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

2015-12-30王桂峰,王小林,杜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骨密度

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

王桂峰王小林杜伟白亚菲曲延明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吉林13202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BMD下降最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结论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是THA后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最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双能X线骨密度仪;髋关节置换;骨密度;生物型假体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王桂峰(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关节外科的临床诊治研究。

生物学固定要求假体与股骨近端髓腔松质骨的紧密压配及适宜压缩,从而达到植入物与股骨紧密结合的初期稳定,预留的松质骨在一定时间-应力环境下与假体进行骨长上或骨长入,从而实现假体在股骨中的远期的稳定〔1〕。生物学固定的条件与骨折愈合相似,即界面稳动(即刻稳定)、理想对合(假体-骨界面无间隙接触)、合理的应力传递〔2〕。因此,生物固定型假体要保证骨长入,必须具备紧密接触和初始固定这两个前提。在满足股骨假体初始稳定的前提下,经过不同假体表面处理,实现骨长入或骨长上,并获得长期稳定。但经过多年临床观察仍不能避免像骨水泥型假体一样松动〔3〕。本文就是否可以通过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寻找其规律进行观察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完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80髋,男37例,女 43例,年龄65~75岁,平均68.7岁。所有假体均选用国产(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近端生物型固定假体。

1.2方法

1.2.1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A)利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线穿过人体被测部位不同组织,所产生不同的吸收衰减通过计算机分析,消除脂肪组织以及金属材料对扫描结果的影响,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计算得出各区的BMD数据。

1.2.2BMD测定及分析方法采用法国LINK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BMD仪及仪器配套矫形软件程序;扫描分辨范围可精确到1mm×1mm;测定时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内旋10°~15°;光标对准股骨干中央部分距离耻骨联合约3~5cm,扫描时要避免因下肢旋转角度不当而致图象像制偏差〔4〕。

1.2.3手术及术后处理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麻醉生效后,患者侧卧位,术区常规消毒。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改良Gibson切口),切口长约8~10cm,股骨侧髓腔锉至术中扭转试验阴性,术中透视假体与髓腔压配良好,安装假体;复位关节无脱位,放置引流,缝合伤口。术后72h拔出引流,术后第1天开始行下肢肌肉等长练习,不允许直腿抬高练习,术后3~5d在医生监护下扶双拐负重练习行走,6w内避免患肢屈曲、内收、内旋,8w后完全负重。分别于术后1w,3、6个月,1年行假体周围BMD监测。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在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人工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P<0.05),尤其是R1、R7区;在术后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对各兴趣区骨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BMD值在假体远端的R3、R4、R5区域BMD值明显高于近端的R1、R7区域BMD;股骨内侧的R5、R6、R7区域BMD值明显高于外侧R1、R2、R3;但假体远端的R4区域BMD值在术后1年甚至高于术后1w内,达到101.00%;但是BMD最低值均在人工假体的近1/3的R1、R7区域,且明显低于术后1w内(P<0.05),R1、R7区为松质骨较多及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所以骨量丢失也较为明显。见表1。

表1 各区域 BMD/骨量百分比(%)比较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成人最常用的髋关节重建方法,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延长,假体松动已成为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的瓶颈,严重妨碍了人工关节的继续发展。假体周围骨量减少是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减少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本研究结果与文献〔6,7〕报道一致。关于THA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吸收主要归为三点:(1)应力遮挡效应〔5~7〕,常见于远端稳定型假体,这是因假体远端骨长上,导致近端骨受力减少引起;(2)假体的置入对周围骨小梁的压力过大,特别是本组病例均为非骨水泥型近端稳定型假体,其体积较大,压力也相应较大,产生骨吸收;(3)THA术后患肢短期制动,1~8w内活动量较少,从而导致费用性骨量丢失。但是这种假体周围的骨丢失并不是持续不变的。DEXA能够量化3%~5%的BMD变化,从本研究测算可见,各兴趣区的变异系数在1.1%~2.8%之间,故可以测定骨量微小的差异。DEXA监测结果是否能够真正作为假体松动的早期预测,因本研究时间仍较短,仍需继续长时间、大量本动态观察及密切随访研究,希望能找到生物型假体松动的规律,并指导患者功能训练,从而避免或继续推迟假体松动的可能。

4参考文献

1萧戟,肖灿梁,李丹阳,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28-31.

2OishiCS,WalkerRH,ColwellCW,et al.Thefemoracomponentintotalhiparthroplasty.Sixtoeight-yearfollow-upofonehundredconsecutivepatientsafteruseofathird-generationcementingtechnique〔J〕.JBoneJointSurgAm,1994;76(8):1130-6

3姚长海,侯树勋,王富,等.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的远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125-9.

4CelikO,SalciY,ManisaliM,et al.Theeffectofhiprotationonbonemineraldensityoftheproximalfemurmeasuredby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J〕.EklemHastalikCerrahisi,2009;20(2):71-7.

5SculcoTP,JordanLC,WalterWL.Minimallyinvasivetotalhiparthroplasty:the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experience〔J〕.OrthopClinNorthAm,2004;35(2):137-42.

6付晓玲,刘大仁,邱睿韫,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1;51(7):52-4.

7严世贵,何荣新,陈维善,等.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9):561-5.

〔2015-06-13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骨密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