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2016-01-04陈沪军

关键词:酸雨垃圾学科

陈沪军

一、主题实践课程提出的背景

(一)期终考试之后做什么?

当前,初中学校为了升学率想尽办法挤时间。期终考试之后到正式放假有一周时间,几乎所有学校都用来上新课。而笔者亲历其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利用这段时间上下学期的新课是极其低效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二)实践类课程得到重视了吗?

虽然各校的课程表中有地方课程、班队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课程,但是被挪用现象绝不会是个例。有的做了,也是不尽人意。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这类课程对学校不重要,而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实践类课程的忽视,正是教育短视行为的体现。

(三)初中学校就不能做些超越分数的事情吗?

分数再重要,也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三年,我们该为学生人格发展做些什么?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12~20岁是一个人儿童期和成熟期之间的过渡时期,他们必须形成基本的社会同一性和职业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是无法仅仅在课堂中就能实现的,教育的时空不该局限于课堂。

基于“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基于学校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人格为先,五育并进”的育人理念,基于“被动学习”的生源实际,2012年,我们对学校育人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合格公民,弘毅少年。“弘毅少年”是发展性目标,我们进一步把它分解为“合格公民、自信个体、主动的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四个子目标,并将提炼出的12个核心素养作为培育“弘毅少年”的课程目标,开启了“弘毅课程,思维课堂”的课改行动。主题实践课程作为东城中学弘毅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探索实践。

二、主题实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作为一门课程,主题实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分别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了解我们的主题实践课程都有哪些主题?考虑到真实生活情境更能吸引学生探究,我们选择了当前比较突出水治理、雾霾、垃圾围城等环保问题,一开始就确定了“水与生命”“垃圾与文明”“雾霾与发展”三个主题。2015年,基于对美育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也基于对工业4.0时代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的判断,同时也基于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学生艺术素养需要补短的实际,我们启动了第四个主题的实践课程“艺术与成长”。这四门主题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如下:

【水与生命】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危机,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参政议政、爱我家乡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感受“水”的生命与坚韧,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意志和品格。

【垃圾与文明】了解“垃圾围城”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自己身边做起,在家庭、亲友、社区中进行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垃圾围城的可怖,感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增强学生变废为宝、爱护地球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格。

【雾霾与发展】了解雾霾是怎样形成的,了解雾霾天气对人类生活(尤其是未成年人)带来的各种危害,知道雾霾的防治路径和措施。从自己身边做起,在家庭、亲友、社区中进行宣传,学以致用,提高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在社会考察中提高与人合作分享交流的能力。在活动中感受“大气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责任意识,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培育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格。

【艺术与成长】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和了解艺术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了解艺术和美的关系,了解艺术对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了解艺术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学会欣赏艺术。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初步具有能够有欣赏美、发现美、解析美的能力。体会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学科之美,深刻体会身边事物的美,能够把这种美的想法和理念相周围的人传播。

三、主题课程的实施方式与评价

主题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学期一个主题,学科拓展、考察、调查分散到整个学期,报告、创作、展示集中在期末最后一周,后续研究向假期延伸。主题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阶段。(1)策划阶段:假期学校提出下个学期主题实践课程方案初稿,学期初提交全校教师论证完善;(2)筹备阶段:学期初各学科申报拓展项目,学校审核并完善;(3)学科拓展阶段:学科拓展与整合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贯穿整个学期;(4)期末实践周阶段:活动包括专家讲座、学科拓展成果分享答辩评价、梦想盛典展示表彰等;(5)假期延伸阶段:后续调查研究。

主题实践课程的实施注重学科拓展与整合,评价主要形式是成果展示和评比。如在“雾霾与发展”主题课程实施中,语文、英语、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组均有学科拓展:围绕主题,社会组的调查、科学组的探究、语文组的歌词散文创作,英语组的配音。都对课程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学科之间的整合就有了雏形。首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各学科拓展本身就是一个大整合。其次,在学科拓展中也有整合,例如社会调查结果供科学实验作假设,又如语文组写歌词,音乐组改编歌曲,信息组用技术支持学生录制自编自唱的歌曲。同时,“低碳生活爱护环境”“治理雾霾人人有责”等德育内容则整合在所有学科拓展活动中。在“艺术与成长”主题实践课程实施中,我校几乎全部学科都申报了学科拓展项目,有的学科甚至申报了好几个。学校也借机成立了学科拓展项目审核小组,对各学科的拓展项目采取申报审核制,使主题实践课程的开发管理日趋科学规范。此外,各学科还以“学科中的艺术与美”为主题开设研讨课,为以后形成更完善的体系打下基础。

四、主题实践课程的优势与努力方向

(一)主要优势

1.提高了德育实效endprint

以“垃圾与文明”这个主题为例,我们通过让学生去天子岭参观,观看纪录片《垃圾围城》,现场考察垃圾中转站的运作,听杭州固废中心主任介绍杭州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不仅让学生深刻地体认到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而且也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垃圾围城危机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垃圾分类,让垃圾各回各的家”。这样深刻的认识是简单的说教不可能达到的。此外,在主题实践课程中,还有各种载体的分享和表达,如制作宣传画,演话剧、小品等。学生通过创作和分享互相强化内心感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垃圾分类低碳生活”这些德育要求就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进而转化为持久的德行。

2.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雾霾与发展”主题实践课程中,有一个社会调查报告和科学实验方案答辩会。在这个答辩会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们教师大为惊喜。日常教学中一再强调的科学探究要注意的变量控制、大样本、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绿色实验等要求,学生在纸笔测试中掌握的情况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在这次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科学探究要求被学生熟练运用,并出现了大量“神答辩”。例如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验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该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向一组新鲜的植物叶子上喷洒稀硫酸,用向另一组新鲜植物叶子喷洒蒸馏水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观察。台下就有学生质疑其科学性“你们研究的是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几片叶子怎么能代表一株植物?”该小组的学生答辩说:“我们这是绿色实验,因为我们已经假设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影响的,因为不想我们的实验去杀死一株植物,所以通过观察酸雨对新鲜的植物叶子产生的影响来判断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台下的学生依然不依不饶地追问:“难道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仅仅是对叶子的影响吗?”“我们认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分,酸雨对植物根的伤害可能更大!”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该研究小组最后表示“我们确实需要修正自己的研究任务”,即把“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调整为“探究酸雨对植物叶子生长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当儿童深度地而不是浅表地学习知识,且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社会生活或实践场景)中时,其对内容的保持会更好,并可以进行概括和运用到更广阔的情境。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样的答辩实践,全体学生对科学探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真实世界的科学探究中必将会有更高水平的表现,让迁移更好地发生。

3.激发了创造力,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在“垃圾与文明”这个主题实践课程的实施中发生了一件事,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天笔者与初一学生一起去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参观,已经所剩无几的空间以及现场川流不息的垃圾车让我们感知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不能容纳杭州市民日夜产生的垃圾,我们似乎看到了垃圾围城。回来的路上,坐在笔者身边的那个男孩一直保持沉默,在快到学校的时候,他突然说:“校长,我觉得妈妈们之所以没有将垃圾分类是因为怕麻烦。”还说:“我一路就在想,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最麻烦,它一旦与可回收的垃圾混在一起,那些垃圾就不能变废为宝回它们自己的家了,要是我们的厨房能像卫生间一样装一个管道,方便妈妈们随手把厨余垃圾倒进去,然后用水一冲到下水道去就不会污染其他可回收的垃圾了。”笔者一楞:“那下水道不是要泛滥成灾了?”他接着说:“每一栋楼下面装一个漏斗,定时压缩,把残渣过滤打包,让清洁工人定时处理不就可以了吗?”这天下午,学校恰好安排了杭州市固废中心张主任的讲座。笔者把这段对话描述给张主任,张主任感慨地说:“智慧在民间啊,其实新加坡就采用这种做法,他们的民居建筑中就有这样的设计,没想到一个学生能够独立创建这么一个垃圾分类的对策!”如果学生没有对垃圾围城的危机的深刻体认,他不太可能去关注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也就不可能创生这样的想法。后来这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该想法写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报告,获得了区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

(二)主题实践课程的努力方向

对主题实践课程的探索,我们只做了一个循环,应该说这一轮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历程,在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轮中,我们要经历一个从有到优的历程。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科拓展与整合方面的研讨与培训,让我们的教师尽快完成从“教书匠”向“课程建设者”的角色蜕变。同时进一步优化学科拓展与整合,更好地致力于培育学生的高学习力、高创造力和高感性高体会能力。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主题实践课程评价,在做好展示性评价的同时,探索终结性评价,尝试把主题实践课程的终结性评价纳入浙江省初中生课程修习记录。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最新发布了《2015年地平线报告:K12版》,从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主题实践教育与未来教育的趋势高度一致。我们将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与思考,以期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为合格的公民、自信的个体、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贡献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酸雨垃圾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垃圾去哪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超学科”来啦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倒垃圾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