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实证分析
2015-12-30白雪莲副教授梁晓彤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 白雪莲 赵 琛 副教授 梁晓彤(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4)
引言
一些经典消费理论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因(高鸿业,2010)。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还发现除了收入外,城镇化水平、人口抚养比、商品质量、利率、物价水平、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商品价格以及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其中,收入和城镇化水平被看作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于任重等,2013)。
城镇化程度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很大影响,一个地区越是不发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越大(王希文,2013)。因此,可以说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有区别的,经验表明,城镇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位于前列,但全省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却相对迟缓,只达到全国人均消费的平均水平。并且各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相差甚远,这种不均衡性也影响了全省消费水平的提高。
辽宁省城镇化概况
(一)辽宁省各市城镇化水平
根据反映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诺瑟姆S型曲线所体现的规律,辽宁省的14个城市,实现高度城镇化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抚顺市、本溪市,实现基本城镇化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鞍山市、丹东市、营口市、阜新市、盘锦市、锦州市,接近城镇化的有4个,分别为:辽阳、铁岭、朝阳市和葫芦岛市。由此可见,辽宁省有28.6%的城市实现了高度城镇化,有42.9%的城市实现了基本城镇化,仅有有28.6%的城市处于接近城镇化状态。
(二)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对比
从人均消费趋势来看,历年来辽宁省农村家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低于城镇家庭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和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历年来几乎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是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曲线的斜率要远远大于农村家庭居民人均消费曲线的斜率,这说明农村家庭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要远远低于城镇家庭,并且二者之间的增长速度的差距在逐渐变大。
从平均消费倾向方面,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要比农村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更稳定,这也间接说明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波动不大。除个别年份以外,辽宁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大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但是从整体态势来看,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并未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在消费结构方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消费品的分类原则,辽宁省农村居民各类消费金额由多至少的排序如下:食品、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而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排序:食品、交通通信、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食品消费都占据着首要位置,但是历年来城镇家庭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与农村家庭的比例都在2.5上下浮动,由此可以看出,同样是食品消费,城镇家庭的消费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家庭。
城乡的交通通讯支出地位相当,但原因不同,城镇居民主要以购买汽车等高端交通工具为主,农村居民主要以购买摩托车等相对较为低端的交通工具为主;城镇居民不仅看重手机的通讯功能,还注重手机的外形是否时尚、功能是否齐全,而大多数农村居民仅看重手机的基本通讯功能。
居住消费方面,居住消费在农村家庭消费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然而在城镇家庭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与居住消费恰恰相反的是衣着消费,衣着消费在农村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要远远低于城镇家庭,与衣着消费情况相同的还有医疗保健。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采用三个指标:1978年至2013年辽宁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Y)、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Z)和辽宁省城镇化率(X),其中,城镇化率是通过计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得出的,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以1978年为基年进行平减,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干扰,对三个变量取对数,得到新的数值lnX、lnY和lnZ。数据来源于历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二)ADF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有意义,需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1的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lnX、lnY、lnZ序列的t值大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即三个序列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进一步,对三个序列的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lnX、lnY和lnZ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的t值均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即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所以,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
(三)协整性检验
本文采用基于残差系数的E-G两步法来进行协整检验。若残差序列存在单位根,则说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不存在均衡的关系,所得到的回归方程存在伪回归的问题。反之,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均衡的相关关系,所得到的回归方程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地估计未来数据的走势。第一步得出以下回归方程:
表1 ADF检验结果
表2 残差项e和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图1 DX对DZ的脉冲响应路径图
图2 DX对DY的脉冲响应路径图
表3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方差分解结果
第二步,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残差项e和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残差项e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是平稳序列,表明lnX、l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理,lnX、lnZ之间也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两个方程的回归结果都是真实的,不存在伪回归的现象。因此,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率的提高会同时增加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并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一些。
(四)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时间序列lnX、lnY和lnZ是不平稳的,但是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VAR模型的建立必须以时间序列的平稳为前提,因此,用一阶差分后平稳的时间序列DlnX、DlnY和DlnZ为变量,建立VAR模型,差分后的变量所代表的意义发生了改变,表示他们各自的增长率。
本文对于滞后期的选择采用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这两种准则都要求其值越小越好,本着这个原则,可以确定所建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是4阶。DlnZ与DlnX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DlnX和DlnZ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均小于1;且都在单位圆内,因此,设定的模型符合稳定性的条件。确定稳定性后,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可得如图1所示结果。
由图1可知,前6年,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期间,前两年表现为正影响;第二年至第三年表现为负影响;第三年至第四年又恢复到最初的正影响状态,如此反复交替,从第八年以后,响应路径逐渐趋于水平线附近,影响变小。但是,各年段所对应的斜率有差别,所以无论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各年间影响程度的大小都不同。另外第二年至第四年的波动幅度最大,最高峰时期的弹性可达0.5而最低弹性仅为-0.2。
同理,关于DlnZ与DlnX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是稳定的。农村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与城镇化率增长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如下:
由图2可知,在前5年中,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期间,前两年表现为正影响;第二年至第四年表现为负影响;第四年至第五年又恢复到最初的正影响状态,如此反复交替,从第五年以后,响应路径逐渐趋于水平线附近,说明影响变小。第二年至第四年的波动幅度最大,最高峰时期的弹性可达0.1而最低弹性仅为-0.1。
(五)方差分解
从表3中可知,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受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实施在短期内会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等都会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医疗都有保障,农村居民会从心理上产生一个好的、积极的消费预期,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此外,城镇化的发展会提高农村商品质量,使大量高质量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到农村,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结论
短期来看,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更大。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城镇化率的提高会同时增加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并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要找出辽宁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使城镇化稳步持续发展,以此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丁任重,朱博.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3(2)
3.王希文.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3(2)
4.刘士林.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界,2013(3)
5.何慧霞.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12(8)
6.Him Chung &Jonathan Unger.The Guangdong Model of Urbanisation[J].China Perspectives,2013(3)
7.蒋南平,王向南,朱琛.中国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启动—基于地级城市分城乡的数据[J].当代经济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