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中“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内涵与对策

2016-01-04张家波

关键词:硬性行政化原则

张家波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决定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教育的发展也促进管理的进步。因此,学校管理与其使命的完成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要使学校与时俱进,必须强化管理理念更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一、“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内涵

“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既是“共同基础前提下的差异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上的反映,也是共同道德准则与人的个性本质在学校管理中的必然取向。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同原则”反映着合格公民教育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培养的共同目标

任何社会都有其共同的道德准则,这种道德准则有些是人类社会任何时期所共同追求的,有些则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所共同追求的,还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下所共同追求的。正如叶圣陶先生的公民教育思想所认为的“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 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1]。我国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的公民道德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也反映了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的统一,是全体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因此,它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的“共同原则”。除此之外,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目标,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任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目标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些教育的共性任务就决定了为教育服务并成为教育内容一部分的管理,必须要有共同原则。

(二)“多样化”体现学校管理在“共同原则”统领下的丰富性追求

“共同原则”是教育和管理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但它绝不是目标的全部内容。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多样化”的要求,即强调有个性的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生命,也是管理的生命。这个“个性”既指不同学校的个性:不同性质的学校要有不同个性,相同性质的学校也要有不同个性。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差异发展要求的体现。此外,还指不同人的个性: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不仅兴趣、爱好不同,目标和追求也有差异。这也需要教育和管理以多样化形式与之适应。当然“多样化”对应着不同学校的办学特点,也对应着学生群体构成的丰富性,两者又与创造性息息相关。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和管理的核心追求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适应个性发展的多样化的学校管理与之对应。

(三)规范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教育和管理要求

“共同原则”与“多样化”对应的是规范性与发展性。规范人和发展人是教育和管理的两大职责,规范性体现着教育和管理上的共同原则,而发展性反映着多样化的追求。二者密不可分,脱开规范性的发展,会使发展处于无序状态,无法保证发展的方向性,由此会造成教育和管理违背自身发展目标。脱开发展的规范,会使教育和管理失去价值,而且会造成教育和管理失去活力而走向僵化。因此,“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其内涵必须包括规范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规范。

二、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观点的提出,是与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对现实问题反思的结果。

(一)“共同原则”的绝对化

“共同原则”是教育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共同原则”的绝对化是将“共同原则”变成教育和管理的全部依据和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这不仅萎缩了“共同原则”的内涵,而且极大地误读了教育的本质(发展人)和创造性管理的理念,导致管理的模式化。其最显性的表现就是硬性管理过度,柔性管理不足。所谓硬性管理过度,是指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硬性规范和约束成为学校主要的管理方式。行政化、长官意志在学校管理中大行其道。柔性管理不足是指在强大的硬性规范下,大大缩小了管理者在具体管理措施实施中的自主空间,造成学校管理单调沉闷,缺少活力,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模式化,使丰富性遭到消解

所谓“管理模式化”,是指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模式,即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单位,不顾自身的目标追求和个性特点,而全盘照搬行政管理模式,使学校不仅改变了学校管理的丰富性特点,而且直接扭曲了教育的特点。所谓学校行政管理模式,就是学校办学的官化和权利化。学校办学中的一切,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式、办学价值取向。行政化管理的核心是约束和控制,对于管理对象的要求是服从。因此,学校管理的行政化,直接导致了“共同原则”的绝对化。教育管理模式化是一部分人以“一劳永逸”的教育哲学观寻找类似产业化的方式来提升教育的效益[2],是工业化时代人们急功近利心态和机械化思维的表现。教育需要模式,管理需要规范,但是教育管理不能模式化。如果采用所谓的模式化管理,管理就走入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死胡同,注定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教育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工业产品。每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个体,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展开的,无法重复也无法复制。正如马克思·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里所说的“教育学对情境非常敏感”“教育行动所需的知识应该是针对具体情境而且指向我们所关心的具体孩子”[3]。

(三)管理者的随意性又使“共同原则”与“多样化”受到扭曲

学校管理行政化模式赋予了管理者至高的权威,于是管理者的素质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结果。目前,学校管理者普遍存在脱离一线教育教学的问题。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情况:行政化管理赋予了管理者极大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任意而为。因此,学校管理的行政化极易导致管理者管理行为的主观化和随意性,这不仅违背“共同原则”,而且也往往背离教育教学规律的多样化要求。也就是说,中小学“共同原则”在绝对化之后,所导致的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又回过头来对“共同原则”加以否定,这相互矛盾的状况也反映在“多样化”管理追求中。一些素质偏低,对教育外行的行政人员,进入学校的管理岗位之后,为了取得业绩,也要冥思苦想地探索管理的多样化,然而所探索和实施的多样化,由于背离教育自身的规律而只能得到“劳民伤财”的效果,这些案例在中小学管理中并不鲜见。endprint

三、“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策略

作为管理模式的探讨,不仅需要在理论和原则层面阐述其可行性,更应在具体的策略层面阐发其具体实施的规范。

(一)以“共同原则”为依据,突出个性策略

人是由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构成的,人的发展也必须对共性和个性进行全面关注,共性是人的发展基础,决定着发展方向。个性原则不仅是人存在的依据,也是创造性的决定因素。因此,以“共性原则”为依据就是在人的整个培育、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所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方针,将其作为进行文化提升和专业学习的基础,作为日常行为的规范,渗透于全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使其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的人生获得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共性基础,从而从宏观上确定他们的人生走向。所谓突出个性,就是在共性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给予充分的扶植,使其不断成长和完善,落实因人施教、因人管理的原则,在共同原则之下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使学生的个性获得丰富多彩的呈现,为其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以“共性原则”为依据,突出个性策略,所涉及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只有相互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二)硬性规范与柔性引导的多样化策略

学生管理的多样化既与不同学校的追求相关,又与不同学生的个性相关;既同制度与规范相关,又与教育的自由性相关。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既要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办学追求(诸如,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作为自己的目标等),就应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之对应。其硬性手段应要反映在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上。其柔性引导则主要体现在氛围的熏陶和榜样的示范及教师的教育导向上。这里的硬性规范与柔性引导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硬性规范得不到充分理解时,需要柔性引导的介入。当柔性引导效果不佳时,同样需要硬性规范的作用。总而言之,在管理上要严格避免绝对化和一刀切。

(三)多样化评价的导向策略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当然,评价又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反映着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多样化评价的导向,就是要改变对教育评价中单一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管理进行评价的局面。除了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对管理评价的依据之外,更要有办学理念的评价、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评价、管理工作过程评价、校风建设评价、办学特色评价等。同时,评价要留有充分的空间,为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留有余地,也为柔性管理提供空间。同时,评价主体的多样化除了上级评价、专家评价外,还应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问卷评价、专题研讨会、访谈会、座谈会、答辩会等形式,其使评价全面、具体、公正,从而使学校管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实现评价的导向作用。

学校管理中“共同原则下的多样化要求”是对学校管理中众多理念和做法的归纳和整合。目的是使显得纷繁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做法简单化和条理化。使管理者能够在简洁的观点中,最大程度地理解丰富而复杂的管理内容,从而认识管理的本质,提高管理效率。当然,作为一种探索,其中的内容还需要方家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集11 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99-100.

[2] 凌宗伟.模式化的教育:新的压迫与侵犯[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53-55,

[3] [加]范梅南,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硬性行政化原则
14Cr17Ni2材料淬硬性研究
让硬性的经济报道“软着陆”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个案分析:公开须彰显“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