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釚生平考述

2016-01-05陈慧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平

摘  要:徐釚是江苏吴江徐氏家族的核心代表人物,他一生经历复杂,在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却又在短短几年后毅然弃官而去。他一生经历复杂,但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徐釚  生平  文学家族

徐釚(1635-1709)是江苏吴江徐氏家族的核心代表人物。他一生经历复杂,在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修《明史》,却又在短短几年后毅然弃官而去,云游四海,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两粤,一至中州。伴随其游历经历,有诗集《昌亭草》《皖江草》《齐鲁游草》《西陵草》等传世,可谓“游益广,诗益富也”[1]。徐釚擅倚声学,所制《菊庄词》流入朝鲜,被都护官仇元吉用金一饼购去,题一绝句赠之:“中朝携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2] 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亦可谓是文人之奇遇。然“诗文上之供奉于朝廷,远之扬播于外国”的徐釚,一生却并不得意。观其一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康熙十八年(1679)以前,这是徐釚少年成名,却屡屡失意于科考,各地游历,客友人署中的一段经历。在这一时间段,万里行迹让徐釚结识了当时的很多文坛要人,并得到他们的赏识,为其举荐博鸿奠定了基础。2.康熙十八年(1679)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为徐釚在京师以布衣授博学鸿词,官至翰林检讨,修明史,与诸公交游唱和期。然而徐釚本性萧闲,未能在官场中如鱼得水,所以,这一段为官的经历也仅仅持续了四年。3.康熙二十六年(1687)后,徐釚乞求归里,之后寄情远游,与诸友在山水间定文字之好,晚年将游历诗集集成《南州草堂集》三十卷,续集四卷。

一、少年成名,行迹万里(康熙十八年前)

崇祯八年(1635)十二月初四日,徐釚生于吴江西濛的一个诗礼世家——吴江徐氏家族。徐釚早岁韶令,天资英敏,年十三,便和无题诗,有“残月无情入小楼”之句,让“长老皆咸异之”[3]。十四五岁时,跟随父亲季华公读书于南州草堂,[4]时计东与季华公有旧,后一年,徐釚从师计东游学,“为改亭之大弟子”[5]。未几,师计东入成均,举孝廉,徐釚亦渐长加冠,随计东师至金昌,讲究古诗文。后因改亭出游,徐釚又受业于宋既庭在君门。既庭经术湛深,学徒几以千计,虹亭独英英秀绝[6],时朱长儒[7]见而奇之,欢其天才骏发,语顾茂伦曰:“此今之郭功甫也,世有王荆公,定当激赏。”[8]当时宋既庭主办了慎交社,作为其得意门生,徐釚加入了该社团。也正是在此,徐釚与当世名公探讨古今之学,其出众的才华得到诸老的赏识,冠之以“江南才子”之称,徐釚时年尚未二十,正可谓“生长于江南文秀之乡,所师所友皆当世伟人,奇情奥衍,少负才子之目”[9]。

吴江徐氏自迁于西濛巷后,“世为农”[10],徐釚父因先祖谓之“家世耕读,肯著青衣服事长官耶?”遂发奋读书,攻举子业,虽援置前列,但后因国变不复应试,故季华公将希望寄托于儿子徐釚身上,希望徐釚能博一功名。康熙六年(1667)五月,季华公卒,“先君子既即世,堂(季华公所建南州草堂)亦圮废”[11]。“丁未(即康熙六年,1667)十月,余官京邸”,之后的徐釚几乎是“遂漂泊四方近二十年”[12]。在外漂泊期间,徐釚虽有短暂的入幕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壮游京阙,周历江淮海岱之间,遍览名山大川。康熙七年(1668),徐釚好友程康庄上任芜湖郡司马,遂招徐釚入署。徐釚自吴江出发,渡长江至镇江,过南京,到安庆,一路赋诗。《出门》《晓发京口》《过金山》《登燕子矶》《过牛诸采石诸山》以及《芜湖晚泊》,这一路的诗作既可见徐釚的才情,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一路的坎坷艰辛。在芜湖,徐釚与程康庄二人在公事之余,以诗词酬唱,相得甚欢,我们可从徐釚的《祝昆仑郡司马初度》《寒夜署中观剧即事四首》等诗作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康熙八、九年间,徐釚有记曰:“己酉庚戌间,余客燕齐,尘土满面,跅跎纵酒,颓然自放。”[13]康熙十一年(1672)徐釚师改亭在京师以书招釚,徐釚北上,季夏,抵达京师。客京师期间,徐釚与纪映钟、周在浚、冯溥、梁清标、龚鼎孳等结下文字之好。而“虹亭先生尤为龚端毅赏识,端毅临殁,谓梁真定曰:‘负才如徐君,可使之不成名耶。”[14]于此,既可见前辈之爱才,又足显徐釚之才力纵横。然而,即便如此,徐釚在京几年仍无所作为,后应钱塘令梁允植之聘南下,入其幕府。

这一阶段,徐釚不仅读书,还在姑苏期间著《乙巳诗》,游历中还著《昌亭草》《皖江游草》《齐鲁游草》《西陵草》等作品。锡山钱肃润在《南州草堂集·旧序》中言:“南州草堂诗不一种,为昌亭草者十之一,为皖江草者十二三,为齐鲁游草者十四五,夫皖江之诗多于昌亭,齐鲁之诗又多于皖江,何哉?游益广,诗益富也。”[15]徐釚自渡江后,走马以寻诸胜,金山石壁尽入锦囊,所到之处无不留题,且所至必交其地的贤士大夫。曹溶、姜宸英、程康庄、朱彝尊、王士禛等亦均在此期间与徐釚深结文字之好。随着徐釚行迹益广,亦“声华籍甚”[16]。

二、应奉翰林,名扬京师(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康熙十七年(1678),朝廷有应试博学鸿词之召,时户部尚书梁清标举荐徐釚。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圣上召试文学之士于体仁阁下,擢高等五十人同日入使馆,而虹亭与焉,授翰林院检讨,入使馆,与修明史。[17]徐釚在使馆中所著“俞(大猷)、戚(继光)、刘(显)、马(芳)诸大将传尤高洁缜密,一时推大作手。”[18]时徐釚常与同在京师的陈维崧、王士禛、乔莱、施闰章、潘耒等交往唱酬。康熙十八年(1679)花朝前一日,曹正子招同李天生、孙豹人、邓孝威、尤悔庵、彭羡门、李屺瞻、陈其年、汪舟次、朱锡鬯、李武曾、徐釚、王仲昭、陆冰修、沈融谷、陆云士、杨六谦、李渭清、顾赤方、吴天章、潘次耕、董苍水、田髴渊、吴星若诸君宴集梁园,论诗作画,相互题跋咏和,徐釚有诗两首记录当时的场景。这样的文人唱和阵容,足以名动京师,传为美谈。同年八月,京师地震,徐釚与陈维崧等中秋节饮于梁清标蕉林书屋,且作有《念奴娇·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孟冬五日,徐釚与钱中谐、汪楫、曹禾、徐嘉炎等集乔莱寓斋小饮,徐釚作有《孟冬五日偕宫声舟次颂嘉暨家胜力兄集石林寓斋小饮限鞠字韵》,作为漂泊在外的旅人,再加上其中的很多文人都难以在官场中如鱼得水,他们难免“每逢佳节倍思亲”,因而,每逢节日,他们的唱酬便更加频繁。

徐釚曾于康熙十四年(1675)请当时著名的画师谢彬为其作《枫江渔父图》,在京师任职期间,徐釚携带此图与当世文人索题,以其为载体形成了文人间庞大的交游网络,成为当时文坛的一大盛事。然而在此期间,随着友人先后离开京师到各地赴任,徐釚的作品中呈现更多的是离别之情,如《送丁雁水佥宪之任赣南二首》《送钱越江假归云间》《送钮玉樵之任项城》《送田纶霞学使之任江南》《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四首》等,均为此期间所作。同邑的潘耒云:“(釚)与豪隽相切劘,才力纵横,爽朗遒健,无忝作者,泊乎结绶登朝,鸿章钜篇,金舂玉应,粹然大雅……徐子之于文可谓尽心耳矣,当文运昌明之日,馆阁需材,徐子奋发,咀实含华,穷作者之能事,史笔严谨,颂雅淳深。”[19]康熙二十四年(1685),徐釚因病请假归里,二十五年(1686)还署,未满一月,时翰林外转,徐釚因忤权贵在被黜之列,本性萧闲的徐釚选择了拂衣归里,在南州草堂左侧扫除一室为读书之所,为其命名曰“松风书屋”。观徐釚应奉翰林,客京师期间的经历,可谓“徐子无意于名者,乃其言之工而名自归之。”[20]

三、左迁回乡,诗名益著(康熙二十六年后)

康熙二十六年(1687)徐釚因忤权贵买棹南归,五月抵家后,“键户读书,著述不辍,亦时而为豫章闽粤之游,篇章益富。”[21]同年秋,徐釚游历至湖北,访丁炜,向其出示所著《词苑丛谈》,丁炜非常欣赏,便出资为其刊刻。康熙三十四年(1695),徐釚将康熙元年至三十四年间游历所得诗十六卷,文十四卷,集成《南州草堂集》,自己刊刻,“岁在乙亥,余年六十,手辑生平诗古文,十存六七,汇而刻之为《南州草堂集》三十卷。”[22]同刻者有《菊庄词》二卷,《词话》二卷。康熙四十二年(1703),“圣祖皇帝南巡至吴江,徐釚偕在籍诸臣接驾,天颜和霁,两次诏复原官,兼有御书之赐。”[23]然徐釚时已六十八,感壮年外转事,遂不复应诏。康熙四十四年(1705),徐釚将乙亥至乙酉期间所作编为《南州草堂续集》四卷。归里后的徐釚在远游之外,还与朱彝尊、尤侗、潘耒等远近耆宿“日宴叙于丰草亭”[24],著书立说,悠然忘老。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二十一日,徐釚卒。

观徐釚之一生,生长于江南文秀之乡,自幼颖悟,少年即负才子之目,其后“所师所友皆当世伟人,为人以文章雄视一世”[25],“以诗名表江表三十余年”[26],性情耿直,虽以布衣举博学鸿词,与公卿以文字交,然因性萧闲,难以适应复杂的官场,不久便左迁而去。徐釚一生性好远游,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湖北、江西、两广、福建等地,且“游屐所至,名流必与酬和”[27]。徐釚多次至京师,名公巨卿皆折节与之结文字之好,其《枫江渔父图》更是有九十余人为之题词和韵,得古文诗词曲一百三十五首,外传一首,成为文坛的一大美谈。对于徐釚的一生,同出生于江南的吴农祥在《枫江渔父图》题词上用两首《沁园春》以至交的立场对其作了如下简括:

我读君诗,亦复知君,玉台似之。是湛深经史,雄推盖代,驱除风雅,力变当时。白水鱼竿,丹丘鹤鳖,十载金门项龄迟。沧波阔,听江深放溜,烂却晴丝。

珊瑚闲拂春枝,誓烟雨空濛信不归。任秆头策杖[28],狂呼孺子,长吟闭户,老尽男儿。雨长荷衣,风扶箬笠,岂忍扁舟诉别离。卿豪甚,羡神鳌钓得,原是忘机。

千顷澄潭,半夜归潮,轻帆碧湖。喜滩声聒耳,闲乘舴艋,月华初静,碾破蟾蜍。石齿空明,云牙缥缈,肘后时悬五岳图。天付与,认羊裘细雨,才下桐庐。

江枫的的东吴,向眼底哪能一日无。记雉媒晨伏,低衔春草,蟹奴秋困,惊坠枯芦。十斛醇醪,三升菰米,此兴还应对酒徒。烟霞癖,又花边射策,声满皇都。[29]

(本文为南京晓庄学院2013年度校级项目[青年专项人文类]“明末清初吴江徐氏家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NXY]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锡山钱肃润旧序《南州草堂集》首一卷第222页,《续修四库全书》,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影印,以下所引用《南州草堂集》中诗句皆为此版本,不再一一标注。

[2]《己未词科录》,《清代传记丛刊索引》014册,第174页。

[3]王晫:《今世说》,钱仲联:《清诗纪事》第一册(康熙朝卷·徐釚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703页。

[4]徐釚:《祭业师计甫草先生文》,《南州草堂集》卷三十, 第434页。

[5]孙宇台撰:《南州草堂集序》,《南州草堂集》卷首一卷·旧序,第227页。

[6]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钱仲联:《清诗纪事》第一册(康熙朝卷·徐釚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703页。

[7]朱鹤龄(1606-1683),字长儒,江苏吴江人,明诸生,颖敏嗜学,尝笺注杜甫、李商隐诗,盛行于世,著有《愚庵诗文集》。

[8]《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7页。

[9]黎士弘撰:《南州草堂集序》,《南州草堂集》第215页。

[10]徐釚:《先府君事略》,《南州草堂集》卷三十,第430页。

[11]徐釚:《南州草堂集自序》,《南州草堂集》,第218页。

[12]徐釚:《南州草堂集自序》,《南州草堂集》,第218页。

[13]徐釚:《本事诗》略例第一则,清光绪中邵武徐氏刻本。

[1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钱仲联:《清诗纪事》第一册(康熙朝卷·徐釚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703页。

[15]钱肃润:《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22页。

[16]《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7页。

[17]《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7页。

[18]《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8页。

[19]潘耒题:《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29-230页。

[20]汪懋麟撰:《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28页。

[21]《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8页。

[22]徐釚:《南州草堂续集》四卷自序,《清代诗文集汇编》(据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一四一册,第457页。

[23]《南州诗钞小传》,吴仲集:《续诗人征略》二卷,第188页。

[24][清]徐书城纂修:《吴江徐氏宗谱》卷二,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稻香楼(刻本)。

[25]姜宸英:《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21页。

[26]朱彝尊:《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16页。

[27]朱彝尊:《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第216页。

[28]邓实:《中国古代美术丛书》版中为“任科头策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

[29]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五,《徐电发枫江渔父图卷》,清光绪吴兴陆氏家塾刻本,第174页。

(陈慧丽  江苏南京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办  210017)

猜你喜欢

生平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谈贝多芬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文学特点初探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生平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怒放的生命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