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的图书馆服务——以面向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为例

2016-01-04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螺旋专利协同



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的图书馆服务——以面向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为例

梁春慧

摘要论文首次提出和解析了“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并指导和激励图书馆员基于三螺旋框架下,通过不断创新求变的“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开创无限可能的图书馆服务时代。文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基于三螺旋下进行“服务对象挖掘”,并以高校图书馆的潜在服务对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需求进行了文献调研和访谈调研两方面的“服务需求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了“服务推送”的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协同创新中心专利信息

分类号G255.53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专利分析的浙江省重点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项目编号:Y201330219)、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科研课题“面向省内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研究”(项目编号:Ztx2013 A-11)研究成果之一。

The Infinite Possibility of Library Service under Library-Circumstance-User Screw:Taking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Oriented to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Liang Chunhui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proposes and parses the new concept of Library-Circumstance-User screw, to guide and motivate librarians create an era of infinite possibility of library service through constant innov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Service Object Mining”to“Service Demand Analysis”to“Service Push”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It describes in detail how to carry out "service object mining "based on three spiral. Tak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of the potential service object of university library, it analyzes the service requirement of patent information demand by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terview research, and discusses the“Service Push”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esearch.

Keywords Library. Circumstance. User. Triple helix.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Patent information.

图书馆消亡论由来已久,究其起因是由于受到技术决定论的影响[1]。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F.W.Lancaster)在1978年大胆提出“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2]。事实证明这是言过其实的言论。美国Alfred大学的用户培训馆员Brian T.Sullivan于2011年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3],该报告更是在国内外的图书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以互联网产生为标志的技术颠覆不只对图书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很多行业同样如此。Brian T.Sullivan终将步兰开斯特的后尘预言失败。图书馆消亡论的主要依据——技术至上在图书馆变革中只是一个重要的点,而不是全部,相反,正是技术颠覆加速了图书馆的变革和激发了馆员的力量,最终使得图书馆得到持续发展。

1 三螺旋理论

图书馆变革在于不断挖掘、分析和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亦即“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创新求变做好这三步曲才能变革成功,而成功的图书馆变革意味着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无限可能的服务时代。完成这三步曲其实并不难,可以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进行(如图1)。关于三螺旋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里查德·列万廷最先使用三螺旋来模式化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4];90年代中期,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螺旋理论[5];笔者受二人的启发试提出“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概念,并指出无限的图书馆服务“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可以基于三螺旋理论下进行新的设想。

1.1“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概述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如何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和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1)图书馆—用户,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用户(当时的用户称为读者更为合适)主动请求图书馆的借阅服务,读者因为图书馆的存在得到了知识的增长。互联网产生以后,用户的选择变得多元,反过来图书馆如果不能抓住用户,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用户—环境,用户因为有了网络、手机和阅读器等科技环境,选择变得多元,但又因为网络信息的不确切性产生困惑和迷茫;科技环境因为用户的需求产生了更多新科技。(3)环境—图书馆,因为网络的产生,科技环境改变了图书馆一部分的功能(数字阅读等),反过来因为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图书馆又促使科技环境进一步扩大。

1.2三螺旋下图书馆服务三步曲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的主要论点:(1)在当今的大规模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图书馆变革的方向;(2)图书馆、环境、用户都是图书馆变革的重要成员,以技术颠覆为主的技术环境催化了图书馆的变革同时激发了馆员的力量,用户因技术环境选择变得多元的同时也对技术环境和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进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3)图书馆变革的所有项目都将体现在“服务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服务推送”三步曲上。换言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不再只体现在实体图书馆,图书馆基于三螺旋概念将不断挖掘、分析和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最终帮助馆员做好图书馆服务三步曲(见图1),激励馆员迎难而上创造无限可能的图书馆服务时代。

图1 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下图书馆服务三步曲

2 三螺旋下的“服务对象挖掘”

在三螺旋概念下,图书馆做好第一步“服务对象挖掘”应从多个方面进行。(1)发展图书馆联盟与共享。由于我们具备了图书馆联盟的网络技术,又由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困难,导致图书馆经费的削减[6],只有通过数字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共享才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开展老年人的终身服务。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3)挖掘信息服务潜在用户。211工程和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旨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2011计划”成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国家工程,因此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因其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潜在用户。

以上试举三例,其实可能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有许多,如针对老师和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会产生嵌入式图书馆员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元数据、写作支持和出版指导等;为了满足老师和学生精准、快速获取资源的需求,可开展知识发现服务等等。简而言之,图书馆员会因为用户需求,不断担当诸如教学合作伙伴、信息管理员等新的角色,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也不再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老年人、儿童、科研工作者和残疾人等群体比重也会加大。由于用户的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会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3 三螺旋下的“服务需求分析”

对潜在服务对象进行挖掘后,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服务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由于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1计划”的首批认定名单(以下简称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考虑到对用户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反馈上的便利性,因此本文对信息服务潜在用户进行“服务需求分析”和“服务推送”方法介绍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3.1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协同创新建设,集结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优势资源,除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配套外,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服务保障。作为高校图书馆,我们有义务给创新中心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由于专利是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专利分析能够直观各个领域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能力和成果。作为协同创新中心,其成果必然也必需反映在专利的申请和技术转移上。首批14所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才成立,时间尚短,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数据没法统计。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出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协同创新中心更是由国内各领域的精英高校和企业构成,因此其专利申请量应不存在问题。至于技术转移的情况,笔者分别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成员——高校和企业的专利技术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按照三螺旋框架的程序进行。

3.2文献调研

以“专利技术转移”“专利实施”“专利产业化”“专利转化”和“专利利用”为题名在知网进行了检索,剔除了报纸和年鉴,共检索到339篇高度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19日)。为了了解最新的高校和企业专利技术转移情况,主要针对比较新的文献尤其是实证文献进行了细读。

高校方面。程文婷从机制体制层面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专利转化、受到科研基金申报、考核评价、专利奖励等政策的“专利申请动机多元化”驱使,在立项、执行、验收阶段不专业、不严格的机制下,导致出现大量符合前瞻性和创造性但没有商业或产业前景的专利,而有商业或产业前景的发明专利又由于高校缺乏专门的科技转化办公室、或产学研结合渠道的不健全而没有得到实施[7]。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OTT,而是在科技处、科研院等科技部门下设置相关技术转移办公室。以饶凯为首的国内外合作研究团体对中国和欧洲(英国、丹麦、西班牙和意大利四国)进行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情况的实证调研,总结了中国高校应该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建立、技术转移人力资源的管理、基于商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筛选等方面吸取欧洲的经验[8]。

企业方面。以对沿海发达的浙江省的实证研究为例,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和中国计量学院在对浙江省863家企业1889项专利的调查中发现,企业的专利主要是自行研发,缺乏产学研合作,大部分是集成创新而非原始创新[9]。印巧云对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专利政策的持续性和针对性不足、促进专利技术转移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等是制约我国企业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原因[10]。

3.3访谈调研

除了首批入选的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内建立但还没有获得国家认定的还有“CYBER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视觉中国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质量检测技术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学院)、“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等多家。全面及时的信息保障能够帮助已经入选的创新中心创造丰硕成果,也能帮助尚未入选的创新中心通过下一批的评审。

笔者对包括本校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3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需要哪些专利信息服务”的访谈调研,发现协同创新中心里的高校和研究所需求相似,企业的需求则有所不同。主要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高校和研究所希望图书馆能够利用德温特和TDA等专利数据库和软件,针对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一些专利前沿的通讯报道、了解最新技术研究进展,以便能够启发思路、提高科研起点获得科研支持资金;(2)企业希望能对生产现场的员工也进行专利创新的宣传和气氛营造,使得员工和研究人员能碰撞出技术创新的火花;(3)希望洞悉竞争对手的研究进展、在产品和市场上的战略意图、甚至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等一些重要的专利竞争情报。

4 三螺旋下的“服务推送”

“服务推送”是基于“服务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的,换言之,服务对象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随着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首批认定(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本校图书馆已经在2013年下半年对中心开展了专利信息服务。本校图书馆对中心的“服务推送”是否达到“服务需求分析”的要求,可以参考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改善。本文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服务需求分析”结果主要有两点:(1)缺乏专利技术转移办公室(高校)或平台(企业)导致专利技术转移不畅;(2)尽管高校和企业需求的专利信息服务有所不同,但高校图书馆可以分别满足高校和企业对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由于本校的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单位,必将导致我校专利申请的急增,本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对馆员进行了专利查新、TDA和德温特等学习培训并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了创新型学科服务——专利信息服务。一方面,和科技处充分合作(我校没有专门的OTT,专利相关事宜归科技处专人负责)做好专利辅导,深入到与本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的企业、院校,为科研人员进行专利检索、申请和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TDA和德温特等专利分析工具,定期出版药学、生物燃料等主题的专利前沿通讯报道,为他们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专利信息。

对本校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推送,虽然开展的时间尚短,但已经在本校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中心的老师们对各个研究主题的专利前沿通讯非常感兴趣,不断提出新主题委托图书馆做。但图书馆由于不熟悉国际专利分类号等专业的专利技术情报分析知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比较单一,无法进行深度的专利地图解读、核心技术分析,不能满足中心里高校和企业的全部需求。

5 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和解析了“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的新概念,并以三螺旋下高校图书馆的潜在服务对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对其他高校图书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遗憾的是:(1)笔者只对3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访谈调研,得出的调研结果是否有普遍性有待验证;(2)由于不熟悉国际专利分类号等专业的专利技术情报分析知识,对本校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比较单一,无法进行深度的专利地图解读、核心技术分析。

随着国家对协同创新的重视以及各高校已积极响应“2011计划”纷纷成立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对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必将成长为高需求的、长期的、创新型的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11.

[2]Lancaster F W.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in an age of electronics[M].Arlington:Information Resource Press,1982.

[3]Sullivan B T.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 [R/OL]. [2014-04-11].https://chronicle.com/article/ 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2011-01-02].

[4]Richard Lewontin. TheTripleHelix:Gene,Organism,and Environmen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Etzkowitz H,Leydesdorff L. 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ASST Review,1995,14(1):14-19.

[6]ALA. 2011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report[R/OL].[2014-04-11].http://www.ala.org/news/mediapresscen ter/americaslibraries.

[7]程文婷.国家资助科研项目专利产业化现状与建议(下)[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8-30.

[8]饶凯,等.中欧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比较研究[J].软科学,2011(10):22-26.

[9]张勇,周诚.授权专利实施状况分析与评价:基于浙江省的抽样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75-80.

[10]印巧云,童霞.长三角地区专利技术转移的瓶颈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21.

梁春慧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浙江杭州,310023。

收稿日期:(2014-08-22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螺旋专利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奇妙的螺旋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