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2015-12-31张清华
张清华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我们在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中,主要针对教学的实践作用,以及对整体学科的资源控制,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优越性,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以及强化师德规范,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小学教学 学科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8-01
针对小学的各学科综合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了,而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是促进后续教育进程的重心所在。如何更好的发展教学平台的有效创建,九年义务的有效教育才是最为根本的建设工作。而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任何人一门科目的教育基础,都不能有所欠缺。下面我们从如何发展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结构进行简要论证。
一、现代小学教师所需要进行的专业化训练任务
在现代化教育中,传统式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节奏。学生们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被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吸引,进而导致在进行教学中,学生难以集中精神,所以在进行现代化教育中,教学形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首当其冲的接受改革教育培训,做好带头作用。
在现代的教师培训中,需要接受思想、实践等多方面的培训演练,才能够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在学习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偏离正常的社会活动轨迹。所以在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中,为保证任务的有效进程,教师应当学会利用心理暗示的办法让学生更好的认可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而教师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心理学的特殊结构,并以此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规。
二、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小学教学的本质上进行探究,确定教学的目的。小学教育在于对学生的思想启蒙,所以不应当为了升学率而强行改变学生的生活结构。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灌输,切不可强加过多的精神压力。在我国的幼儿临床调研中,就有相关的报道指出,我国的幼儿出现孤独症疾病的比率在世界上高于大多数国家,而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现阶段的声学压力中加上部分地区的家长工作压力,最终导致学生出现了这一类心理疾病。而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一节中,我们要求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的原因所在。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的目的进行正确定位,由于学校教学是为了初中的学习打好基础,而同时小学的知识要求也并不是很高,所以适当的应当增加小学的课余活动,而避免出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死板。这样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兴趣的指引下,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以此来增进其对自己应当进行的任务进行有效发展。
最后,整合教育心得,教师应当对国内外的教育情况进行关注,并以此来增加自己对教学的认知。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依靠死板的教学,只会招致效率的降低,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上,很难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课堂教育,并在其中学习到生活常识,在其中学习到认知世界的技能。
三、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调整可有效促进现代教师的个人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资源调整中,做好专业化的培训机构,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的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教育机构的有效性,并以此来提高其对资源的优质利用。不仅服务了广大地区的教师能力提升,同时也推广了现代化的教师培训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创新能力,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爱,从中学会如何去创新、研发。其作用也更能将现阶段的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对今后的发展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为保障更高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中,虽然增加了其专业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去展现对教学的热爱,以此来增强对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在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中,需要针对体育、地理、健康、英语、语文等多个学科进行总体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人格、师德,并对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有效认知。
伴随着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对于现代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教学并不意味着带带孩子、教教写字,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待生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这样对今后的升学以及成长都会有较好的帮助。通过近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我国已经摸索到了改革的方法,并以此来进行整体的布局调整,在现在的全国范围内,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已经基本的符合了国际化标准。
参考文献:
[1]欧启忠.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223-225.
[2]孟祥翎.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9):83-84.
[3]娄亚娟.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浅议[J].大观周刊,2011,(48):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