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15年十大新闻
2015-12-31
环球时报/2015-12-31/ 第09版面/深度报道
天津“8·12”爆炸事故现场
法国:恐袭之后悲伤的女孩
希腊:雨中等待越过边界前往马其顿的难民
日本:民众手持横幅抗议安倍的新安保法案
埃及:俄罗斯客机被炸后的残骸
德国德国::一名女子拿着一名女子拿着““温度计””站在““地球””前
“9·3”前夕国旗护卫队做最后演练
1两场恐怖袭击震动巴黎全球应对IS极端威胁
1月7日,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在巴黎的编辑部遭枪手袭击,12人死亡;11月13日,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至少130人丧生,世界震惊;12月2日,在美国南加州,一对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的穆斯林夫妇袭击当地一个社会服务中心,导致14人死亡……2015年,恐怖主义尤其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带来的威胁已远远不局限于中东地区。巴黎恐袭后,西方国家加大了对IS的军事打击力度。11月20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恐怖主义。
2政改方案遭反对派否决香港民主进程遇到波折
4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行政长官普选办法公众咨询报告及方案》。6月18日,政改方案在香港立法会未能取得2/3多数支持,香港失去一人一票选举下任特首的机会。分析认为,政改方案被否意味着香港面临着一个分裂的社会和政治僵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批评“香港特区立法会的少数议员顽固坚持与中央对抗的立场,置广大香港市民对普选的殷切期盼于不顾,诋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极力阻挠行政长官普选法案通过,致使香港民主发展进程止步不前”。
3亚投行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金融体系加速变革
3月12日,英国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随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6月29日,亚投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出席。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12月18日,在拖延5年之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中国的投票权将从第六位升至第三位。这些意味着国际金融秩序在加速演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
4天津港大爆炸震惊国人重大安全事故教训深刻
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一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导致173人遇难、大批房屋损毁以及巨额经济损失。这是近年来中国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震惊世界。除了这场大爆炸,还有几起大灾难值得铭记: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36人死亡。随后,全国多个城市取消了新年集会和庆祝活动。6月1日,载有454人的客轮“东方之星”号在湖北监利的长江水域翻沉,442人遇难。12月20日,深圳一个工业园发生滑坡事故,救援人员至今已找到7具遇难者遗体,仍有75人下落不明。国务院调查组认定,此次滑坡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5小男孩之死刺痛人心汹涌难民潮困扰欧洲
9月2日,叙利亚3岁小男孩艾兰和家人偷渡希腊途中遇难,他面朝下趴在海滩上的照片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世界。这一悲剧是欧洲二战后面临的最大难民潮的缩影。为逃离战乱,今年有近100万名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难民、移民涌入欧洲。夏末,为管控难民,奥地利、德国等国对申根区内部边界实施控制。围绕难民问题,欧盟内部展开争论,一些国家的反移民政党趁机壮大,而最终出台的安置难民方案并未真正解决难民问题。
6世界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中国“9?3”大阅兵隆重举行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联合国和世界多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8日前后,西欧各国相继开展“欧洲胜利日”纪念活动。5月9日,俄罗斯开启本国史上最大规模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活动,150座城市举行游行庆祝或阅兵。9月3日,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和盛大阅兵式,来自17个国家的近1000名外国军人参加。65位外国嘉宾出席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7日本强行通过新安保法东亚邻国表示强烈担忧
9月19日,由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相关法案。9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该法将在公布后6个月内实施。由于行使集体自卫权涉嫌违反日本宪法,日本在野党、宪法学者以及过半民众强烈反对。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转折,意味着日本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引发邻国强烈担忧,韩国朝野齐声谴责,中国敦促日方慎重行事。
8客机被炸毁军机遭击落俄强势介入叙利亚战局10月31日,俄罗斯一架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224人死亡。“伊斯兰国”(IS)宣布对此负责。随后,俄罗斯军队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轰炸力度。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苏-24轰炸机被土耳其F-16战机击落,俄总统普京将该事件定性为“背后捅刀”。俄方表示不会同土耳其开战,但迅速对土耳其实施经济制裁,并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增派军机。美国等国指责俄军机主要打击的不是IS,而是叙利亚反对派。俄罗斯的强势介入被认为改变了叙利亚局势,美俄对中东主导权的争夺白热化。
9“习马会”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两岸领导人66年首度会面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现历史性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两人互称先生,互致问候,在约一小时的会谈中,一致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主要的基础是“九二共识”,并达成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热线等共识。12月30日,热线电话正式启用。由于“习马会”对两岸和平发展甚至世界和平影响深远,多名两岸知名学者倡议共同推荐习近平和马英九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0
气候峰会巴黎达成协定里程碑意义获各方点赞
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与会各方盛赞该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始于11月30日,原计划12月11日结束,后来不得不进入“加时赛”。在长达十几天的马拉松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