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子测量教学法探讨

2016-01-05黄小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9期
关键词:动手兴趣理论

黄小华

摘要:该文对高职高专电子测量课程的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即分别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加强动手能力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兴趣;理论;动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05-02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Xiao-hu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ji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4302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he theory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the angle.

Key words: interest; theory; hands

1 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根本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学生不怎么愿意学习,讲得再好也是枉然。其实不然,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还是很愿意学习的,只不过他们要比较感兴趣才行,不能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太多,即乐学,而不愿意为了某个目的苦学。特别是有的学生在学会了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得到认同或者表扬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增加自信,增添成就感。然后会主动学习,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我们老师要做的,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们觉得现在学习的东西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实际的应用,可以切身体会和感知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是一个公式。

现在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明确学习目的。就是我们学习这个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需要怎么学习,以及在整个专业知识中的地位。这个目的越明确越好,越具体越好,尽量不要给学生一个模糊的印象。例如某次课的任务是测量纹波电压的大小,这可能只是一个稳压电源测试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讲什么是纹波电压,然后讲怎么测量,以及如何计算和评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否则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样做的好处是,完成一个小任务之后,会比较有成就感,自信心得到提高,有了继续下去的意愿,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当然这可能需要我们老师做更多的工作,将任务进行具体的分解,同时可能需要教学环境的配合,例如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室。

二是让课程内容更有趣。就是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更感兴趣一点,不会觉得很枯燥无味,跟我没有太大关系的感觉,不仅仅是硬着头皮去学这个知识,而是尽量感觉是鲜活的,有用的,跟我们的生活是有联系的。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了公式啊,概念啊这些内容。也许让每个知识点都做到这样的一一对应有些困难,但至少我们应该尽量去做,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时候做一些有趣生动的引导。比如作为电子测量仪器中重要而基础的测量仪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引导:首先引出我们人类耳朵一般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kHz,然后讲一下音乐格式MP3,以及无损音乐的差异。这里就可以解释一下MP3这种音乐格式为什么这么流行的原因。在使用信号发生器的时候使用它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输出到扬声器上,测试一下耳朵对于频率的听力范围。在讲到示波器的时候可以提一下心电图示仪,在实验室的时候可以用来测量手机的音频信号或者收音机电视的信号。我想经过这些类似的引导,学生们肯定更愿意去学习,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身边的很熟悉的事物,现在可以用这些仪器来进行测试,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很有用的,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再是想象中的概念,书上的公式,原来我学习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我相信学生们肯定有会一个良好的印象,愿意去学,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做这些事情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要做好教学设计,做出学什么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

2 理论结合实践

理论结合实践是我们常说的话。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们对以前上过的课很多都淡忘了,有的课程是一个学期以前开的,甚至有的就是在同一学期上的课。如何理论结合实践呢?我认为就是要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及动脑又动手。在我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将这门课程安排在实训室里进行的,在进行理论讲解的之后,可以随时让学生们动手实际的查看一下,尽可能地创造这样边学边做的环境。言之有物,边学边做,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学生们记得更牢,理解的更深。例如,在讲示波器的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在网上自行下载将要使用的型号的示波器的说明书,比如模拟示波器的具体型号:固纬GS620这样一款带宽为20M模拟示波器,要求从网上下载官方文档,自己先看说明书,首先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这款模拟示波器。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我的第一个实验就是要求将示波器打到X-Y模式,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比的信号,观察李莎茹图形,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很有兴趣,赶紧自行动手练习。在讲到示波器的带宽与被测信号最高频率之间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们使用信号发生器测量产生比较高的频率的方波信号,比如,分别观察1KHz和5MHz的防方波信号,它们上升沿的差异。为了说明模拟示波器和数字示波器在观察被测信号的适用范围时,要求学生分别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0.1Hz、1Hz、10Hz和100Hz的正弦波,分别使用20M的模拟示波器、数字示波器分别观察波形的显示,学生对于在低频信号下两种示波器的表现印象深刻。为了说明带宽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分别使用25M和100M的数字示波器观察频率为5MHz的方波信号,观察在测量同一信号时使用不同带宽的示波器的显示差异。为了表现数字示波器捕捉单次瞬变信号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按键抖动的波形捕捉实验。同学们看了之后很有兴趣,纷纷自行摸索,同时也对它们以后的单片机课程中按键抖动为什么要进行延时处理提供了帮助,体现了示波器的强大功能和作为基础性仪器的重要性。

3 加强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和总结来提高的。但是要让学生们愿意不断训练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做错后“丢脸”的感觉,一是面对挫败感。学习新东西,必然会有失败,有不会和做错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向学生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不要怕犯错误,你不做当然不会犯错误,但是你不会学到真本事,你就不会进步。应反复告诉学生们,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并不“丢人”。怕做错而什么事都不做才最要不得。其次是如何面对做错的挫败感。做错后难免会有挫败感,进而觉得比较难,不想继续训练,此时我们应该耐心的辅导学生,帮助他们进步,在他们有进步的时候及时鼓励,取得更大的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除此以外,在被测量的对象上,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后面可以设置一个需要同时用到多种仪器的综合性测量练习。

总之,需要教学工作者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方法再好,也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去实施、组织和管理,并且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随时改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瑞丽.高职《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9(9).

[2] 赵章留,论学习兴趣的培养[J].衡水师专学报,2003,5(1).

猜你喜欢

动手兴趣理论
我也来动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