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析
2016-01-01岳丹
岳 丹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生就业工作处,安徽 淮南 232001)
高校就业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析
岳 丹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生就业工作处,安徽 淮南 232001)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2017届毕业生面前。毕业生就业市场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完善。提供并制订高效、结合实际的战略举措,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甚至生存的重大课题。
高校;就业市场;长效机制
2016年毕业季已经结束,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65万。2017年招聘季即将到来,预计本年度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出国留学回来的“海龟”们也再次加入到就业大军中,将近有1 000多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笔者从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就业基地信息化建设是稳定就业关键、以生为本全力提供就业信息化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的应用、建设高素质的就业队伍设专门服务部门等方面构建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长效机制。
1 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
就业信息网的生命力就在于高效、快捷、高质量,将进一步优化就业无形市场建设,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先应保证技术成熟,运行良好。其次,网站要设置极具特色的栏目,如可开辟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新闻要点、求职就业论坛、就业创业指导、留言板等,并不断更新内容,向毕业生提供详细的面试模拟等一系列服务。第三,要方便毕业生多方面展示自我风采,更好地引起用人单位的注目。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要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大数据背后的信息,确保有重点的保证专业对口单位的需求;既要注意收集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横向人才需求信息,又要注意有关本省的纵向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就业工作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帮助学校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并由此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
2 就业基地信息化建设是稳定就业关键
就业市场如果要做到长盛不衰,其关键就在于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主要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根据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设有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把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就业的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学生输送出去;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主要采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学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实施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适当增设应用型课程,或部分专业也可实行学分互换形式进行联合培养。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数据的整理,录入数据库,形成大数据,建设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方信息共享。
为进一步开拓就业基地,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加大就业市场,就业基地开拓力度,学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就业基地开拓领导小组,走访用人单位,跟踪了解毕业生情况,巩固老基地,建立新基地,对就业起推动作用。不惜“用尽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开发,优化市场反馈机制,建立数据库,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价值链,为学校的工作决策提供了直接的市场依据。
3 以生为本,全力提供就业信息化服务
作为学校整体的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政领导,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适时的竞争状态,下大力气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帮助学生选择目标市场。“大就业”工作格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学校建立校、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学校和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主动宣讲就业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采用图表、动漫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根据毕业生就业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就业政策措施和学生就业典型宣传,形成鼓励学生就业的文化氛围。这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通力合作。
“学校主导型”的就业方式要持续改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全程服务的方式。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再次寻找适合他的就业岗位是实施毕业生跟踪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就业市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型招聘会,又有小型的专场招聘会,不管市场的大小,做到工作的条例化和明细化一整套会务服务流程和方案,全程信息化管理,应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动态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4 应用营销组合策略拓展就业市场
高校应树立“大市场营销”的理念,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的贡献等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特色,结合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就业市场做成“品牌化”“信息化”,使其具有广泛影响力、鲜明特征。对于地方性的普通高校来说,尤其重要的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发展定位,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学校集中优势资源,在数据库里面,运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大数据分析,根据近年来学生主要工作地点、行业,运用数据精准分析,塑造毕业生在细分市场上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小毕业生求职和就业工作的盲目性。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理论研究,着重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研究力度,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种信息录入信息化建设平台,分析其中的大数据,得出一般规律,科学预测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建设等方面,要提升和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精准营销,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
5 建设高素质的就业队伍设专门服务部门
现如今,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日益呈现出就业工作全程化、信息化的新特点,为了应对这种新趋势,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园招聘会常年化、常态化,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就业服务部门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专门管理就业辅导、就业市场拓展等工作。同时,高校要树立“大就业”的工作理念,建立数据库,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
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具备战斗力、服务力、组织力、沟通力等能力,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职业指导、法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设置奖惩机制,制定长效培训政策,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使就业指导教师掌握社会最新招聘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具体招聘需求,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的快速发展,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的校内和校外市场相结合、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大型和专业市场相结合,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市场模式;利用一切途径积极广泛地邀请用人单位,提供全程化、标准化服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招聘服务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1]卿海群,邓珂. 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6(1):31-32.
[2]杨明. 高校团组织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6(3):61-64.
[3]毕力格.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发展体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6(25):186-187.
[4]吕信伟,赵子俊.以“学有良教”奠基“成功之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中国西部,2012(36):25.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base
Yue Dan
(Graduate Employment Offic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China)
Currently, global economy has always been in a low recovery state, and China’s economy is in a transition period,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in the face of the 2017 graduates.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graduates’employment market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Providing and making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strategic measures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employment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en surviv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market; long-term mechanism
岳丹(1963— ),男,安徽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