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贡献探讨

2015-12-30杨喻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66000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006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密集型贡献率贡献

■ 杨喻淇 毛 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66000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006)

近两年,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整体的组织形态等方面不太成熟,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太完善,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也在积极探索提高知识密集型产业在世界的竞争力及其对我国经济贡献的途径。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两种类型,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行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化、教育和咨询等行业。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高增值产业,具有高产出、高效能等特点,因此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其国民经济的比重,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并带动其他行业的稳定发展。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作用机理

(一)直接贡献作用机理

1.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规模经济效益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就会降低,产品的利润就会上升。知识产业在特定的区域内形成集群,形成密集型产业,可提高知识产业群的竞争力,进而降低区域内全行业的成本,进而实现产业规模经济。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印证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外,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可通过全球一体化和专业化进而缩减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微软系统不断升级,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但价格越来越低,这种效果主要由规模经济带来。

2.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促进边际收益递增。在经济学理论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见图1)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X2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第三阶段)。而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知识主导型、高技术性特征,因此,它可克服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规律现象,实现边际收益递增。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非物质化密集型产业,具有可再生性,可经过开发、利用、再开发循环往复使用,而且可不断降低成本,实现边际收益递增。

(二)间接贡献作用机理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农业,首先,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实现农林牧设备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次,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扩大经济效益。最后,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科学的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生产效益。对工业,首先,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改造工业生产设备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目的。其次,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促进工业技术的更新,促进工业节能降耗,提高生产利润。最后,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改变工业的外部环境,为工业提供最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改变工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对服务业,首先,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为服务业提供先进技术和服务,为服务业开拓新的领域。其次,知识密集型产业改善传统服务业的经营方法,提高服务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后,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促使服务业进行内部充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能。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图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本文基于我国26个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并采用菲德模型来衡量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滞后效应。图注:Q:单位面积产量,X:某一生产要素在单位面积上的投入量,TP:该生产要素的总产量曲线,AP:该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曲线,MP: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

图2 知识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

表1 2001-2013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表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3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表4 26个省市的个体固定效应表(IFE)

(一)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本文T采用GDP指标,L采用年度从业人员数量指标,K采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没有单独统计,本文采用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产值代替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值。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值(N)为总产值(T)扣除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值(M)得出。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范围涉及全国26个省市。

(二)实证分析结果

1.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直接贡献分析结果。衡量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直接贡献有两个指标: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知识密集型产业贡献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愈加凸显,其产值占我国国内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重要性凸显。

由图2可以看出,知识密集型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已突破30%的比例。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的扩大,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识密集型产业贡献率指知识密集型产业可比价增加值报告期与基期之差与GDP报告期与基期之差的比值。公式为得出贡献率见表1。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种集约型产业,能够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由表1 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超出10%,2013年首次突破30%,达到32.4%,接近2010年美国的水平,可见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重大作用。

2.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间接贡献分析结果。面板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不平稳造成伪回归的问题,需对实证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LLC检验方法得到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D(dT)、dL、D(dK)、dM的水平值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的水平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除dT外其他变量均为平稳的。

面板菲德模型的实证回归分析。本文采用Eviews对混合菲德模型、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菲德模型分别为我国26个省市的2001-2013年的差分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回归方程为:

由表3可知,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都显著为正,其中个体固定效应菲德模型的拟合优度最高,R2为0.9045,表明该模型的解释能力最强,高达90%以上。另外两个模型拟合优度也较好,R2均大于0.8,即解释度均在80%以上。采用个体固定效应菲德模型回归得到26个省市的个体固定效应结果如表4。由表4可以看出,总体来看,东部地区个体固定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中部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大于西部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这主要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素质、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等条件息息相关。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

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2001年以来,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上涨2%,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作用越来越明显,2012年突破30%的大关,2013年仍保持着高于30%的贡献率。从贡献率来看,2001年以来,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超出10%,2013年上升至30%以上。这主要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创造财富”效应愈发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愈发得到人们的认可,也运用到各个行业,这使得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面板数据菲德模型实证发现: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较高(0.9874),高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力的3.6倍。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显著,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通过对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渗透作用间接提高经济增长为0.3022%。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地区个体固定效应大于中部地区,同时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即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东部地区的贡献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1.陈伟等.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J].管理评论,2013(11)

2.杨楠.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云南财经大学,2013(3)

3.姜南,单晓光,漆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8)

4.王筱欣,蒋睿.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影响实证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5.夏扬,陈嘉伟.知识溢出、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密集型贡献率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贡献榜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