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是天然遇苏然

2015-12-30

名家名作 2015年1期
关键词:和田玉玉雕艺术

理 由

恰是天然遇苏然

理 由

中国玉雕横跨了美学两个主要范畴—艺术美和自然美。在许多艺术门类中,材料只是介质,例如颜料是绘画的介质,纸墨是书法的介质,就连西方雕塑也讲求“材料消融于形式”。但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玉文化,其材料自身就是温润、晶莹、脉理坚实的审美意象。在玉雕工艺一代代的传承中,“因材施艺”这句话讲了千百年,能够深得奥妙的人其实并不很多,当今的苏然可谓其中的翘楚。

我与苏然相识,得从我老伴儿说起。

我关注玉雕,皆因多年前老伴儿出差到新疆和田,出自诚心诚意却给我带回一件并非和田玉的赝品。面对着国内从原料到加工再到流通领域的一个不真实、不诚实、不规范的系统,为了学会分辨真假,在几年时间里,我沉溺于炼狱般的“上手”与“过目”之中。这期间,一个朋友约我在酒店见面,他随身带了几件玉器,当我拿起一件貔貅时,一眼便认出这是正宗和田籽料。朋友说:“苏然作的!”

貔貅是玉雕常见的题材,艺人们多示以狞厉之状。而我拿起的这件则与众不同,它的原石显然是狭长形,作者率性将貔貅的体躯拉长,脊背呈现天然的S形曲线,舒展、简洁而流畅,着意显现天然玉质的温润细腻,取相在似与不似之间,把传统造型的一切细节都变得柔化了。就艺术手法可归为现代表现主义。我暗自叹道:难得作者的悟性,善待天然之美,古人早就说过,人工极者损其天趣。我向朋友讨个价钱就留下了。从此也记住了作者苏然的名字。

又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官园的店家橱窗里看到了苏然的一件作品,题名《九龙璧》的玉牌子,用工极细,构图极妙,令我深感震撼。少年时常去北海小西天游玩,夕阳斜晖之中,面对那气势恢宏的九龙璧往往引人遐想。苏然把九龙璧的侧视构图调转180度,改为前视的构图,将气势恢宏的画面浓缩在仅有几平方厘米的玉牌子上,在方寸之间去表现九龙在天的万千气象。这是艺术灵光的惠顾,作者摆脱传统的束缚,致使整体效果既对称有序,又动静相宜。雄威九龙盘,曼妙紫云裳,环绕于正中的一颗明珠映射着日月的光辉。这使我意识到,苏然必是一位京派玉作的高手,深得宫廷御造办的精髓,且又跳出其严整的框架去大胆创新。

作品虽好,询问售价在当时听来够高的,犹豫片刻就走开了。不料这次邂逅在我的收藏经历中竟成为追悔莫及的憾事。

从店家那里得知苏然的工作地址,我便带着一块自己切割的籽料玉胚,去到北京东四环的设计室拜访苏然。此前已听说苏然是一位70后的女士,早年出师于北京玉器厂,现在担任一家著名玉雕企业的总设计师;年纪轻轻的已被评为中国玉雕大师。而苏然比我想象得要朴实、文静、沉稳,明澈的目光透出冰雪聪明,却毫无艺术家中常见的狂狷。一口顺耳的京腔徐缓有致,简明平实,看似北京人所谓“蔫有准儿”那种足可信赖的类型。

我随手给她一首自己写的七言,拜托她刻在玉牌子背面,正面由她做主。当时我已从各种或实或虚的岗位上一概退下来,闲暇全部用在平生唯一持续的爱好,在浩瀚的书海中漫游。那首感怀也有点文人的落拓不羁:“文章何来憎命达,胸中有书气自华,平生祗遂逍遥愿,三分问事七分暇。”

几个月后苏然通知我做好了,我去到她的设计室,乍看作品有点发愣。那首诗被拆成两半,正面两句,背面两句。本来希望做个牌子,现在做成有着华丽纹饰的厚厚的“石碑”。这事儿需要换位思考,我转念一想也对!单论作诗本应写在纸上,但对玉雕艺术来说,诗文只是遂心驾驭的图案符号。苏然一向主张尊重并善待玉石,我的那块玉胚既高又厚,如此设计才是顺其自然,随物赋形。于是这也算一稀,我拥有一件别人很少有的玉碑。

这次在苏然的设计室聊了一会儿。她的案上摆着一筐籽料,大都画好设计底稿,千姿百态,争奇斗妍,那数量看着都令人眼晕。给人的印象是题材宽广,器形多样,圆雕、片雕、山子、牌子……无不涉猎。如今许多玉雕艺人将专攻一项并向纵深拓展视为成功之道;像苏然这样左右开弓的并不多见。我想,非悟性聪颖心思缜密者莫敢为。

(右图)《九龙璧》和田玉苏 然/作

《锦绣山河》和田玉苏 然/作

其间不断有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半成品问她下一步怎么办,她都用款款的语气细加指点。和田籽料常存在先天的脏、绵、裂、绺,或规避或利用,时时需要随机调整设计,方能使瑕瑜共见的玉石脱颖而出,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省心。当时和田籽料资源日益稀缺,成本高企。苏然依然选用和田籽料似乎既在坚守民族的文化传承,也恪守着童叟无欺的诚信。面对形态各异的天然籽料因材施艺,这个创作过程被美学称为“移情”,向玉石注入新的生命。苏然每天都在乐此不疲地倾心于“移情”。

如今伴随全国收藏热潮风生水起,各地玉器厂出身的人大都自立门户,去做财运亨通的老板了。而苏然却长久蜗伏在那间设计室,默默构思,埋头在艺术的天地中徜徉。这给人留下点儿悬念,因何如此执着?

当我与苏然熟稔一些,请她去参加我所在的艺术沙龙活动,又多了些许交流。得知她家两代从医,父亲49岁壮年早逝,为减轻家里负担,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由男性统领的这个行业。她刚进厂时是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一件东西做不好急得直哭,后来又经历国企改制融入市场的周折,每做一件东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行!”,感受是“磨玉如同修行”。而她毕竟“修行”过来了。眼前这位功成名就的苏然相比当初急得直哭的那个小姑娘,熬过了多大的艺术跨度?说到支持她的力量,她说得最多也最简短的一句话就是“喜欢”。

“我们开始学玉的时候,有人喜欢这行,有人并不喜欢。兴趣和职业合二为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我觉得很幸运。”

说这话是前些年的事。那阵子,全国收藏热如水涨船高,玉雕的工料价格齐涨,整个行业都沉浸在金钱流转的喜悦中。我意会到,在浮躁的氛围里,她是少有的以艺术为天职的艺术家。记得有一次我调侃说:“当今玉雕的两大题材是什么?是观音和财神。两大主题是什么?官迷和财迷。”说完又觉得在玉雕界朋友面前此言有所不妥,不料她听了哈哈大笑,笑得那么真诚而灿烂。

(右图)《感悟》和田玉苏 然/作

这期间不断见到苏然更多的作品,她在一件天然扁平型的沁色玉石上雕出几笔简洁纹饰,一把“玉斧神刀”造型跃然而出,既似来自遥远的石器时代又似来自学院的前卫派。她把玉璧和玉圭的轮廓加以整合,用象征手法洗练地呈现海的波纹山的高竣和星辰日月,颇有地负海涵、星悬日揭的浩然大气。她还用不规则的籽料雕了一件“君子佩”,图案只是一滴泉水和一汪扩散的涟漪,意蕴绵长,令人回味不尽。在艺术手法不拘一格的背后,苏然的作品总是喻含着一种善良的祈福,一种对美好道德的企盼。

近年来和田籽料的供应日渐紧缺,一些原来的“乏料子”(即质地较差的籽料)也寻求派上用场,恰在这期间苏然却佳作递出。一件件有着浆皮或裂绺的原石在她手中变成

意趣盎然的妙品,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这也令我觉察到,苏然的玉雕风格并非一味地简约主义,而是谙熟“循质以求华”的大法。

《礼佛图》和田玉苏 然/作

其中一件作品题为《感悟》,那是利用一块厚厚浆皮的玉料雕成十分具象的骷髅,顿时使人联想到欧洲那幅在烛光下少女抚摸骷髅而沉思的油画,不禁为之动容。以苏然的年纪会有什么感悟?

问她,她说:“人生跟玉石相比真太短暂了。能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赋予作品中使生命得以延长,多么具有人生价值。人不在了,玉还在!”

她想得那么深邃、超越,还很有诗意。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苏然不缺手腕,在她那看似低调而平静的内心,也涌动着澎湃的诗人气质。

不过,我总感觉对于苏然的创作理解还欠缺一点什么。当代玉雕艺术俨然形成北京、上海、苏州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大师林立的群体中,在人们摆脱温饱之虑以后,展开激烈的艺术竞争,其背后是文化积淀的比拼。苏然是其中罕见的女性,她的作品总有独树一帜而且气韵朦胧的意涵难以解读。不料,这种隐隐约约的思绪被一次电视访谈激活了。

《大漠风情》和田玉苏 然/作

《江山永固》和田玉苏 然/作

那是一次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苏然带来一件新作题名《江山永固》,我在现场第一次见到这件作品,它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至今犹如在眼前。那是一件洒满金红沁色的玉石,天然就是上收下稳的原生态,只需配上一个底座就稳如泰山。苏然仅在右上方开了一面方窗,用起地阳雕加高浮雕的技法,雕出极具装饰性的甲骨文。这几行象形文字浮凸毕现,古拙而优雅,灵动而夺目,寓意更是深沉—江山永固!

这令我回想起苏然早期的一件获奖作品《大漠驼铃》。两件作品的原石多少有些相似。那件原石可能有一道或浆或裂横亘当中,苏然打开一面横窗雕出一行前进中的驼队表现大漠风情。这件作品因独具匠心、意境旷远而在业内被人津津乐道。记得我初次面对作品实物时,以挑剔的眼光觉得动物造型似乎力有不逮,透露出作者些许的不够自信。而眼前的这件《江山永固》不但自信,还放射出一股隐隐的霸气,颇有驰骋古今、俯瞰群峦之慨!

从《大漠驼铃》到《江山永固》是苏然创作的一次精神升华。她无意去寻找异域风光,而是更加意识到自己艺术方圆的立足之处。身在北京皇城根儿脚下的女性,生于斯,长于斯,她的艺术框架中并不缺少富丽端庄、委婉曲致,这在她的善用纹饰的众多作品中早已表现得美轮美奂。而今更多了一番在艺术观念中雄踞高地并统摄全局的驾驭力。

我们有几次沙龙活动苏然都没来,可以想象她太忙。金秋时节苏然发来短信:“又有一些新东西,要不您来看看?”正赶上是假期,我和老伴一同前往。

老伴也说光看人,苏然没有大师的派头。但是,当摊开满案子新作,却越看越像大师。听说仅为了一副“四大佛山”的玉牌子,她登机再转机,遥迢万里地到敦煌流连十天。“换个环境也换个心境。”她说,“到了那里,才能体会人有一种虔诚的精神。”

《知人者智》和田玉苏 然/作

苏然的作品更加随心所欲了。舒展、洗练、游艺于心,再加上玉的温润,件件摄人心魄。她说:“只要喜欢玉,顺着它,就一路畅通。”

坐在苏然新搬的工作室,几个人聊得很尽兴。她说:“我们开始学玉的那一批有72人,如今只剩下几个人在做这一行。”我知道那72门徒中只有她一个被评为中国玉雕大师。她也感慨地说:“熬过最难的关口就解脱了心理压力。每次我做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把一摞人民币摆在我面前还高兴!如果我有钱,还会去买石头。”

话题转到我多年前看到的《九龙璧》,苏然说:“那件东西别提多费劲了,我收藏了,不卖了,再叫我重雕一件心里都发怵!”

我听了别提多后悔当时没把它拿下来。作为一介文人,我也十分理解在完成一件成功作品时那心神俱疲的感受,此作理应是一件孤品,长存于最热爱艺术的人手里。

返回的路上,信手在手机写了一首小诗《咏玉》:

采于江河生于山,巧手期成静若兰。

一石洁韵瑕难掩,恰是天然遇苏然。

苏然简介:

籍贯北京。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政协北京市东城区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年轻专家,北京中鼎元总设计师兼总工艺师,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教授。

作为当代玉雕界著名的女性国家级大师,苏然始终秉持“自然、简洁、合理、创新”的设计理念,遵从原料自然属性,对和田玉的俏色巧用,尤其是对“浆石巧雕”的成熟运用,化腐朽为神奇。苏然的作品用料讲究、设计精妙、内涵丰富、做工精湛,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成为全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十几位玉雕大师之一,受专家、藏家、商家、玩家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和田玉玉雕艺术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纸的艺术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和田玉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