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沉默来面对争议
2015-12-31
口述:曹晖
屠呦呦被世界认可,一半靠她的努力,一半靠她的坚持。
2011年7月,当拉斯克奖还没有公开宣布时,我应该是国内最早知道她得奖的人之一。因为要准备获奖后的发言文章,当时屠呦呦所在中药所的同事廖福龙找我,需要提供给他本草文献上青蒿的图谱,以便撰写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我当时提供宋代和明代本草文献中的彩绘青蒿图谱,后来文章里所用的青蒿本草图就是我提供的明代宫廷彩绘“草蒿”图。标题就叫《青蒿素的发现以及来自中医药学的礼物》,这篇文章随后于2011年10月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标题及内容和这次屠呦呦去瑞典的领奖发言报告几乎一样。
所以,当诺贝尔奖颁发后,网络上流传出各种版本的发言稿,我一看就知道是伪造的,因为完全不是屠老师的风格。
从获拉斯克奖到诺贝尔奖的这几年,屠老师一直很少面对大众,面对媒体,有人说她是低调。其实她一直是在用沉默来面对这些年来的争议。
自青蒿素的发现开始,就埋下了很多引发争议的伏笔。青蒿素提取的灵感,来自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但因当时的时代特点,第一次发表文章时,并没有用谁的名字,而是统一采用了“523课题组”,就连发现青蒿素的样品序号191也因为保密考虑写成了“91#”。但据称当时提取的青蒿素既不纯,效果也算不上太好。
正如屠呦呦在获奖感言里说,“青蒿素的发现是全国协作的结果”。一个药物从发现动物试验有效到后面的药理、毒理、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生产工艺等系列研究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的团结协作才可以完成。所以,参与的人数众多,在青蒿素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屠呦呦的排名并不靠前。事实上,每次她申请院士时,都有人举报,说青蒿素的发现并不是她一人的成果。
正因为历史造成的排名不清,给她个人和所有项目成员都带来了长久的困扰和纷争。
直到现在,外界也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为青蒿素的发现做了贡献。这些参与的人也并不是每一个都像屠呦呦一样幸运,最终得到承认。但屠呦呦的坚守对保护青蒿素被发现的历史确实至关重要。因为一开始的集体性,在国家发明奖项颁给第一单位中药所第一排名屠呦呦后,都有不同个人和组织反对及联名举报。但屠呦呦始终坚持信念,相信自己的努力应该被承认,为保护当年的历史资料,她甚至把原始科学记录资料都保存在自己家中,在不同时期都没有受到篡改,这也成为了她最终能获得认可的证据。
拉斯克奖是屠呦呦被世界真正认可的第一步,那时很多人都猜测,她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了。后来果然应验。
我很佩服西方人在评奖过程中没有受到国内反对意见的左右,也没有试图将项目组作为获奖者,而是按照他们的价值观来评判,找到科学发现的源头,并给予嘉奖。
在得到诺奖之前,屠呦呦始终坚持所有关于青蒿素的奖项都必须将她放在第一位,这是她捍卫自己首发权的象征。现在拿到奖后她反而希望平静了,也不希望任何人再去打扰她。
(口述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