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岁年年书不同——2014年度全国好书榜单述评

2016-01-04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书单榜单好书



岁岁年年书不同——2014年度全国好书榜单述评

聂凌睿

摘要论文在对2014年度全国好书榜单做统一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好书榜单的基本特点,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对年度好书榜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年度好书榜单推荐书目国民阅读

分类号G252.1

The Book is Different from Year to Year:Remark on Highly Readable Books of 2014

Nie Lingru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Top Ten Books”listed by various medi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m,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nual book list.

Keywords Top Ten Books. Recommended bibliography. National reading.

1 年度好书榜单扫描

2014年,在官方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关注、发布书业信息的同时,微信客户端涌现了一批关注图书和阅读的自媒体,如“做书”“不止读书”“楚尘文化”“六根”“单向街书店”等,其中“做书”“不止读书”发起了“这本书真是烂爆了”“2014我的阅读十佳”活动,邀请线上书友一起盘点和梳理一年读书生活。自媒体是关注图书市场、书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而传统的出版社、独立书店、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等是与书业密切相关,持续跟进书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1.1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主体

好书评选活动是对一年图书出版业的盘点和总结,既可唤起大众对图书的关注,也能帮助人们在茫茫的图书信息海洋中优中选优,找到适合自身阅读情趣的图书。与深圳读书月的初衷类似,出版人、媒体人也积极参与年度好书评选。

由表1可见,2014年,共有6家出版社、6家报社、3家刊物、3家书店、2家网络媒体、1家纸媒和网络媒体联合、1家读书月、2家图书馆先后公布了年度好书榜单。与2013年的16家好书榜单关注媒体相比较,2014年更多的出版社投入精力甄选好书,另外《北京晨报》《中华读书报》等纸质媒体也加入评选行列。

2014年,深圳读书月首推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十大童书”,“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更名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增加了获奖作品奖励额度及对促进中外儿童文学、儿童出版和阅读交流有突出贡献人士的奖励。此外,商业团体、公益组织、媒体人和专业机构纷纷投注更多的关注目光给童书市场,为孩子、父母和老师奉上好书书单。

1.2年度好书评选规则

2014年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十大童书”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评选,是在来自加拿大、台湾、香港、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地的11位阅读专家充分讨论、论辩的基础上,实名制投票得出的结果。在贯彻“专家视觉”之外,本次评选还提倡孩子进行自主阅读和自我表达,让童书的真正读者在评选过程中“发声”[1]。与深圳读书月童书评选类似,各家媒体站在不同立场,根据自身拟定的评选规则最终确定年度好书榜单,具体见表2。

不论是出版社、报刊杂志还是书店等,几乎都有官方网站或者豆瓣小站,但是极少有媒体会在官方渠道发布年度好书评选信息。综合表3可知,24家评选主体,邀请普通读者参与评选仅有三家,即“腾讯·商报”“深圳读书月”和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24份好书榜单中,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查阅到具体书目信息的仅有11份,且无法获知书单评选标准,这样一来,多少会造成媒体强制性“扔”书单给读者的错觉。透明化书单评选标准,邀请读者参与好书评选,不仅能给读者主人翁的参与感,也能让读者对好书评选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年度好书榜单。

表1 2014年度好书评选主体一览表

表2 2014年度好书榜之童书榜单

1.3年度好书榜图书类型分析

综观2014年图书出版市场,历史类图书占据严肃出版物的半壁江山,且多大部头;经济类图书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好背景下也重归热闹[2];小说类图书引进了更多国外佳作,虽然颇多翻译蹩脚处让人诟病,但还是形势大好,日趋回暖。

由表4可见,2014年,好书榜评选主体或执着于自身专场,推出专业榜单;或放眼出版业整体,不仅推荐符合大众阅读情趣的小说类、文艺类读物,而且本着反映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热点、阅读思潮的出发点,推荐政治、历史、经济类好书,提请读者关注阅读的同时,关照和反省社会现实。

表3 年度好书评选规则

以经济类上榜好书为例,2014年,既有高高在上的经济学知识专业读本《21世纪资本论》登上各大榜单,也有以亲和姿态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盲点》《理性动物》等相对浅显的专业书籍出现。而这些都是出版社紧跟全球经济回暖大潮,出版经典、严谨、深刻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图书作品的体现。再观《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好书榜新增的“国故”与“新知”分类项目,均意在体现当下社会的传统文化热潮和创新思维趋势[3]。

表4 年度好书榜图书类型分析

2 年度好书榜单的基本特点

年度好书榜单基本由大众媒体评选,全社会广泛参与,起到为群众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的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添砖加瓦。书业同仁一致认为2014年是畅销书的小年,却是好书的大年。一方面,好书得以出版的机率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关注好书的群体也不断扩大。《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一如继往地坚守好书阵地,众多民间阅读力量也加入其中,为好书摇旗呐喊。2014年的年度好书榜单,可以用以下四个特点来概括:

(1)榜单多样化。好书榜单年年有,2014年的榜单,最值得称赞的便是以中信出版集团、深圳读书月为代表的媒体人所推出的多样化榜单,不仅关注图书本身,还延伸关注作者、译者、出版社,提醒读者阅读好书的同时,关注出版文化,关注好书背后的力量。

(2)榜单细分化。中国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如何选择是众多书友的困惑。一个人,再怎么爱好阅读,也不可能对一整年的书业做整体了解。年末的好书榜单细分化,为有不同阅读需求的书友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榜单。

(3)榜单个性化。“大而全”模式的好书榜固然迎合了普通大众的需求,但“小而精”的书单才能体现出发布媒体的权威性。JIC bookstore推出2014年度财经图书榜,《经济参考报》精选经济类专业榜单,均为专业之作,值得推广。

(4)盘点自家好书。中央编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主要针对自家图书进行年末盘点、总结。这种做法,既是对本社图书的盘点,更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向读者推荐好书的同时,也令出版社深入人心。

3 年度好书榜单的不足之处

年度好书榜发起人多为媒体,面向群体是普通读者,两者一个代表着“专业品质”,另一个代表着“公共立场”,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众多媒体人的追求。然而,尽管年度好书书单的甄选、推荐已不是新生事物,也每年均有创新,但是笔者在持续关注多年好书榜单评选之时,发现依旧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好书榜单的权威性、可信度、大众化。

3.1“亲民性”不足,读者体验指标普遍缺乏

“专家评委”这一名词在中国社会几乎是以专有名词出现的,在年度好书评选之路上,专家评委自始至终是主力军,然而好书最终面向群体不是占少数的专家,而是占多数的普通大众,专家的选择不能代表普罗大众的阅读情怀。专家评选出的年度好书,在符合普通群众审美心理、引发思想共鸣性、满足使用需求上可能有所欠缺。固然在消遣性和娱乐性阅读大行其道的今日,专家学者推荐的图书可能有益于提高民众素质,为生活、学习充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也需要给民众一个谈论阅读、表达公共意见的平台。仅靠推送不能唤起民众心底对于书籍的热爱,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阅读需求,才能真正“送最需要的书,给最需要的人”。

3.2“书评人”参与不足,公共讨论空间参与者性质单一

在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尤其是好书评选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其中,书评人作为图书出版行业之外的“第三只眼”和局外观察者,参与讨论阅读,表达公共意见,丰富了大众的认知,让图书市场更具人文气息和精神。此外,书评人建立起的完善的、独立的书评机制,不受经济利益形象,代表最真实的意见,能对图书市场商业化手段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2014年末,《新京报·书评周刊》发布年度好书榜单之时,以《这是中国书评人的声音》为书评人呐喊、发声。他强调这一次评选,是第一次由书评作者群体票选出一份好书名单。这一举动,是对书评人文化身份和文化群体的认同[4]。书评人,是当代中国读书或许读书最多的一群人,但这一群人,却没能在公共领域和大众媒体上获得应有的尊重。细观2014年年度好书评选,不少媒体还处于盲从专家的阶段,过于强调“权威性”。殊不知不同于专家的专业性和大众的公共性,书评人能在专业性和公共性中找到平衡点,本着客观、公平的态度,真正能在充分了解一年书业情况的基础上,推荐适合大众的好书。

3.3遴选标准缺失,书单公正性存疑

尽管年度好书评选已进入常态机制,但是年复一年的评选,各家媒体似乎还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仅仅推出书单,并没有告知大众遴选这些图书的标准。榜单好书推荐的功能演变为“另类的书讯”,甚至有大众质疑好书榜单是否是图书出版业内“分蛋糕”的盛宴?“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仅仅代表一家之言”的年度好书榜单,不免让民众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此外,部分出版社推出的年末榜单仅仅开列自家好书,这种形式的推荐,参评图书的全面性不足,真实性更是大打折扣。

3.4评选后续影响缺乏跟踪,尤其缺失跟进榜单的阅读推广活动

年度好书榜推出的意义不仅是对一年书业发展的总结,更应该能起到阅读推广,倡导全民阅读的作用。较为可惜的是,媒体人积极推送好书信息,却没有跟踪书评人、普通读者对书单的反映。固然好书榜单作为推荐书目的一种,注重对读者的引导价值,但是不听取普通读者反馈信息,就无法获知大众阅读的角度,既不能对今年的好书评选做总结和评估,也无法参照反馈信息,调整来年好书评选规则和方向。

更值得注意的是,推送书目信息的最终作用,是希望能唤起普通读者对纸质阅读的兴趣,带动纸质阅读市场。好书榜单评选主体普遍未就好书是否深入大众内心展开后续调查跟进,“阅读导航”之后的阅读推广效用未见调研和总结。

4 有关年度好书评选活动的深耕献议

年度好书,不同于时效性显著的畅销书,或可有望成为“长销书”。畅销书在一定时间内迎合了大众阅读趣味,长销书虽然第一时间不会引发阅读热潮,但却有可能得到读者认可,不断再版或重印。当今社会已进入出版物愈来愈丰富的时代,大众读书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出书的速度。图书市场,如果被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牵引,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势必对图书出版产生不良影响。

年度好书书单一般诞生于年末,是对一年图书市场的总结,也是对来年图书市场的展望。这一总结和展望,既是出版人和媒体对一年出版业、图书业的成果呈现,更是反思的最佳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完善评选机制,推优选优。

4.1抓住发展机遇,关注大众需求

2014年春,“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启动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推荐范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版的新书,分为文化、文学、生活、少儿四大类。年度好书榜评选媒体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出版文化,多多出产好书,助力全民阅读推广。

出版链条连接着作者和读者,读者才是衡量出版业成功与否的最后一环。媒体在出品好书的同时,必须关注读者需求。以年度好书评选为例,这一过程不仅要大力呼吁群众参与其中,还要注意关注搜集书单推送后读者的反馈信息,如大众是否对书单有意见?大众是否消化了书单?一家又一家的书单,能给爱书之人一个相对专业的指导,至少能为其提供一个“不坏的选择”。将大众纳入到好书评选团队之列,不仅可以了解到一线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能让读者更加亲近书籍。

4.2增加书评人话语权,呼吁好的书评人参与年度好书评选

书评人在当今社会拥有怎样的话语权,地位如何?《新京报·书评周刊》之《这是中国书评人的声音》透露无遗: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场域中,书评人的角色多少是晦暗不明的:他们介入公共话题,却并不拥有最大的公共影响力;他们坚持专业立场,却也没有站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最高峰[2]。

书评人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其付出和所得是不成正比的。当前,书评人角色在公共文化中的重要性不为当代社会所承认。在历年年度好书评选之中,书评人几乎只能和读者一样,参与程度极低,甚至只能作为看客。媒体人推出好书榜单,才有书评人发声的空间,撰文对榜单进行述评,成了书评人参与年度好书评选的方式。在出版社等业内人士之外,书评人应当可以算作是与图书最接近,最了解书业动态的人,但是却被拒之专业之外,实在可惜。

被称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啄木鸟”和“百灵鸟”的书评人,是图书出版行业的局外观察者,也是为读者传递信息的“哨兵”。在阅读趋向浅薄化的当今社会,书评人带来了正面的力量。主宰年度好书评选的媒体人宜主动伸出橄榄枝,邀请书评人参与,这是保证专家甄选权威性之外,追求书单亲民化的最佳保证。此外,书评人的专业性保证其能坚持独立性,站在客观立场之上,从读者角度考虑,发挥书评人的力量,为读者在出版泥沙俱下的时代,精选高品质人文读物。

4.3加强年度好书推广力度,做好全民阅读推广

中国国民总体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而年度好书榜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2015年年初,当当网发布《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指出中国阅读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居购书量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山东;三成人选择移动端购书,电子书年销量6000万册,二线省市引领手机购书新潮流;各省口味差别迥异,西北三省最爱小说[2]。

媒体人有意识地评选年度好书,助力全民阅读推广是值得肯定的,但遗憾的是,评选书单、推出书单等前期工作劳心劳力,媒体人做得风生水起,却不见“回声”。后期将书单落实到大众阅读的工作,却鲜有人关注。独立书店、图书馆、书评人本可以成为媒体人普及好书的有力助手,却未见良好合作,殊为可惜!

但市场触角毕竟是最敏感的。当下,已有独立书店嗅到好书榜的“引导力”,主动在店堂内张贴好书榜信息,既便于读者选购书籍,也促进了销量增长。媒体人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承担起榜单公布后续工作,与书店、图书馆合作,推送书单之余,将图书真正送到大众手中。鼓励书评人撰写书评推荐好书,让读者通过阅读有趣、有料的书评,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南方都市报·副刊》评选2014年十大好书之时,明确自己的立场:支持原创作品,鼓励年轻作者,尊重历史记忆,推崇既严谨又有亲和力的学术精神[2]。《新京报·书评周刊》坦言,2014年度好书榜“当然是一份‘高、大、上’的书单,面对这些书,甚至让人心里涌出一点崇高感:我们毕竟还在坚持这样一种精神生活,我们毕竟还有这些坚持着的思考者,写作者,以及可爱的读者。但与崇高感伴生的,甚至可能更强烈一点的,还有一种难言的酸楚——几乎我们评出的每一本书,多多少少都指向了一个现实问题,这些好书,或者代表一种黑暗中的微光,但黯淡的光,是否足以照亮一个答案呢?”[2]

“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是年度好书榜的出发点和终点,多家媒体表示其书单是不完美的。其实年度书单不必追求尽善尽美,而是要追求“直抵人心”的效果,让读者从书单中获得阅读的动力和激情,在书单中找到阅读的真谛和方向。阅读之路生生不息,媒体人、书评人和读者携手合作,才有可能合力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深圳读书月首届十大童书揭晓[EB/OL].[2015-01-22]. http://news.sina.com.cn/c/2014 -12 -08/035031257459. shtml.

[2]2014,阅读出版的七个角度[EB/OL].[2015-01-22].http:// 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07_6183351.htm.

[3]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名单发布致敬传统文化普及[EB/OL].[2015-01-22].http://book.ifeng.com/yeneizixun/detail_2015_01/07/1715744_0.shtml.

[4]这是中国书评人的声音[EB/OL].[2015-01-22].http:// 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13_6243858.htm.

聂凌睿杭州图书馆助理馆员。浙江杭州,310016。

收稿日期:(2015-02-04编校:刘勇定)

猜你喜欢

书单榜单好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好书共享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好书推荐
榜单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