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
2015-12-31屈凤杰
屈凤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课程教育的不断革新,针对生物学来说,在教育上更加注重与生态文化的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是非常值得反思的,要在传统生物课堂教育模式上进行积极创新和整改,其有很多弊端需要改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生物学教育会更加偏向于对生态文化的解读,对学生的指导也更注重生态文化内涵的教育。这样才能使生物课上的生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增加,进而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生物学中引用生态文化为线索,对传统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引出生物学教育中生态文化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生物学 生态文化 内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0-02
优良高效的生物学教育,不仅要做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肢体和思想互动都达标,采用灵活有效的课堂讲解模式,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渗透科学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的共处关系为线索,从人统治自然、利用自然的文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在生物学教育中应该不断深入贯彻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让学生能够深深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共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想去认识生物这门学科,从而建立清晰的、科学的生物理论体系。
一、生物学教育中生态文化的展现
在现代生物学教育中,生态文化逐渐得到重视与推广,生态文化的理念与思想被深入贯彻到生物学的教育与教学中。目前,很多学校在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教育中运用科学与人文的有机关系作为引导,引领学生建立一种生态文化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从生物学教育的形式上来说,采用双重理论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中进行人文精神的释放,不仅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更加注重理性化与机械化的思考方式。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生物学教育与生态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念,从而在生物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理解能量守恒和自然界中的分子转换[1]。
二、 传统生物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课和实验操作课严重脱钩
生物学教育应该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二者结合的,在进行新课标改革之后更是如此,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完全,更能独立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只是单一的进行理论讲解而忽略的实验课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忽略掉实验课,只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长此以往下去,使学生在理解上显得单薄,理论和实践不能合二为一的话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只懂的表面,不懂的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缺乏课堂参与度
在老师一味的进行理论讲解的课堂上显得非常沉闷、枯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们之间的观点交流很少,缺乏课堂参与性,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生物课上没有合作,课堂没有一种活跃的氛围,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代沟、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有隔阂,教育过程中没有理念交流和观点碰撞,只是刻板的进行,非常影响课堂整体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不能把书本上要求的知识全部讲解,产生了压堂、滞后等问题。总的来说,学生不仅没有吸收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没有形成综合的生物学理念[2]。
三、现代生物学教育中生态文化的内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首次在生物学教材中引用了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作为参加点。虽然没有得到非常高的普及度,但是为以后的生物学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十一世纪,我国进行首先教育体制改革,针对生物这门学科来说,不仅增添了生物与生态文明的有机关系这个新章节,更在教材中明确指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作为教材学习的主要线索。在现代生物学教育中,生态文明追求的生命循环系统和物质结构转换是生物界的主要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不断认识生命的出现及灭亡,对万物的生命系统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并且学会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来观察生物系统的变化与升级[3]。
总的来说,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的共处关系为线索,从人统治自然、利用自然的文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生态文化的真谛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出发,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的色彩和精神,目的是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在生物学的教育中,要坚决摒弃“人类是世界万物的中心”这中错误的价值观,并高度警惕“生态中心主义”这种负面情绪的主观思想,引导学生建立“人类与其他物种是一律平等”的正确观点,追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种思维观念的训练下,会让学生更加注重理性思考而不是主观判断,进一步锻炼了生物学习的思维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教育的改革下,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灌输生态文化的观念与意识,让学生形成生态科学引导的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创新的方法策略,使生物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进而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理念。在学生的角度上,应该更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互动,和同学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在生物学的学习中,如果有观点想要发言不应碍于多种因素,要勇敢积极的发表个人态度,并积极学习生态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生物学习水平,成为一个综合性、全方面的现代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74-77.
[2]蔡子微.开启中医奥秘之门的“生态范式”假说(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04:18-24.
[3]崔瑾,等.在生物學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