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协同管理效能探讨

2015-12-31张中华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7期
关键词:协同管理企业

张中华

摘 要:企业实现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组织环境,对管理者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寻如何在企业中通过各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使协同管理效能大于单独管理效能,实现各层管理者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协同;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协同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企业各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效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各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实现提升管理效能的目的。

一、企业协同管理效能内涵

1.管理者(Manager)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管理者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管理者及其管理技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来完成组织活动中的目标。

2.管理效能(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所谓管理效能,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作用与管理效果。管理效能综合反映了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目标时所展示的综合管理能力,是用来衡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的依据。

3.协同管理效能

协同管理效能,是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之间,能够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和谐、协调、协作的工作方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果,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能。

4.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

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的管理效能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有着密切联系。单靠一个层级的管理者无法开展有效地管理行为,各层级管理者的管理效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逐层递进、环环相扣。高层管理者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开展与部署;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检验着高层管理者制定的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的正确性,同时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效能的高低也为高层管理者修改各项政策及方针目标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各层级管理者协同管理行为的效能远远大于各管理层单独的管理效能。

二、企业协同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

对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指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胜任素质对协同管理产生的影响。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决策者,也是企业战略行为的主导者,是企业战略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高层管理者只有具备战略思维、大局思维,具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效能,带出优秀的团队,缔造优秀的企业。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作为管理层的中间环节,作为基层管理者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纽带,既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也是领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成为核心能力的培育者,同时还要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在协同管理中,中层管理者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更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需要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悟能力与判断能力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作为普通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传达上级指令和分配下级任务的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与平衡能力。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组织环境对其协同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组织制度、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面。

(1)组织制度

组织制度中包括了组织的宗旨、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的原则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与协同效能密切相关的主要是组织原则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组织原则与规章制度直接引导和规范各级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包括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信守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道德标准,是对各级员工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各级管理者实现管理活动的基础。组织结构是指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在其职务、责任、权利之间所进行的分工与合作中体现。

(2)绩效考核

企业在对管理者进行考核时是否将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纳入考核内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协同管理效能。绩效考核指标是指绩效考核项目,包括道德品质考核指标、工作能力考核指标、工作态度考核指标、工作业绩考核指标等。在这些指标中,道德品质指标中的思想觉悟、价值取向,工作能力指标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指标中的全局意识、工作主动性都直接影响着管理者能否与其他层次的管理者进行协同管理。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倡导和培育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精神总和。企业文化包括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员工文化素质、传统习俗、以及蕴涵于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企业形象之中的某些物化精神等。团结协作、合作共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各层级管理者的协同管理,同时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企业协同管理效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的协同管理效能,轻则影响企业效益,重则限制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分崩离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不合理包括各管理者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各层级管理者职责定义不明确、各项职责指定的负责人不明确和职责定义中并未对协同管理做出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各层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降低了协同管理效能。

2.制度管理不到位

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时至今日仍然固守计划经济遗风,在人事任命安排、职业生涯设计、薪酬制度、激励措施等诸多方面一味“类行政化”管理,模式单一,绩效挂钩不明显,公平效率发挥不到位,很难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同管理效能自然无法提高。

3.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能力不足、或者业务不熟、或者素质参差不齐,各管理层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对内部纵向沟通不够重视、信息沟通渠道不够完善等等,直接影响各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传达。甚至有的管理者将其职责范围默认为其势力范围,拒绝与其他层级管理者协作;有的管理者将其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为维护其个人利益而不愿与其他层级的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有的管理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时与其他管理者产生隔阂……凡此种种,都直接影响了管理者之间的协同管理效能。

4.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沟通是各成员之间能否协同开展工作的关键。有些企业内部并没有系统的、正规的信息共享手段来保证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性、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往往发生在问题产生之后;有时甚至在问题产生之后,各层级管理者都不能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汇总交流,使管理者之间无法进行协同管理。还有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特点,生搬硬套其他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四、企业协同管理效能提升方法

影响企业协同管理效能的主客观因素已经找到,造成企业协同管理效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已经查明,提升企业协同管理效能的办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了。

1.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各层级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权责的明确程度、管理范围的清晰程度。一定程度下,企业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复杂,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也同样成立。因此,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受企业规模的限制,并不能够一味的扩大或者缩小。只有与企业规模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才能保证各级管理者既能够权责明确,又能够及时的协调沟通,提高协同管理效能。

2.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完善各层级管理者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都有近期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和远期期望目标,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活力;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近期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既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又要可操作性强,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完善薪酬制度,加强绩效管理,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实现公平效率,充分调动各层级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各层管理者之间的协同管理。

3.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有效沟通是企业提升效率、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高层管理者应该重视与中层、基层管理者的交流,向他们传达信任与希望,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与场合,倾听他们的想法与建议,与他们共同协作管理,达成组织的任务目标;中层管理者既要重视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也要重视与基层管理者的交流,既要将高层管理者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部署落实,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范围,更要在任务实施中加强与基层管理者的沟通,协同完成目标任务;基层管理者要加强与中层管理者的直接沟通,指导基层员工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并提炼总结提高效率的措施与办法,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提升效能。

4.塑造企业文化

每一个有远大发展目标的企业都应该提出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规划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凝聚员工共识、引领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形象,积极营造和谐融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为推进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同时,在企业核心文化塑造过程中,向各层级管理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协作与沟通习惯,团结协作,提高协同管理效能。

五、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协同管理效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塑造企业文化,才能加强各层级管理者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协同管理效能,有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中国企业进入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时代.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4月.

[2]韩岫岚.协调企业管理关系 优化管理整体效能.中国工业经济,1988年6期.

[3]李焕荣,苏敷胜.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月.

[4]黄旭.《战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5]杜栋.协同、协同管理与协同管理系统[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2期.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企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