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考生集体智慧,促800米训练实效

2015-12-30褚新露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米处重合冲刺

褚新露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聚考生集体智慧,促800米训练实效

褚新露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800米跑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加试项目中的一个科目。为提高800米训练实效,减轻学生练习时的痛苦,笔者与学生群策群力,通过不断优化与改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800米训练策略。现呈现出来与同仁们共享,并欢迎商讨和改进。

一、起因

原始方法:语言激励法

传承与发展是一对孪生姊妹。笔者最初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依据自身的经验总结而成的“语言激励法”,即教练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具体的任务,学生各司其职、轮转换位。

具体做法:安排一名学生持秒表站在800米起点处发令并计时,当学生们跑完第一圈(400米)时逐个告知其所用的时间,慢了就提示“加速”,快了就提示“减速”;当学生们跑至500米~600米时,站在此处的学生要提示“坚持”、“摆臂”、“抬腿”(这一区间是学生达到生理极限的位置),当学生们跑入700米弯道时,站在此处的学生开始呼喊“调整”、“准备冲刺”(弯道利于加速),当学生们跑入最后100米的直道时,计时的学生和教练员一起提示“摆臂”、“抬腿”。

用这样的方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在一次训练总结会上有学生提出:“跑到400米时,别人无论怎么喊,基本听不到,在600米~800米这段距离,如果一定要听清楚,就只有减速”。另一位学生则更加专业地提出:“身体正缺着氧呢,哪里有多余的氧气分配给大脑去听喊话?”针对同样的问题,又有学生说:“我速度慢,可以听到大家的加油声,但是真没有体会到‘听后精神一振’的感觉!”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赞同,一致认为“语言激励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笔者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继续试用了两次,通过这两次试用,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人体在进行大负荷运动的情况下难以接收到外部信息”和“言传不如身教”这两个基本常识。

二、变革

1.助力推跑

针对“语言激励法”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紧急组织学生们召开了第二次总结会。会上,笔者提出“保留部分语言刺激再添加其他手段”的建议,学生们就这一建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A说:“跑不动时,真希望能有人拉着跑!”学生B接着说:“我觉得在跑不动想停下来时,如果有个人能推着我跑的话,我肯定能坚持到底!”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并设计出了“助力推跑”的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2名水平相当的学生为1个小组,3组学生为1个大组,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组,第1组的2名学生先跑,第2组的2名学生在500米处准备“推跑”,第3组的2名学生在650米处准备“推跑”,以此来弱化学生主观上的减速,帮助其坚持到底。这种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也较之前的“语言激励法”更胜一筹。但在这种训练方法练习中出现了摔倒受伤的情况,渐渐地给学生心理上蒙了一层阴影。笔者仔细分析,“推跑动作的不规范”和“被推跑学生的被迫性”是造成训练伤害的根本原因。

2.橡皮带拉跑

“推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变革,于是学生们主动进行了商讨,大家认为,“推跑”的本质是“借助外力”,“推”等同于“拉”,于是学生们便尝试使用跳绳进行“拉跑”,最后改良为用弹力带进行“拉跑”。

具体做法:3名学生为1组,学生A和学生B手持橡皮带分别站在500米和700米处,当学生C跑至500米处时,学生A将橡皮带的另一端交给学生C进行拉跑;当学生C跑至700米处时,学生B将橡皮带的另一端交给学生C进行拉跑。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了橡皮带的伸缩特性,2名学生间的距离可近可远,避免了身体接触。此外,当学生C实在跑不动时,可以主动松开橡皮带,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摔伤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次没有教练员参与的改革,当笔者看到学生主动改进训练方法并付诸实践时,非常惊讶也非常欣慰。在保质高效地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个别学生提出了新的意见。1名特别积极上进的学生说:“这样的训练方法虽然在上一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改进,但依然存在弊端:一是这种训练方式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拉跑者在拉跑的过程中自身没有受益;三是被拉跑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好处”。该生所言不无道理,首先,训练时间是下午放学至第一节晚自习之间,时间极其宝贵;其次,被动的牵引跑极有可能削弱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最后,“拉”与“被拉”两者之间未能形成跑动中的“利益共同体”。

3.重合跑

为了寻找更好的办法,笔者继续召开训练会议,提出围绕以上三种训练方法重新进行设计:第一,追求跑动中的“群体利益”最大化;第二,要节约时间;第三,能提高练习积极性。经过几番讨论,最后有学生提出了“重合跑”的设想,该生认为:“800米跑开始阶段的加速抢道与结束阶段的加速冲刺不论是在跑动距离还是在跑动速度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前一阶段体力充沛,后一阶段体力衰竭,如果利用这两个几乎可以重合的相似点进行两人间的重合跑,可能会收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具体做法:6名学生为1组,在场地上设置2个800米跑起终点,假如第一个起终点定在100米的终点(甲)处,那么第二个起终点就可设在300米的终点(乙)处。训练中,当由甲点起跑的学生A1跑至600米处时,恰好到达搭档A2所处的起点(乙)处,此时两人开始对接,即A2将事先准备好的橡皮带的一端塞给搭档A1。此时,A1是进入最后的加速冲刺阶段,A2则是进入起跑后的加速抢道阶段,两人都在加速,行动具有同步性,当2名学生跑过A1的终点(甲)时,同时将橡皮带抛开,此时A1跑完800米全程后下道,而A2则继续跑,接下来,第3名学生A3捡起橡皮带在甲处做好准备,A3与A2重复A2与A1的动作,依次循环,直至第6名学生跑完,A1、A3、A5的起终点在甲处,A2、A4、A6的起终点在乙处(见下图)。

上述练习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每一个循环(从A1至A6跑完)的距离为6×800-(6-1)×200=3800米,以每800米跑耗时2分30秒计算,整个循环大概耗时为11.8~12分钟。在第一个循环中,当A6跑至其所跑距离的600米处时,A1的休息时间在9分钟左右,心率恢复到110~120次/分钟的水平,此时可以再次进行“对接”,即进行第二个循环的训练(B1接A6,B2接B1……,直至B6接B5)。

重合跑示意图

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方法安全易行,节约训练时间,而且起跑加速与冲刺加速重合,起跑加速的学生体力充沛,加速冲刺的学生体力将近衰竭,跑得快的学生带动跑得慢的学生,跑得慢的学生依靠跑得快的学生,如果学生实在是坚持不了也可随时松开橡皮带。这种方法对于提升学生速度耐力,效果非常显著。需要注意的是,该训练方法较适合6~7人一组进行训练,人数过少,学生体力未能恢复,练习时力不从心;人数过多,学生等待时间过长,体力基本恢复,错失最佳训练时机。

三、总结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无论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还是体育训练中,教练员都应该将“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依靠学生的运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凝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突破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方法是凝聚了教练员和学生们的共同智慧,因此,笔者将该训练法命名为“金陵中学河西800米跑训练法”,以此来激励后面的考生们,希望他们能像他们的师兄师姐们那样团结、主动、协作、创新、高效地进行体育训练!

猜你喜欢

米处重合冲刺
冲刺
500kV线路重合闸故障分析与处理
寻宝藏
冲刺
走钢索的人
摄影欣赏
弹球入门
单项选择冲刺练习
孕期最后的冲刺
浅析重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