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钳工实习阶段教学应突出各个环节侧重点
2015-12-31黄叶磊
黄叶磊
【摘要】钳工实习是中职学生学习本专业的重要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实习过程中往往各个环节侧重点把握不住,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钳工实习教学在不同阶段各教学环节的教学侧重点,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钳工 实习教学 各个环节 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28-02
对于中职学校钳工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钳工实习教学环节中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些侧重点,对迅速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入门阶段
钳工实习一般面对的是刚入校的新生,因此,在本阶段的各个实习教学环节中,既要考虑教学的计划性和正常的教学进程,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产习惯为总的要求和原则 具体分析如下:
1.入门示范指导环节
本环节中应以介绍结构、原理(有关设备和工、量具)、讲解相关基本工艺知识以及正确的加工方法与操作姿势为侧重点,同时重点示范操作姿势(包括加工和测量)。因为对所有的工具(如锯弓、锉刀、铰刀等)、量具(如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千分尺等)和有关设备(如台钻、砂轮机等)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和使用,如锉削、锯割、錾切、钻、铰等)学生也都是初学,所以对这些机具设备是否真正了解、对各种加工方法和操作姿势是否能够正确、规范地掌握,对以后技能技巧的提高影响很大,同时在入门阶段的入门示范指导环节中,使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服从指挥”、“遵守时间”等思想,这对以后的实习,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2.巡回指导环节
在本阶段实习期间, 由于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还没有完全形成,加工工艺的概念和思路也不是很清晰,因而加工训练中很容易出现诸如操作姿势、测量方法、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错误,如不及时纠正,以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很困难。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到“五勤”(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嘴勤),及时发现问题,着重而及时地纠正这些错误(包括违反安全生产规程和文明生产规定的做法),若学生养成习惯,再纠正就难了。如在刚学习平面锉削时,需采用“透光法”测量加工平面的平面度,即将刀口尺的刀口放在被测平面上,仔细观察透光程度判断平面的质量,有些学生在实习一段时间后,由于怕麻烦,不将工件卸下来而直接在台虎钳上测量, 很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因此,对此类问题一旦发现应马上指出、及时纠正。对于共性的问题,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集中指导。
3.结束总结指导环节
此时应重点总结:加工训练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错误有哪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给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平面锉削不平、锉削表面粗糙度差、锯条易折断、锯缝歪斜、锉削尺寸测量不准确等等,都可以按此进行,这样,对快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很有好处。此外,由于在这一阶段学生刚接触实习训练,难免有些学生会感到体力不支,而有些学生则会由于对某项错误反复几次仍纠正不了而失去信心。对此,在进行总结指导时也应重点指出,应就此鼓励和教育学生在实习中有意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做事的恒心和毅力。
二、技能技巧巩固提高阶段
进入本阶段时,学生对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方法都已基本掌握,对钳工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各项要求也已适应,但对训练课题的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还较低,由于训练量不够的缘故,某些技能还远没有形成技巧,总之,在各方面与中级钳工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本阶段总的要求是:全面训练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巩固和提高各项操作与测量技能,并使之形成技巧,在各方面接近或达到中级钳工标准。
在本环节中应着重指导训练课题的加工工艺,分析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关键工艺,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即加工与测量的特殊技巧。是否要用“测量芯棒”测量,有关的工艺计算过程和结果怎样,如何精确保证训练工件中的孑L距尺寸,怎样确保铰孔的质量,相配件的精密配合间隙又是如何修锉的等等。在实习过程中我采用合作学习法,大家团结合作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问题,如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接头凹坑问题,人人都反复练习,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普遍认为合作学习法好,如学生所说,“合作实践学习非常可取,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收获很大”;“如果自己成绩不好,会拖全组后腿。不好意思”;“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 等等,表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是肯定和支持的。
总之,中职钳工实习阶段要切实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侧重点,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普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既传授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华.中专钳工操作技能的训练及提高探讨[J].科技资讯.2014(29)
[2]王锦昌.钳工实习教学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