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铭记的人生历练
2015-12-31
赵启洪
“9·3”大阅兵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在阅兵前线,我与空降兵战车方队官兵共同战斗了97个日日夜夜。那情那景那人,至今还萦绕于脑、存留于心,久久难忘。
空降兵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历史上曾12次参加国庆阅兵。如何向全世界展示英雄天兵的雄姿、英雄传人的好样子,如何诠释英雄部队的卓越战斗力,是我首要探寻的密码。
阅兵场上,空降兵战车方队受阅官兵“酷”劲十足,“身着炫目迷彩,足蹬新式伞靴,头顶蓝彩头盔,手握锃亮钢枪”……十足汗水浇铸。为了练军姿、练敬礼,官兵们按照身子挺直站凳子、纠正动作照镜子、口令响亮练嗓子、“迎风看日”练眼神等办法训练,几个月下来,官兵们几乎成了“活雕像”。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只手,那是一只饱经风霜的手,那一只从肿得捏不住筷子、抬不到肩膀到刚劲有力地敬礼的手,那是一只将军的手。他叫景涛,空降兵战车方队将军领队。为了练好敬礼,他手腕挂着沙包,“军姿一站三小时,敬礼一练上百次,口令一喊数千声……”愣是给官兵做出好样子。
为了达到装备方队“分毫不偏、米秒不差”的要求,我目睹了很多官兵的勇敢和智慧。在一次预演中,驾驶员武龙出现过一次意外。当时,战车刚刚发动,主离合器回位弹簧突然断裂,离合器无法复位,导致战车无法正常启动。武龙灵机一动,用左脚把离合器勾起来,同时右脚缓慢踩动油门……就这样,战车顺利通过了考核。
战车驾驶员压力很大,因为战车的突发状况,谁都无法预料,但官兵们着力摸透战车的脾气和性格,探索了“望、闻、问、切”战车修理四步法。比如“望”,只要在板叶窗上系一截小绳子,如果小绳子不飘动,就说明排风扇出了故障;再如“闻”,通过闻气味、听声音,来掌握战车的运行状况……他们努力做到“把人练成机器,把机器训练成人”,从而达到人车合一。
作为一支有故事的部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型运输器材和新型伞兵战车陆续列装,空降兵部队陆续开始向机械化转型。说起这些变化,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原团团长、战车方队方队长刘甫清感慨万千。他是从一名过去用步枪、机枪等轻武器武装起来的空降士兵,成长为今天在信息化战场上指挥部队进行“垂直打击”的副师长,他见证了这些年空降兵的快速发展。
倾听时代的足音,我们仿佛看到了1951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前,那一排排威武走来的空降兵方队,首次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示我军空降兵这个新兵种的风采。
以往,人们把空降兵仅仅当作是插入敌后、执行破袭和小规模作战的“尖刀”,如今,他们利用重装远程机动,探索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使“尖刀”变为威力更猛的“铁拳”。
为了铭刻抗战阅兵这一伟大盛事,我跟着阅兵队员一起早出晚归,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那一幕幕或欢或喜的瞬间,用心血凝成文字表达我或赞或叹的心声。在这一次次感动中,我也经受着一次次洗礼。
“9·3”阅兵的历程,我将铭刻一生,享用一生!
(作者系空降兵某军宣传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