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2015-12-29闫境华
闫境华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大学生作为青年,必然是消费最旺盛的时期,必然在消费领域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这里面就不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恶性消费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消费问题对于身心尚处发育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构成了成长和发展的潜在影响.所以研究其消费情况有利于引导政府从哪方面促进大学生消费,从而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趋势,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更对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在众多参考文献中涉及到大学生消费情况的数据分析的较少,且研究中部落后省市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较少,所以本文将会将安徽省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以蚌埠大学城几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消费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蚌埠市大学为例,以蚌埠市大学城内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蚌埠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三所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不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上来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率为91.7%,有效问卷为1055份,有效率为95.9%.根据所得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虽然获取数据范围有限,但通过个案分析亦可大体窥探出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大体特征.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三方面,并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准确报出每个月消费总支出尤其是分类支出,为使调查科学、有效地展开,本次调查问卷在设计上采用客观选择的类型,问题明确,答题要求容易被接受,回答时学生不必作太多考虑,答题迅速,不采用使用准确数值的方法来调查.我们用spss21.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如下所示的调查情况基本表.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本次抽取的样本中,女生与男生的比重接近3:2,由于蚌埠市的大学生,以安财人数最多,女生占生源的大多数,蚌埠学院和蚌埠医学院虽然整体人数较安财较少,但男生占生源的大多数.所以整体上看蚌埠大学生的男女比例接近3:2,说明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由图表可以看出,有61.9%的学生来自农村,根据蚌埠市大学城生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此比例符合招生实际,故可以充分反映相关消费情况.此外,样本中大四学生与研究生所占比重较小,这是由于大四学生很大一部分外出实习,并且蚌埠大学城研究生比重小,所以样本具有可靠性.综上所述选取的样本可以说明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2 蚌埠市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现状分析
2.1 蚌埠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学校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各式各样的消费品充斥着大学校园,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高效便捷的消费渠道和平台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所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具有深远意义.由于蚌埠属于三线城市,本身物价水平不高,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大学生消费也有着与其他发达地区不相同之处.
2.1.1 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为了解蚌埠市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水平,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平均每月的生活费”的问题,根据收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表一所示的图,得到蚌埠三所本科高校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约为860元,其中500元以下所占比例8%,500-1000元所占比例为62.6%,生活费在500元以下和在1500元以上的比重仅占10.4%.这反映出蚌埠市大学城大学生整体的消费水平较为适中,相对于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消费的金额略高于女生,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男生要考虑到出门应酬请客等开销,所以花费的金额一定会略高于女生.
表1 平均每月生活费
2.1.2 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的经济来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每年政府都会对高校学子划拨奖助学金,奖励或资助学习成绩好和家庭贫困的学子.大部分高校对此也有资助和奖励.为此,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也趋于多元化,而不仅仅取决于一种来源.根据我们调查显示,蚌埠市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父母供给、奖助学金和兼职所得,其中有父母供给的占89.1%,获得奖助学金的占16.5%,兼职所得占21.1%,其中也有少部分是来源于借贷和其他.虽然89.1%的学生生活费依然依赖家庭父母的供给.在这种高消费的情况下,家庭起了较大的诱导作用;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由于我们目前仍是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所以仍然大部分要靠父母.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有16.5%和15%的学生在依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生活费,这说明在蚌埠大学城也有大部分是依靠自己的优秀的学绩和兼职赚取生活费的.
2.1.3 蚌埠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由以上分析知,蚌埠市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其消费经济来源有很大关系,还可能与蚌埠市整体的消费水平以及学生个人的自身情况有关.蚌埠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其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较低,物价相对平稳,所以对大学生生活费用要求相对较低.为分析其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因素,我们spss21.0软件分别将“学校”“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阶段”、“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指标与“平均每月生活费”指标进行交叉列联表的分析如图表三、表四所示,根据卡方检验(假设显著性水平α=0.05)的数据得知,蚌埠市大学生的“家庭经济阶段”(sig=0.000)、“学校”(sig=0.000)、“家庭所在地”(sig=0.000)、“专业”(sig=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sig=0.000)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影响的显著性最大,表明:(1)表明家庭经济所处阶段越高,家庭对大学生消费支出越多,消费总额越多,即家庭越富裕,大学生的消费金额越多;(2)月消费在1000-1500元以及1500元以上的城镇大学生比重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有73名大学生月生活消费不足500元,而来自城镇的只有11名大学生月消费不足500元,可见来自在蚌埠读书的大学生中,城镇大学生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这也合乎常理,因为农村学生大多相对城镇学生更加懂事,而且家庭情况也较城镇学生差一些,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收入决定消费,经济来源少所以消费水平不高.(3)虽然在下图所示中非独生子女的月平均消费在1000—1500元区间人数较多,但是非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月生活费小于独生子女.(4)专业不同对其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影响,来自“经管类”学生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理工类”和其他几类.经管类学生消费水平在1000-1500元的人数有127位,多于理工类的118位.“年级”(sig=0.028)对大学生消费水平也有较显著影响,但影响较前几个标量相对较弱,说明年级不同对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影响没有太大显著差异,而“性别”(sig=0.058)在的情况下对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性别对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有影响,只是不太显著.年级越高,理性及收入科学支配性越强,对物品的需求度可能越高,所以月消费支出可能就越多.
表2 蚌埠市大学生月均生活费与之相关的交叉表
表3 月均生活费与其家庭所处经济阶段、专业、独生子女情况的相关性
2.2 蚌埠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析
大学生消费结构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各种消费项目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关于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构建,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观点与结论,在此我们将按照经济学的划分方法,将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粗略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2.1 生存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是指大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支出.本次仅调查伙食费、月服饰消费和日常生活用品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四),蚌埠大学城学生月伙食费在300-500元之间所占比重为44.4%,在500-800元之间所占的比重为40.1%.学生月服饰主要消费在100-300元之间所占比重为50.8%.学生月日常生活主要消费在50-100元之间所占比重为49.3%.
2.2.2 发展资料的消费
发展消费是指大学生用于自身充电和发展的消费,主要指购买书籍、日常交际及参加培训的费用.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六)蚌埠大学城学生月购买化妆品的消费支出50元以下为35.9%,而没有化妆品消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1%.大学城学生月交通及通讯费用50元以下所占比重为37.7%,50-100元之间所占的比重为47.5%.大学城学生学习用品消费50元以下所占的比重为51.2%,50-100元之间所占的比重为25.2%.大学城没有健身消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7%,消费50元以下的比重为25.9%.
2.2.3 享受资料的消费
享受消费是指满足娱乐等享受,大学生的享受消费主要是娱乐、恋爱及旅游消费.调查显示(如下表七),蚌埠大学城学生娱乐消费100元以下所占比重为60.4%,100-300元之间所占的比重为21.7%.大学城学生旅游消费300元以下所占比重为38.4%,没有旅游消费的学生所占比重为28%,300-500元之间所占的比重为15.6%.大学城学生无恋爱消费的学生所占比重为66.7%,200元以下的学生比重为19.1%.
2.2.4 消费结构结论分析
从以上三种类型消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蚌埠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消费结构中主要是伙食、服饰和日常用品为主的生存消费,学习、锻炼为主的发展消费和娱乐、旅游和恋爱为主的享受型消费所占比例不大.而享受消费的支出中,旅游消费支出在300元以下的有38.4%,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越来越重视拓展眼界,而不是固步于校园.大学生利用假期旅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于社会发展是具有较大积极意义的,有利于拉动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关于网购,蚌埠三所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有35.6%青睐在网上消费,排在第二的是大众化的百货商场占34.9%.照这样的趋势看来,网购消费便捷,将会使网店成为未来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
2.3 蚌埠市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观、消费兴趣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对商家的经营策略具有重大的影响,能直接影响着经营者的经营成败.因此正确地分析消费者心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对市场经营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1 理性消费是主流,理财意识不强
近97%的蚌埠大学生每学期消费在1500元以下,每月消费基本在700元以下,按照食品支出300元/月,基尼系数0.4计,每月消费也在1200元左右,基本上还是比较节省的.从本次调查中发现19.3%的同学认为“有盈余”,53.9%的同学选择“刚好够用”,19.2%的同学认为“勉强满意,再多点更好”,选择“不满意,根本不够花”仅占6.7%.据交叉分析结果分析,家庭所在地是农村还是城镇,对大学生的的生活是否有盈余和对储蓄的态度影响并不显著,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理财意识不强.因此,整体上大学生消费观念是理性的,毕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本质,不过也应该适当培养一下他们的理财意识.
2.3.2 消费与社会发展同步
从调查看,大学生手机、MP3的拥有量是比较高的,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镇学生还拥有电脑、相机,这与社会进入网络电子时代是同步的.大学生知识丰富,对社会主流趋向的把握是十分准确的,但是,这也有个度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每个学期用于学习的费用要远低于上网费用、通讯费用,这是个必须重视的现象.
2.3.3 自主学习费用比较低
从调查数据看,64.7%的学生每月用于学习上的支出少于50元,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不少学校、机构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程序员、托福、GRE、开车驾驶、商务外语口语等方面的培训与考证,这些培训与考证是要有一定费用的,如果大学生比较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每月还不足40元的学习支出显然是不足的.
3 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消费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走上社会,他们现在生活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和实践,因此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显得十分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大学生消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其本质就是荣辱观不清晰,各高校一定要荣辱观规范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
3.2 强化大学生理财知识教育,开设相关理财科目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加强理财能力是每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懂得怎样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沉着应对,而其中理财生存是第一位的.一旦拥有了良好的理财能力、健康的消费习惯,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不应只注重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应多开设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系,接地气的课程.比如,开设消费指导课程、消费市场与营销消费教育、消费品常识、消费权益保护等课程,让大学生在消费中可以理性消费,成熟消费,以及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3.3 养成消费习惯,做消费的主人,培养独立意识
对于大学生来讲,心中要有坚定的自己主见,不可随波逐流,与周边同学进行消费攀比.大学生应该从书报网络上了解产品,理性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做自己消费的主人.同时,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家长还要早日学会放手,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这样子可以让孩子体会“钱来之不易,应且花且珍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社团来对学生进行消费引导,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或者消费知识有奖竞答,消费者投诉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对消费知识进行推广和传播,从而间接进行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3.4 建立健全的勤工助学机制
大学生消费不尽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轻易得到来自家庭的供给.从调查看,90%以上的学生希望勤工助学,这是一个好现象.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提供给少量的贫困学生,学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同时,要大力挖掘短期工作岗位和两人轮岗多人轮岗的岗位,有计划地在学生中普遍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与此同时,作为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在社会上寻求工作协作,使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有利,也有利于大学生情商、财商的提高.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2—4.
〔2〕梁前德.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江汉论坛,2009(8):134—135.
〔3〕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6—8.
〔4〕程恩富,等.现代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11.5—7.
〔5〕牟艳娟.西部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24—25.
〔6〕于静.大学生消费调查及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对策研究 [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4):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