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体系视角下企业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2015-12-30李宝仁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48
■ 李宝仁 教授 逯 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48)
企业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性。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紧随政府宏观政策的脚步,还要考虑到企业在战略和运营上的各个因素。在不同层面间各指标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便使用者可通过不同层面对企业运营效果做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科学性。指标体系应符合政府政策的引导,又能客观反映运营效果真实状况,指标规范,涵义清晰,计算明确。
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原则是在评价过程中能高效、便捷操作。应尽量选取在不同企业中能普遍获得的指标,以便保证可比性。
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为了保证各指标之间信息的完整性、独立性。当指标间不可避免的存在明显相关性时,在选取指标时要保留主要指标,做到指标数量合理、又能反映企业的主要信息。
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共性。此外,建立的运营效果指标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企业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应用。
根据企业运营的基本内涵,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本着上述原则,紧扣中共中央关于现代产业的标准,本文以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为工具,从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五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实证方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
企业运营效果评价指标维度的选取
构建企业运营效果指标体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视角,并且不同方法、视角下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产业中最基本的单元,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直接的作用。本文选择从现代产业体系的角度出发,在企业层面构建相对应的反映企业运营效果的“结构型、技术型、环保型、创造型、社会型”五维评价体系。
企业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结构型
“结构型”指标主要衡量企业在资本运营、财务管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等情况。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二)技术型
“技术型”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及固定资产投入度,反映企业在技术、设备、科研等方面的投入情况及效果。R&D投入强度=(R&D经费/销售收入)×100%,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创新意识,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程度,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度越强。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技术人员数/员工总数)×100%,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员工的技术实力,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员工技术实力越强。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固定资产增加额/年初固定资产额)×100%,该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增长的程度,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越重视技术设备更新。
(三)环保型
“环保型”指标主要从企业的负外部性入手衡量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气体排放强度,分析企业是否形成绿色竞争力。环保经费占收入的比重=(本年度环保经费投入额/本年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在环保上的力度越大,越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反之,则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万元产值能耗减少量/本期万元产值能耗)×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节能意识,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
(四)创造型
“创造型”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的投入产出、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能力,分析是否具备价值创造的能力。全部资产产值率=(总产值/ 平均总资产)×100%,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越高,企业总资产运营状况越好,其中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以及资本保值增值实际完成情况,资本保值增值率若为100%,说明企业不盈不亏,保本经营,资本保值;若大于100%,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盈利水平的增长速度,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每百元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五)社会型
“社会型”指标主要从企业的正外部性切入主要通过就业、薪酬、纳税等方面的指标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分析企业对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性及重视程度。员工工资增长率=(本年员工工资增长额/上年员工工资额)×100%,反映员工薪资报酬的增长情况,可以间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税赋比率=(企业纳税总额/本年度企业净利润)×100%,是衡量公司对政府贡献程度的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对政府、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度越大。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指标用于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缴纳的税金、净利润和捐赠支出等。
表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构型相关指标比较(2013)
表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技术型相关指标比较(2013)
表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环保型相关指标比较(2013)
表4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创造型相关指标比较(2013)
表5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型相关指标比较(2013)
企业运营效果的评价
(一)研究方法
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方法,在指标计算上采取合成几何平均数Ci。该方法的特点是可比较、方便合成,又能够分类评估,是国际上通行的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数的有效方法。,i表示每个类型的指标,n表示i类型下指标个数。Vin表示第i类指标下第n个指标。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国有制造业、民营制造业国内500强企业各20家作为样本数据,为了保证选取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方便计算三年资本增长率,选取的样本必须是2010年底之前上市的公司;样本企业的数据也要尽可能完整。本文所有财务数据来源为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有关环保、社会贡献等数据来源于上交所、深交所公布的《201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三)实证分析
1.结构型:资本运营和风险防范评估。从表1数据可看出,两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差不大,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流动比率较低,这表明国有企业资金流动慢,短期偿债能力差;民营企业资本增长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这表明民营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保障程度越大,抗风险能力强。总之,在资本运营及资金利用上,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何更好地增加资金流动性,提高盈利能力及保障所有者权益需要引起国有企业的重视。
2.技术型:设备和科研技术能力评估。表2中,从R&D投入强度来看,两种性质的企业差别不大,说明对科研技术都比较重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但国有企业的投入数额较大,仍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高,说明民营企业对员工技术水平关注度较高,科研技术实力强;固定资产增长率还表明民营企业更注重新技术设备的投入。可以看出,在科研技术对比上,民营企业还是领先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使投入成为科研技术实力的源动力。
3.环保型:绿色经营实力评估。由表3中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都遥遥领先于民营企业,这表明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绿色经营实力更强;这也要求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保护环境,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投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绿色实力的新增长。
4.创造型:价值创造能力和投入产出评估。由表4可看出,民营企业投入产出率要高于国有企业,企业全部资产运营状况较好;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出两类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不过两类企业营业利润增长率均为负值,这也可能与当前经济形势有关,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仍然存在。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在投入产出、价值创造能力上与国有企业相差不大,国有企业营业利润增长下降快也与目前我国的国有独资企业一般不上缴利润,而改制后的股份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一般都涉及到向国家上缴利润有关。
5.社会型:社会责任能力评估。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赋税比率明显高于民营企业,社会贡献也相差不大,这也是对国有资本经营产出全民所有、全民共享的最佳诠释,国有企业更加注重社会性建设。这也从侧面要求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增加社会性投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胡鞍钢,魏星,高宇宁.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评价(2003-2011):世界500强的视角[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J].科学出版社,2002(8)
3.崔学刚,王立彦.企业增长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 基于电信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会计研究,2007(12)
4.刘汴生.用经营效果系数评价企业经济效益[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4)
5.郑小平,许惠渊,吴春霞.企业资本经营效果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