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院前急救平台提升卫勤人员急救技能效果分析

2015-12-30彭方国卢志勤曾海燕彭志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卫勤分队急诊科

彭方国,卢志勤,曾海燕,吴 涛,陈 晓,彭志博

基于院前急救平台提升卫勤人员急救技能效果分析

彭方国,卢志勤,曾海燕,吴 涛,陈 晓,彭志博

目的分析基于院前急救平台,如何提高平战时卫勤人员的急救技能及效果。方法以武警某部医院急诊科与卫勤分队联合培训的75名卫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院前急救平台为实训基础,培训卫勤人员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如各种常见急救技术、现场救护技能、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现场急救心理素质等,并比较培训前后卫勤人员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以评估应用院前急救平台培训的有效性。结果卫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分别为(61.5±7.0)vs(93.3±1.3)分、现场救护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68.2±6.3)vs(94.2±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5, P<0.05;t=35.25, P<0.05)。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各种急救技术、仪器设备使用等考核合格率显著增加(χ2=51.92, P<0.05)。结论院前急救平台是提高卫勤分队急救技能、保障基层部队官兵健康及整体素质的有效训练模式。

院前急救;急救技能;卫勤训练

现代战争在短时间内可致伤病员数量骤增,且复合伤、重伤员比例增加,其特点是多维度、全方位、大众化。战时一线自救互救任务繁重[1],因此,对卫勤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如何有效地提高卫勤人员的现场急救技能,值得深入思考。为了真实有效地锻炼卫勤人员的现场急救技能,提高其救治水平,武警某部医院急诊科与武警总队后勤基地、消防总队建立了院前急救救治平台,将卫勤人员分期、分批派驻我院急诊科参加院前急救和院前现场救护实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04-01至2014-12-30,武警某部医院急诊科与卫勤分队联合培训75名卫勤人员(以下简称学员),均为男性,年龄23~30岁,平均(24.5±4.5)岁。学员中继续教育学生20名、普外科10名、心脑血管科10名、急诊科4名、医技科室4名、麻醉科手术室4名、基层卫生队23名;继续教育学生由卫勤分队主考官进行医学理论与战救知识考核选拔,其余均由相关单位科室推荐。继续教育学员刚刚步入医院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新颖,体能更有优越性;其余是根据院前急救与战救现场容易出现疾病种类进行选拔与推荐,科室选拔与推荐医师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每个基层支队入选的学员同样具备医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时间和安排 2014-04-01,建立本次培训项目的组织机构,分管院长与护理部主任担任主管领导,急诊科主任与护士长直接管理与培训,卫勤人员隶属急诊科管理。由于急诊科环境和人力资源因素,将学员分四批进入岗位培训,将学员按照资源合理化分配,每一批都有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的学员,让资源发挥到最大化、科学性。每一批培训的第一周为理论授课,其余为实践(图1),每批持续2个月时间:第1批为4-5月,共计20人;第2批为6-7月,18人;第3批为8-9月,16人;第4批为10-11月,共计21人。最后12月份由卫勤分队与医院领导进行统一演练检验正规化部队培训的结果,并进行相关整改。

图1 急救技能操作授课

1.3教学材料 本次教学材料包括:安妮教具教学模具为挪度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模拟人(bou/ cpr580)、席勒除颤仪教学模具为阿尔弗雷德席勒(北京)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训练仪(LF-6000H)、呼吸气囊教学模具为挪度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复苏器(870051),各3个;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材料;一次性使用全麻气管插管包为扬州市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训练仪(YZB/0701-2006)20套;电动吸痰仪为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训练仪(MC-600C)4个;车载呼吸机为广德昌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远程胸痛仪为艾威梯科技(北京)公司(C)2010,各2台。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 主要理论教材为急救学、卫勤处突教材;分别通过视频、PPT教学,图文并茂。授课均有讲授和讨论同步进行。

1.4.2技能培训 包括:双人胸外按压(2010版)、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插管术、呼吸球囊使用)、环甲膜穿刺术、深静脉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止血包扎(2010年全国急救大赛标准)、固定、脊柱损伤搬运(2010年全国急救大赛标准)。常见的急救技术,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战伤救护五项技术在现代平战时救护中已不能满足需求,还必须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一些专业急救技术,包括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吸痰仪、远程胸痛监护仪、随车生化仪的使用,以及深静脉穿刺技术、胸腔穿刺术等。

1.4.3院前急救技能与战场救护实训 学员在急诊科培训时纳入急诊科正常化工作管理中,参加急诊科院前急救,所有班次均采用随机班,并根据院前急救的高发期进行轮班,在每次现场急救时都要对学员做出相关急救技能与处置水平的评估。

1.5考核 四批学员报到之日,由急诊科护士长发放理论试卷(100道理论题),并进行综合急救技能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包括技能打分与合格率评估),分值各100分,学员在完成院前急救培训2个月任务后,由急诊科负责人进行第二次考核(考核内容同上)。最后一个月(12月份)由卫勤分队与医院领导进行统一演练,检验培训的效果(图2)。

图2 现场检验学员急救技能

2 结 果

2.1理论知识测试情况 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了理论知识测试,学员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分别为(61.5±7.0)、(93.3±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5, P<0.05)。

2.2技能操作考核情况 培训前后专科急救技术CPR操作成绩分别为(68.2±6.3)、(94.2±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5, P<0.05)。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各种急救技术、仪器设备使用等考核合格率增加(χ2=51.92, P<0.05),见表1。

表1 四批次卫勤人员培训前后考核合格率比较(n;%)

3 讨 论

卫勤人员不仅担负着战时卫勤保障任务,还担负着平时遂行抢险救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等任务,其临床应急救治能力的强弱对部队战斗力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中国地震、泥石流、冰雪、水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疆独、藏独及恐怖势力抬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增多,东海、南海暗潮涌动,随时都有可能开展行动,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大批伤病员,卫勤分队面临的任务和形势异常严峻。

卫勤人员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1)平时训练与实战分离。现代化战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卫勤训练的难度,短时间内大批量伤病员收治使卫勤保障任务异常繁重,保障强度明显增大[2]。目前多数应急卫勤分队的训练只是按照大纲,模仿操作,演练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搬箱子、抬担架、支帐篷、搞包扎的低水平层次上,未能把握战救技术尤其是新武器损伤防护训练的难点和重点,导致平时训练缺背景、野战装备性能不熟悉、训战脱节等情况[1,3],战时伤员在10 min的“黄金”抢救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伤员的致残率、病死率大大升高[4]。(2)战备意识薄弱。卫勤分队人员来自各个科室,繁重的日常医疗任务与卫勤训练的矛盾日益突出;日常训练又多以基础训练为主,战地救护只是按照大纲模仿操作[5]。缺乏常态化战备训练,导致忧患意识、临战意识薄弱。

基于以上问题,此次培训采用院前急救平台与战场救护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院前急救环境可能是在道路、山岗、农田,也可能是巷道、废墟、集市等地方,与战时救护现场、非战争救护现场、卫勤处突等救治环境一致。可以说,急诊院前急救平台囊括了卫勤分队人员从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到心理素质、到现场环境训练的全部要求,使卫勤人员做到平时和战时临床技能的“无缝链接”。特别是我院急诊科根据多年批量伤员的收治实践,依据车祸类型及规模,制定了批量伤员急救组织机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6],借助此平台可有效提高卫勤分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培训战场上卫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急救技能,特别是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止血包扎、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气管插管有效通气技能。卫勤人员在急诊科培训时通过纳入急诊科正常化工作管理中,常态化战备意识教育,促使其注重时效性,增强思想紧迫感和责任心。

基于院前急救救治平台,培训卫勤人员急救技能,提高了平战时救护能力,培训后现场救治知识掌握水平、救护技能提升;另一方面取得了实训的效果,在此期间我院卫勤分队出色地完成了广东省的各类处突事件(2014-12-31广东佛山爆炸事件)、各种会议保障(武警广东总队常各种委会议)、各种体能训练考核(武警部队各种训练、广州亚运会保障及演练保障)等紧急救援卫勤保障任务,并受到各级领导、首长的肯定与褒奖;有效提高了卫勤人员战创伤现场处置能力,为今后执行各项军事任务卫勤保障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拉得出、展的开、救得下、打得赢”[7]。

[1]王正国. 高科技战争中的杀伤武器和战伤特点[J]. 解放军健康, 1988, 1(1): 4-5.

[2]李祥明,王 玲,唐 斌. 高速公路救治平台在卫勤人员急救技能训练中的作用[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 24(1): 100-101.

[3]张 磊,郭海涛,王 心. 武警部队支队(团)卫生队应急卫勤保障能力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7(9): 800-802.

[4]何忠杰. 创伤急救的新概念——白金10分钟[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4, 29(11): 1009-1010.

[5]张树喜,樊水平,胡 伟. 武警医院应急卫勤分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武警医学, 2008, 19(9): 854-855.

[6]马 莉,郝 江,丁亚琴,等.制定批量车祸伤员早期急救程序提高未来作战保障能力[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6): 669-670.

[7]唐 斌,王 玲,廖晓斌,等. 高速公路急救住院伤员构成比调查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 24(4): 463-464.

(2015-10-13收稿 2015-12-11 修回)

(责任编辑 张亚丽)

Analysis on training effect of first-aid skills of medical service personnel based o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platform

PENG Fangguo, LU Zhiqin, ZENG Haiyan, WU Tao, CHEN Xiao, and PENG Zhibo.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Guangdong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how to improve the first aid skills in peacetime and wartime and its effect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Methods75 medical service personnel trained by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medical support team of one armed police uni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reatment ability of emergency accident was trained based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platform, emergency psychological quality, on-site rescue skills, first aid equipment technology, and all kinds of common first aid technology were included, both theoretical and skills test results of health service personne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compared, which aimed to evaluate effectivenes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platform in training.ResultsTheory scores of traine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61.5±7.0) vs (93.3±1.3) respectively, on-site rescue skills scores were (68.2±6.3) vs (94.2±1.2)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bo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38.55, P<0.05; t=35.25, P<0.05).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aining, qualified rate of all kinds of first aid skills and the use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χ2=51.92, P<0.05).Conclusions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platform is an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to improve first aid capabilities, and make sure health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roops at basic level.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irst aid skills; medical service training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12.005

彭方国,本科学历,护师,E-mail:pengfangguo@126.com

510507 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急诊科

卢志勤, E-mail:543064840@qq.com

猜你喜欢

卫勤分队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一辆东风EQ2102N型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