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断的翅膀
2015-12-29东方愚
从2006年5月19日东星航空首飞,到声明拒绝为中国航空集团收购次日的2009年3月14日被叫停,东星集团掌门人兰世立——这位中国民营航空狂人,用1030天的时间,画出了一条美丽却黯淡的抛物线。
2005年,兰世立曾以20亿元的身家登上“湖北首富”的宝座,后来几度沉浮,如今“落马”,引得坊间几多欷歔。湖北商界对其也褒贬不一。认为他至今日之田地,实与其驾驭政商之道的能力不足有关,而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兰世立狂傲的性格。
五天里的江湖
从2009年3月14日晚上12时开始,东星航空停飞。官方的说法是,“应武汉市人民政府请求,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决定暂停东星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
此前一天,东星航空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拒绝被中国航空集团(中国国际航空母公司)收购。这份只有200余字的三条“严正声明”,措辞非常口语化、情绪化,比如第二条称“因我公司规模太小,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太大,难以形成商业合作的基础。”
这份声明彼时由位于武汉证券大厦6层的东星集团总部对外发布。而2009年3月10日,湖北省政府与中国航空集团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湖北大厦,签署了一份关于建设武汉航空枢纽的构架性协议。据悉,武汉天河机场2009年下半年将开建第三航站楼和第二条飞机跑道,总投资约120亿元。在这份协议中,中国航空集团的豪情跃然纸上。比如称将把武汉作为国内核心网络枢纽,进行“高起点建设”,并列出了未来五年的航线规划;而湖北省政府也表示,将在税收、土地等资源方面给予中国航空集团一定的优惠或奖励。
把2009年3月10日至14日5天中发生在湖北航空界的事件串起来看,外界自然会理解为,民营“小蝌蚪”东星航空,被“嫌贫爱富”的当地政府抛弃,并遭遇了虎视眈眈的国有“大青蛙”中国航空集团。事实上,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等机构的施压,也是导致东星与中国航空集团短兵相接的驱动力之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兰世立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出现裂痕。
省领导的忠告
武汉当地人谈起兰世立,连不少出租车司机都对他的高调与狂傲印象深刻,但他与当地政府(包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关系向来甚为融洽。
出生于1966年的兰世立是一位身高不到一米七的湖北“小个子”。他于1990年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海南省当了一段时间的公务员,回到武汉“下海”经商。此后的近20年当中,他共涉足电子、餐饮、房地产、车队、旅游、公路、电信、航空、酒店等近20个行业。
近两年兰世立打出的广告牌,声称东星集团有三大支柱产业,即航空、旅游及房地产“三驾马车”。而其中使他在商界声名鹊起的,便是航空业。2004年6月,包括鹰联、春秋、奥凯在内的中国第一批共三家民营航空公司获准成立。兰世立次年创建的东星航空是第四家。所谓“后来者居上”,兰世立宣布进军航空业时,放言要购买、租赁超过20架空客飞机,国际航空界大为惊讶(迄今租到了9架)。然后,法国空客、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苏格兰皇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很快云集武汉,视兰世立为座上宾……
人们自然会想起牟其中当年“罐头换飞机”的传奇,而兰世立很反感别人拿他和牟其中作对比,在他看来,因为牟其中当时只是“倒买倒卖”,而他则是要“经营一项事业”。
彼时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兰世立曾与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及中资银行接触,商讨“东星”上市事宜(后无果而终)。在此前后,生性张扬的兰世立频繁在传媒中出镜,四处演讲,讲自己的成长历史、管理经验等,他称自己的透明度很高,并“改变了中国富豪的形象”。
2008年,中国经济进入“寒冬”,东星资金链受到考验。恰逢旗下的神农架东星国际大酒店(五星级)完工,这一年的“五一”,湖北省政府一位高层领导前往参观时,私底下对兰世立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要抓好管理,二是要严谨。而兰世立却并没有听从领导的“教诲”,继续走马灯似地参加各种活动,对“创业领袖”、“领军人物”等各种纷至沓来的赞誉统统笑纳。2009年1月,东星网站发布“2008年集团十件大事”,其中一条赫然为:“兰总裁在全国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
三驾马车的崩塌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东星的危机就开始潜滋暗长。兰世立当初关于由地产(东盛房地产)及旅游业务(东星国际旅游)向航空业务“输血”的设想并没有实现,相反开始相互拖累、掣肘,且相伴随的是高管讨薪等闹剧不时上演。
2003年兰世立就开始建造的光谷中心花园,后来竟成为武汉光谷最大的烂尾楼。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市江南支行2006年向东盛发放的1亿元违规贷款后来被查出,并牵出涉及东星集团其他一些下属公司包括资产挪用等严重违规行为。一时间满城风雨,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市江南支行的9位责任人均遭撤职或调离,东星几位高管也受到了严厉惩治,兰世立因此被监禁了一段时间。
2008年2月,兰世立在武汉掀起降价旋风,光谷中心花园(二期)原价每平方米8000元的住宅楼降为每平方米6000元,他抛出“房价暴利论”,称自己要做武汉房价“雪崩的导火索”!
地产业务断臂,反而倒打航空业一耙,兰世立捉襟见肘。东星航空的欠费记录不断被曝光。2008年5月,因欠缴民航建设基金,东星航空曾一度停飞上海航线。
同样,由于欠费问题严重,深圳机场集团、云南机场集团、杭州萧山机场亦纷纷向东星追讨欠款,并同时采取了相应的制裁措施;东星同时欠下中海油巨额“油债”。
最尴尬者则属湖北机场集团,“在同一个院子里生活,虽然欠费,却不便于采取什么措施。”湖北机场集团一位中层如是说。据财经网报道,东星航空自开航至兰世立出事,包括飞机起降费、旅客过港费、房屋租赁费等在内,欠下湖北机场集团逾6000万元。
在国内走江湖,人情世故很重要,然而美国人却不会如此顾及情面。2008年开始,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多次向兰世立追索东星所欠的飞机租金,均遭推搪而未果,于是开始诉诸法律途径,协同其他5家债权机构,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东星航空破产。
而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东星航空的负债为90亿元,加上飞机的租赁费用,累计高达170亿元;尽管大部分贷款为长期贷款,但东星目前的资金状况,显然难以令人心安。
谁的宿命
东星航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场宿命,兰世立不羁、张扬的性格则加速了它的灭亡。兰世立从2009年3月起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一直到一年后的2010年3月下旬,一家上海媒体报道称,兰世立早于2009年年底就结束了监视居住期,重获自由后,还曾“兴奋地给挚友打电话称‘我出来了’”。
然而,不到半个月之后的4月10日,武汉市委党报《长江日报》发布了一则消息:“东星航空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兰世立,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昨日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这则报道也让人们对一年来兰世立的踪迹有了了解:2009年3月15日被武汉市公安局监视居住,9月13日被刑事拘留,9月29日经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当日由武汉市公安局执行逮捕。2009年12月12日被武汉市公安局取保候审。2010年2月23日法院下达逮捕决定,同日交付武汉市公安局执行……
据悉,兰世立在被监视居住期间,每天都要分别写数千字的“东星史”和“铁窗史”。他一边把他的处境称为“悲剧”,一边称“我相信,这种悲剧不会再有”。他显然是太过乐观了。“五十而知天命”,虽然是新加坡国籍,但兰世立还是没有逃脱蹲大狱的宿命。
早在2009年年初,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因为不能及时向机场支付飞机燃油费导致停航,两个月后,兰世立“失踪”,债权人申请东星航空破产。与此同时,鹰联航空股东会和董事会通过股权变更和增资扩股方案,原第三大股东、国有航空公司四川航空成为控股股东。从2005年我国“非公36条”释放航空业市场准入放宽的信号后,民营航空公司应运而生甚至蓬勃发展,再到2009年的集体沦陷,一个美丽的传说,四年时间就原形毕露了。
(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