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2-30杨艳,徐颖

河北医学 2015年11期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杨艳,徐颖

(河北省隆化县医院,河北隆化06815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血糖代谢指标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血糖代谢指标控制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为期3个月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与心理干预后,显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血糖代谢指标的控制效果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糖尿病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早期心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血糖代谢指标控制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值得推广应用于护理临床。

关键词:早期心理干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血糖代谢指标;糖尿病教育

文章编号:1006-6233(2015)11-1888-03

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非感染性疾病,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本身可以造成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反之,强烈、持久的不良情绪刺激比如焦虑和抑郁等也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1]。所以有关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识别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在精神障碍出现前重视糖尿病教育及早期心理干预,是预防情绪障碍、使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本文就我院糖尿病教育及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2010年至2011年住院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2~66岁,平均52岁。均符合1998年WHO关于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教育,观察组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与心理干预。

1.2糖尿病教育:两组病例均参加定期举行的糖尿病集体教育课,内容:①糖尿病的概念、症状、综合治疗原则、关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预后等;②根据个人情况结合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制定规范化食谱;③讲解、演示如何准确进行血糖监测和规律运动以及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④告知药物,尤其是胰岛素的准确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低血糖反应表现及紧急处理程序;⑤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教育每次30min,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等与本病有关的医学知识;②依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运动强度及并发症程度等情况制定规范、合理的个性化饮食结构;③根据患者血糖情况、有无并发症、工作及运动强度的大小为患者制定能坚持的运动方式和较为合理的时间、次数,告知患者应按时进行合理而规律的体育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④糖尿病的相关治疗手段,口服药及所应用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种类和主要副作用,胰岛素的正确使用,用药剂量的调控;⑤让患者熟练掌握准确监测血糖的意义、方法和频率,如何正确进行足部护理。患者出院后由护士每2周电话随访一次,共6次。

1.3心理干预

1.3.1建立护患关系:通过礼貌、诚恳、乐观、热情的态度启发、开导、影响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用亲切、温暖的目光激励病人,耐心倾听其陈述和需要,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心理干预:由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可根据SDS及SAS的测评结果相应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每2周1次,每次2h。内容包括:①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各种症状;②采用个人心理治疗,结合心理暗示疗法和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特别要让患者知道焦虑、抑郁这些不良刺激的来源以及这些情绪障碍的具体表现,尤其要让患者深刻认识情绪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影响;③通过客观真实的病情分析和反复解释,让病人摒弃不该有的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情绪,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疾病带来的自卑感,做到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2];④对症状改善较明显的患者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⑤专业的心理疏导。

1.4效果评价: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3个月分别以糖代谢指标复查结果比较和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给予专业评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相关糖代谢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为主要监测指标。两份量表均为20个项目,把每个临床表现按出现频率分为4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前将每条项目含义及评定方法逐一讲解清楚。

1.5统计学处理:全部相关数据均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试)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可比性: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与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3讨论

新诊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表现为得知自己换了糖尿病是终生疾病,合并症机会多,危害大,对饮食疗法的偏见,恐惧药物的副作用,恐惧胰岛素,相信不科学的宣传广告。据国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60%伴有抑郁症状。本观察采取早期心理干预主要包括针对患者的上述心理问题,通过谈话、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松弛疗法、运动疗法等并注意从认知方面给予纠正,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使之能正确对待,积极做好自身与家庭保健,配合药物治疗,保持稳定的情绪,因而情绪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

糖尿病教育,又称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指教会糖尿病病人对于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准确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过程,规范做好糖尿病教育,顺利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本观察表明,专业的心理治疗以及优质规范的糖尿病教育和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方面及血糖代谢指标的控制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治疗糖尿病,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同时还应该把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依靠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情绪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郑玉英,石永存,丁冬红.健康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7,8:25.

[2]刘永英,刘琳.联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症状及糖代谢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