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美
2015-12-29王俊
王俊
美术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学生通过绘画、美工等操作性活动,不仅加深对美的理解,也发展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这种创造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让他们创造美。
一、整合教材学习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教材使用上,美术教材同样“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教材”,而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学”。教学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时,可先让学生通读教材,一起研究哪几课联系紧密,可整合成一个系列,可将哪几课综合在一起学习。然后,由学生选取更适合学校实际的方案。比如针对生活中会产生不少废纸、废硬壳包装纸等情况,可将第2课《卡通大亮相》、第5课《旋转卡》、第10课《纸盒“城堡”》、第11课《开心台历》综合在一起学习。又如在三年级开学时可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综合运用教材介绍的方法和其他方法,在教师节前设计、制作一张比教材第1课《老师您好》中介绍得还要好的卡片。这其中,学生通过创造性活动会有很多感悟、发现、乐趣、收获。
二、动手实践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美术教学要多让学生实践,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们去创造美。在教学湘美版一年级上册《花儿遍地开》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朵,课堂教学时,又设计了多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儿,了解花儿的特征;2.让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一起用肢体动作拼组花朵;3.用课前准备的道具(乒乓球拍、扇子、调色碟、彩色凳子、手绢、各色板材等)造型花朵;4.让学生用卡纸在调色盘上粘贴创作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5.让学生把装饰好的调色盘和道具进行展示;6.让学生课后再去寻找各种废旧材料,创造出更美的花儿作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动手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创造美。
三、走出教室学习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而应该走出去。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校园美化设计,让学生设计校园环境管理提示牌、校园美化方案等,从而使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在班级布置方面,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布置教室,营造集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教学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彩云衣》时,就可以举办一次服装设计展示会,让学生分工合作,设计服装,再根据材料(报纸、塑料袋、光盘、纸杯纸盘、树枝叶等废旧材料)制作服装,选出模特参加表演。平时,校内校外有众多的植物、动物甚至生活垃圾,美术课也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美术构思和创作。比如用废磁砖、废砖头等进行工艺作品创作;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进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通过身临其境,通过感性体验,增强美术学习情趣,有效提高其创造美的能力。
四、民间艺术学习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从来都不缺乏能工巧匠,他们有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技能,如泥塑、剪纸、纸扎、编织、面人、木雕……他们或根据日常需要,或作为谋生手段,就地取材进行着创造,在造型、式样、色彩、技巧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回家学习纳鞋底、编织,把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渐变、重复和色彩的搭配等知识运用到其中,把自己喜欢的图画、优美的诗句绣到袜子上,绘(书写)到编织物品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还让他们在课余调查家乡的历史,调查当地的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绘画、雕塑或建筑模型等表达调查的结果。这样,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既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也了解了家乡,还学到了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
五、成果分享学习
小学生情感直接,表现欲望强,在创作出作品时,总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得到表扬,特别是想要得到同伴们羡慕的目光。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些可供欣赏、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其更自觉、更快乐地投入美术学习中。课后,笔者总是让学生把美丽的画作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学校的艺术长廊上。平时让尽量多的学生在班级黑板报、手抄报中显露身手,为班级活动、运动会设计海报,笔者还把学生优秀的作品送去参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立体制作放在书桌或案头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美术作品用来布置自己的小房间,甚至整个家。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还能赢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从而更加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
美术教学要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力是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开发利用各种美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 4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