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合作、探究步入数学课堂
2015-12-31王小伟
王小伟
【摘要】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发挥。
【关键词】合作 交流 探究 教学课堂 学案 导学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3-01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像把土地还给农民!”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都在尝试合作探究的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操作时,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们都在隔门遥望,尝试研究,企盼有一天能推开合作探究的大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孩子们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享受成功的快感。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自主探索——个人自学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从恰当的方法和途径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高斯的故事“1+2+3+……+100”的传统教学“先教后学”,在后续的练习中“1+2+3+……+99”,学生都采用固定的模式化来学习,运用“1+99=100,再数有多少个100”的方法来计算,大多数孩子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没有人想到用“5050-100”的方法,头脑变得机械化,如果“先学后教”,学生的方法就会精彩纷呈,遇到事情不是求助,机械套用公式,而是经历答案得出的过程。因此,我们广大教师一般在学习前都有个预习、热身的过程,学生先行自学,这无疑已经证明教师已经在尝试着还给孩子课堂,孩子通过自学,确实获得了很多知识,但是缺少的是思考,我也要求过孩子把不懂的地方加上,以便第二天更好地学习,但是结果说明,寥寥无几,甚至零出现,孩子没有思考点,质疑能力还较差。因此,课前设置“自学探究导学案”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1.导学案宜精不宜多。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有一定限制的,导学案的设计要直入教学重点,展现清晰的学习思路,一学即会,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益。
2.导学案宜思不宜抄
新课的学习往往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很多教师喜欢进行模式化的总结,局限了孩子的思维,现成的知识网络不必要照搬照抄,而更多的是呈现问题的思考,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两个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学习时一定会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讨论、交流、展示与提高。
3.导学案宜课内不宜课外
导学虽然是孩子自学的过程,但是由于孩子贪玩的天性,再加上自学的难度,会造成孩子不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导学案搁置一边,成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开始,起到了学习的负效果。即使孩子能够认真完成,但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批改,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也不能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二、合作交流——同伴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學生的发展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从大家的意见中解决思维的盲区,从而完善自己的思考。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在仔细研究所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科学灵活的分组方案,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的规模不易过大,一般为2—6人为宜,小组成员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定期进行流动重组。
2.灵活掌握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的时间,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和价值确定,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水过地皮湿,意思意思而已,所以多数情况下,讨论时间不够,使合作学习显得匆忙、凌乱,往往不能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和认识。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都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尤其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学生合作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发生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当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后,他们还需要对合作技能及其具体要求有进一步的认识。
4.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及时巡视,关注每组学生的动态。(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2)对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3)对气氛活泼的小组给予奖励。(4)对小组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5)对组内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工作方式与技能p85-88《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
[2]潘景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维方式p45-58《课程改革新视野》长春出版社2014年4月.
[3]赖志奎.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体系认知 p205-207《现代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4]郭根福.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p26-28《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