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

2015-12-30谢博妮

雪莲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话语权当代艺术转型

谢博妮

【摘要】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才起步,尽管它的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它的发展速度并不缓慢,它所经历的转变是极其迅猛的。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在各个语言形式领域已硕果累累,中国当代艺术全面进入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全球资本市场运作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当代艺术;西方元素;转型;话语权;观念自觉

一、边缘和非主流的位置:中国当代

艺术的出现

在“文革”的十年中,中国的文化于西方的文化处于隔离的状态,1989年之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处,无论是作品图式还是创作理念都是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比较的简单与稚嫩,艺术家们还处在风格探索阶段。1989年后,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多极发展时代,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相对成熟,多数艺术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风格。

二、“本土独创性”——中国当代

艺术的理性回归

(一)话语权转变由此开始——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览

从“85美术新潮”起二十年时间,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到一个转折点,即从简单模仿西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阶段中走出来,在与西方文化互补的角度给世界注入一种新文化活力,中国艺术家们致力于中国文化身份的确定和改变。

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展的“大地魔术师”会展招募了50位西方艺术家和50位亚非艺术家来到巴黎,用文化的丰富差异性,拆分了西方传统的艺术形式,宣告了西方不是唯一艺术创作地。它告诉世界人民——文化没有地域和国界,它是多元化的,交流创新可以使它发展的更具特色和异彩纷呈。

(二)多元共生,混搭交融——中国当代油画

“血缘”的制造者张晓刚认为我们的生活经历了都有一定的意义,他真实地面对自己生活的视觉经验成为他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去掉以前画面里的冷暖色调,明暗对比,空间纵深,同时看不到当时照片里人物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人物表情,只表现出那个年代全家福照片结婚的中国元素,让人看了有一种感觉真实内心又深沉的感觉。他在接收了西方当代和现代艺术影响的过程中,为中国当代艺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以尹朝阳、赵能智、钟飚等为代表,他们在图像表达中以“自我”事迹为模板,整理日常生活和当下视觉感受,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对新时代、新元素、新景观进行吸收与借鉴,用作品象征性表达了对社会艺术与人生的激情想象与社会问题、敏感话题的把握和追问意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都说明他们将是一股走向成熟的力量。

(三)中国新水墨:观念先行,现实为本——在争论中发展的当代中国画

二十一世纪初呈现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景象,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近两年中国书画市场更是出现了懈怠的状况,但如今国内外关于“实验水墨”的联展、个展、专题展、交流展、回顾展等越来越多,让我看到了实验水墨的艺术价值和它的当代艺术影响力。

观念现行。艺术家们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精神追求,予笔墨以生命和节奏的韵律,因时间的变迁而寓意时下的精神。

现实为本。水墨的传承十分重要,艺术语言上的相对规范使艺术家们在当代水墨的发展中保留最基础的底线上自由有效地创造。

观念与现实相互联系、交融。画家们冷静思考水墨艺术的本质语言,通过“笔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这种变化的当下感受就体现了艺术的当代性。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艺术

(一)从“半地下”到“被政府挂牌”

中国当代艺术另一个大变迁则是它在国民中地位和认知度的可喜转变。

1979年,袁运生的《泼水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其画面出现女性裸体,几经转折遮遮掩掩直至1990年北京亚运会才又露面。六年后,官方主办“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张群与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等表现人体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获奖,艺术开始得到自由开放的地位,并实现了“地下展览”在一定程度上的合法化。2000年上海双年展,“官方”开始认可当代艺术,“体制”主动向当代艺术示好。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奖创建——CCAA,经过15年发展历程深入到艺术世界的各个环节,它使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更为公众化和可见的发展阶段。相较于其创立之初“半地下”的状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当代艺术阵营与社会公众双方愈发彼此开放。

(二)从西方到本土,从生活到思想——“观念之于语言”当代艺术的理论跨越

20世纪初的代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将自己的生活实践生活反思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由简单的表象创作深入内心,抛去表现手法的技艺之美去探索个体的思想和形式语言,将艺术从简单的模仿技艺之美中抽离出来,思索在观念上对艺术性的升华。艺术观念在思想层面上有极高的广度和深度,是视觉的语言形式所无法呈现的;而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艺术家创作了一个新的“物体”,而是创作了一个新的想法和观念。

猜你喜欢

话语权当代艺术转型
当代艺术看得懂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转型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