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和日本的东盟争夺战

2015-12-29杨卫隆

现代阅读 2015年8期

2001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召开的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一起建立拥有17亿消费者的自由贸易区。中国积极地扩大在东盟各国的投资,东盟成为继美国后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地区。

日本感到中国扩张到自己的地盘上去,于是全力反扑。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专程访问东盟5国,发表“小泉构想”。日本正式向东盟提出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小泉此行,目的是要将东盟从中国的怀抱中拉出来,建立日本东盟合作关系。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11个国家(东盟10国加上中国)领导人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政坛立即出现恐慌,翌日,2002年11月5日,日本即发表《日本与东盟领导人关于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构想的共同宣言》。

2008年4月,东盟各国和日本正式签署《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这份协定只是关税协定。东盟各国和日本之间基本上没有对等的贸易关系,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差距太大,日本商品大都是高价货,不适合东盟成员国的市场。日本又拒绝开放农产品市场。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量比中国大,约为900亿美元,但是主要双边贸易集中在几个国家,例如泰国和新加坡。日本与东盟各国签署的协定并不一致,日本与较为发达的东盟国家,例如马来西马、新加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文莱只是签署普通协定。东盟成员国之中,不少国家对日本的歧视深感不满。

中国云南和广东等边境省份邻近东南亚国家,这些省份自古以来都与东南亚国家有密切往来,自由贸易区会加强双边经济和贸易发展。东盟成员大部分是人均收入极低的国家,需要中国的低价消费品,同时又需要向中国出口水果和蔬菜。中国是东盟的工业品供应国,也是重要的市场,双方合作关系有坚实的基础。东盟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又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不包括香港)达到780亿美元,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顺差180亿美元。东盟和日本做生意出现逆差100亿美元。从东盟的角度去看,和中国交易是赚钱的事情,和日本交易是亏本的生意。从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较日本小,中国又能与东盟互补贸易上的需要。

日本知道东盟没有理由向日本开放市场、取消关税,于是向东盟提供经济援助。2002年日本对东盟付出1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东盟各国在日本的利诱之下,与日本签订《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5年,日本政府为日本东盟一体化基金提供6200万美元资助,用做经济援助资助受到环球经济衰退影响的东盟成员国。日本也为东盟赈灾管理合作计划提供1350万美元的资助。

中国凭借同文同种的优势,大力与新加坡发展经济合作关系。2006年,中国是新加坡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则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日本看到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关系,觉得不是滋味,于是通过日本贸易振兴会大力招揽新加坡公司的投资,并且协助新加坡和日本公司进行商业接触。2007年3月1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签署《日本新加坡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修订版,增加双边贸易的减免关税安排及让新加坡的银行业向日本开放。可是,到了2007年,新加坡在日本的投资只有约46亿美元。日本当时是新加坡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排第四)。新加坡则是日本在亚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

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东南亚5国,刻意不去东盟之中影响力最小、与日本合作关系没有基础的另外5个国家。小泉纯一郎分别与5位东盟领导人讨论日本与东盟展开全面经济合作的构想,即“小泉构想”。小泉纯一郎故意分别与5位东盟领导人讨论“小泉构想”,因为他有5套完全不同的“小泉构想”。小泉纯一郎向菲律宾和印尼拋出经济援助的利诱,争取这些国家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同体。新加坡不需要日本的经济援助,但是想和日本发展金融业,即互相开放银行业。小泉纯一郎向新加坡提议可以互相开放金融业,拉拢新加坡加入日本阵营。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有大量贸易往来,降低关税可以吸引对方建立合作关系。要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不就范,日本就以撤资和增加关税作为报复。

被日本遗忘的东盟其他5国当然感到不高兴,即使和日本会谈的东盟5国也感到为难。日本推销的构思是以东盟为合作伙伴,而会谈国只是东盟10国的成员国之一,没有能力为东盟决定与日本的合作关系。再说,东盟本身是分化极为严重的组织,日本的做法是明摆着进一步分化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以新加坡为例,如果单独与日本订立互相开放金融业的协定,绝对没有问题,问题是新加坡不能以东盟的名义订立这样的协定。小泉纯一郎的做法是要东盟的各国以东盟的名义取得个别国家的利益。东盟5国直接表示对“小泉构想”的大东南亚共同体没有兴趣。即使表示有兴趣的国家也坚持要以个别国家名义和日本签约,不能用东盟的名义。

小泉纯一郎的“小泉构想”失败之后,2009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重新包装“小泉构想”,成为“鸠山构想”,但是,骨子里还是小泉的大东南亚共同体。日本政府派遣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于2009年9月28日访问中国,与中国外长杨洁篪举行中日外长会谈并向中国推销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共同体”。冈田克也参加日、中、韩三国外长会议,向韩国推销日本的“大东亚共同体”。中、韩两国对日本的“大东亚共同体”构思没有积极的回应。

2009年10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联合国说要按照欧盟的形式建立世界第三极的“大东亚共同体”。大东亚共同体建议引来各国反对,除了澳大利亚之外,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同意。

中国与东盟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且在2010年1月1日开始运作。日本在东南亚的霸权地位宣告终结。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美元不安分,我们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