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30袁旺兴严静娴付霖炜陈昭玖通讯作者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市民化代际新生代

■ 袁旺兴 胡 雯 严静娴 付霖炜 陈昭玖 通讯作者(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45)

引言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研究热点。综合的农民工市民化概念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和作为一种身份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在获得市民资格的同时发展出相应的能力、素质、认知(郑杭生,2005)。许峰(2004)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在素质市民化,二是外在资格市民化。农民工的转户行为可以看作是市民化的一个重要开端和前提。

对于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制度视角:谢云(2012)认为土地制度不健全、工作不稳定和社保缺失是农民工不愿落户城镇的主要因素。张翼(2011)认为: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 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农民工视角:刘力(2012)认为年纪越轻、受教育程度越高、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家庭规模较大、配偶同在城市打工、拥有耕地面积越少、居住在偏远农村地区、工资水平更高、主要从事制造业、工商业、在城市拥有自有房屋(含公租房)的农民工的转户意愿更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老两代农民工,代际农民工由于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他们的转户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通过对比新老两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并分析其转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户籍改革的针对性和效率,对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配套的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利用江西省460份调查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代际农民工转户意愿进行考查;然后,进一步实证分析代际农民工转户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户籍政策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4年1-9月分别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份,有效样本率为92%。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从农民工视角来看,农民工转户意愿除了个体特征影响以外,还受到家庭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影响。鉴于此,问卷调查了包括三大特征的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信息,并人为将34岁作为代际分割点,选取两代农民工转户意愿信息,对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样本描述

1.新老农民工特征。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比第一代农民工数量多48个,254个新生代农民工中,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的为34岁,206个第一代的农民工中,年龄最小的为35岁,最大的为59岁。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26岁左右,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43岁左右。所调查的农民工中,新生代的年龄分布比较集中,第一代的比较分散。而就出现频次最多的年龄来看,新生代出现最多的是25岁,出现了30次,第一代出现最多的是36岁,出现了19次。

调查的两代农民工中,男性比率都超过了50%,说明农民工以男性为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新生代的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要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上,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新老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所占比最高的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新老农民工的33.1%、44.7%;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半数以上已婚,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51.6%,第一代农民工基本上已婚,只有四个样本农民工未婚;70.9%的第一代农民工会种地,但是承包土地的百分比不高,新生代的农民工只有27.2%会种地,且承包土地的也很少;代际差异下,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农民工均未达到各自主体的一半,有95个新生代农民工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占总体37.4%,有71个第一代农民工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占总体34.5%;多半农民工家里都是1-2个小孩,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集中在“一般”水平,农民工一般都是家在农村,距离工作地点和市区都比较远,所在地经济水平也是普遍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41.7%的新生代农民工住有自己产权的住宅,47.6%的第一代农民工住有自己产权的住宅。

表1 代际农民工转户意愿描述性统计

2.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描述性统计。依照问卷的设计,把农民工农转非的意愿度分为5个层次:1=十分愿意,2=愿意,3=说不清,4=不愿意,5=很不愿意,然后人为把460份农民工问卷按照年龄层次划分新老农民工,计算出两代农民工分别对于转户意愿的需求和比例,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转户意愿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十分愿意”,共有74人选了这一选项,占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29.1%,出现频次次高的为“愿意”、“说不清”两个选项,均占总体的20.5%,不愿意转户的有26人,仅占10.2%,说明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较为强烈;第一代农民工的转户意愿主要集中在中间水平,十分愿意转户和很不愿意转户的第一代农民工所占比率不高,分别为14.1%、10.7%,其中,选择不愿意转户的第一代农民工最多,58人选了这一选项,占第一代农民工总体的28.2%,整体来看第一代农民工的转户意愿不是很强烈。

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解释

本文合计选取对农民工转户意愿有影响的19个变量,通过构建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明确对农民工转户意愿有影响的具体变量,具体解释变量的定义与取值如表2所示。

(二)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PSS17.0软件先对模型进行检验,设立“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和“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两个类别,分别建立模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家中耕地亩数、家庭生活水平、家距离工作地点远近程度、家庭居住区域类型、打工居住住所类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家周边环境满意程度、家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有显著影响。而不同因素对两代农民工的转户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特征对农民工转户意愿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性别变量对于新老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都不显著,但从方向上来看,新一代的男性农民工比新一代的女性农民工更倾向于转户,第一代的男性农民工转户意愿相对于女性偏低;年龄变量对于新老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都显著为正。从估计值的符号来看,对于两代农民工来说,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转户;文化程度变量对于新老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都显著为负,表明文化程度越高,农民工越愿意转户,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多半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比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强,所以他们转户意愿更强;婚姻状况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不显著,方向为负,表明新生代的已婚农民工转户意愿很低,未婚的转户意愿较高,婚姻状况变量对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不显著,方向为正,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多半已婚且有小孩,父母也尚在,农村的教育、养老、医疗条件劣于城市,所以他们希望转为城市户口,享受附加在城市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是否会种地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不显著,系数为负数,表明第一代农民工中会种田的不愿意转户,不会种田的转户意愿度较高,因为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会种田的多半是一直待在农村种田的农民,他们依赖土地生活,城里的生活他们不适应,所以他们转户意愿度低;务农的年限越久的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越强烈,这是典型的80、90后农民工的思想,他们务农时间越久越会觉得农民是挣不到钱的职业,他们渴望城里的生活。而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务农时间越久,他们对土地越有感情,加上年龄越来越大,城市的生活技能他们也不具备,所以他们转户意愿普遍偏低;承包了土地的农民工不愿意转户,因为承包了土地的农民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是在农村度过的,转户没有必要;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变量对两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正,表明没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农民工转户意愿很低,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城市的生存技能不够,所以他们不愿转户。

表2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赋值

2.家庭特征对于农民工转户意愿的影响。对于两代农民工来说,家庭孩子数量越多,他们更愿意转户,因为他们可能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农村的教育资源不如城市,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中耕地亩数对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正,表明耕地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越不愿意转户,因为调查的耕地亩数很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很多是种粮大户,他们的生活已经和土地分不开了;家庭平均每月总收入和总支出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有物质条件在城市生活,所以他们转户的意愿比家庭平均每月总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强烈,但是家庭平均每月总收入和总支出变量对两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都不显著;家庭生活水平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正,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影响不显著,方向为正。家庭生活水平越高,转户意愿度越低。

3.区域特征对于农民工转户意愿的影响。对家周边环境满意程度变量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对家周边环境满意程度越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更为明显。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对家周边环境满意程度越低,转户意愿也越强烈,只是不显著;家距离工作地点远近程度变量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家距离工作地点越近,农民工转户意愿更强烈;家距离市区远近程度变量对于两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不显著,方向为负,表明家距离市区远的农民工转户意愿更强,只是影响不显著;家庭居住区域类型变量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在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转户意愿比较高,家挨着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较低;家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变量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所在地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很强,主要是因为非农户口的城里人的经济水平较好,生活水平也较高,家所处地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民工也渴望和城里人一样生活;打工居住场所类型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打工居住场所条件越好的新生代农民工越不愿意转户,因为他们转户的一个目的就是获得很好的居住条件,既然他们已经获得了,转不转户也就没什么很大的关系了。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表3 代际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参数估计结果

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家中耕地亩数、家庭生活水平、家距离工作地点远近程度、家庭居住区域类型、打工居住住所类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家周边环境满意程度、家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有显著影响。

从结论可以看出,两代农民工对转户意愿存在代际差异,具体来讲,新生代的农民工的转户意愿整体上强于第一代农民工的转户意愿度,代际农民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他们转户意愿和行为上的差异。

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须考虑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在转户意愿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以早日实现市民化。

第一,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从代际差异来看,第一代的农民工比新生代的农民工平均文化程度低,可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和鼓励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培训以及公共知识培训,使他们有条件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有更多机会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为转户提供准备条件。

第二,加强农民工土地权益保护,逐步探索农民土地退出及补偿机制。会种地且务农年限较长的第一代农民工不愿意转户,原因是第一代农民工害怕自己失去土地和土地收益权,因此需要发挥政府行政指导作用,尊重农民退地意愿,协调补偿机制,规定最低保护价,健全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转为市民的要求,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由户籍差异所带来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差异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于政府要给他们创造出一个平等的成长环境,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有利于加快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1.许恒周,郭玉燕,吴冠岑,金晶.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61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2(10)

2.谢云,曾江辉,夏春萍.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以湖北为例[J].调研世界,2012(9)

3.刘力.基于Logit模型的农民工转户意愿调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7)

4.马祖明,传振.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现代城市,2011(1)

5.杨淑娥.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进城人口的转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刘瑞霞,张晓丽,陈小燕,郝艳丽.多元有序Logit模型用于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探析[J].财会月刊,2008(2)

7.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J].地理科学进展,2004(5)

8.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改变户籍的意愿[N].中国人口报,2011-1-24(003)

猜你喜欢

市民化代际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