧。其次,设置教学评优激励机制。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定期开展“特色教学观摩”“实践教学观摩”“新聘教师课程观摩”和“专业基础课观摩”等系列讲课竞赛。赛后召开教学交流研讨会,请督导、主任教授级一线教师点评,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并根据点评结果选出一二三等奖项,激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后,加强教师培训。专业青年教师可以参与到企业中去,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实践经验,将积累的经验融入课程中,提升指导实训实践的质量。
(四)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面对生源竞争激烈、经费来源有限和教学资源不足等环境因素,民办高校应突出人才的应用型培养特色。校内在保留必要的传统经典实验外,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探索技能与职业素养双提升的新型综合实验室。校外应深化教学改革,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多样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式,贯彻落实应用技术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经贸学部与印度塔塔集团和中银商务采取课程置换的形式联合培养服务外包人才。食品学部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联合乳品学院”,同时与贝因美集团、伊利集团等15家国内外知名乳品企业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组织高校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精英,“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组建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校企共同搭建管理队伍、校企共同开展考核评价”的“五个共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玉顺.黑龙江东方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工作会议.2015-3-28.
[2]崔鹏飞.民办高校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编辑/岳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