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古茶树王国系列之五

2015-12-29虞富莲

茶博览 2015年5期
关键词:花柱萼片多毛

虞富莲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辖勐海、勐腊、景洪两县一市,产茶历史悠久,是云南著名古茶区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双版纳寺院中发现的傣族贝叶经以佛教典籍为核心内容的经卷表明,云南南部的先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知道喝茶对人体的益处了。经卷中的《游世绿叶经》专门记述了傣历二O四年(842)佛祖传教时的一些典故:“有青枝绿叶,白花绿果生于天下人间,佛祖曾告说,在攸乐和易武、曼砖和曼撒,有美丽的嫩叶,在热地的倚邦、莽枝和革登,依佛经所言,是甘甜的茶叶,生于大树荫下。老人喝了益寿,女人吃了美丽,小孩吃了茁壮,智者吃了更睿”。

勐海县(旧称佛海,在滇南、滇西南傣族居住区多见有“勐”字的地名,勐是平坝的意思)的南糯山、布朗山和勐腊县的“六大茶山”是西双版纳州茶叶主产区,班章茶、易武茶名闻遐迩。然而,茶树的物种并不丰富,除了勐海大黑山一带有大理茶外,几乎全是栽培型的普洱茶和少数德宏茶、多萼茶等。

巴达大茶树(C. taliensis)

1960年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在西定哈尼族乡贺松大黑山海拔1960m的原始林中发现了当时国内外最高大的野生型茶树,因地域属巴达村,故名巴达大茶树。大茶树的发现轰动了茶界。60年代,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曾以该树做画册封面向外宣传。茶树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23.6m,树幅8.8m×8.2m,基部干径100.0cm,最低分枝高0.8m,从根颈部生成5个分枝。芽叶黄绿带微紫色、无毛。大叶,叶长宽14.7cm×6.4cm,叶椭圆形,叶面平,叶缘下部1/2-1/3无齿,叶脉11-12对。萼片无毛,花大,花冠直径7.1cm×6.6cm,花瓣11-14枚、白现黄晕或红晕,子房多毛,花柱5裂。由于树龄大(当初发现者号称1700年)基部树干朽空,不堪枝叶重负,于2012年9月27日倒塌死亡。2013年春节前,勐海陈升茶业公司斥资百万元将大茶树枝干搬到了县城,当文物保存。

南糯山大茶树(C. sinensis var.assamica)

这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国内外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据说是由哈尼族先民所栽。哈尼族人已在南糯山居住40代,按每代20年计,该茶树已有800年历史了,所以“八百年南糯山茶树王”名声远播海内外。1990年12月,时年83岁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赴南糯山,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诗句:

群山幅幅丹青画,画里行车应接忙,

满院藤花光照眼,主人云已到茶乡。

我道茶人胜酒人,饮中无物比茶清

乌龙屯绿留余味,又试滇南普洱能。

问年已近二千岁,黛色参天百丈强,

坐看子孙满天下,南行万里拜茶王。

茶树生长在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海拔1100m的半坡寨地坎边,周围全是散生茶树和高大乔木雨林树。茶树小乔木型,树姿开张,分枝稀。树高原有10多米,50年代末因塌方下部被土埋没,测量时树高为8.8m,树幅10.1m×9.2m,基部干径104.0cm。芽叶绿色、多毛。特大叶,叶长宽18.3cm×7.2cm,最大叶长宽20.9cm×8.4m,叶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脉12-14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5cm×3.0cm,花瓣7-8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4)裂。果径3.1cm×2.7cm。因年久,树干中部枯朽,1991年1月西双版纳专家组虽然采取清除枯枝、挖污补洞、涂药治病、改良土壤等多种措施,终因长势衰竭于1994年“寿终正寝”。

新南糯山大茶树(C. sinensis var.assamica)

南糯山古茶树死亡后,当地民众又在半坡寨上方海拔1560m处找了一株树高5.3m,树幅9.4m×7.5m,基部干径34.0cm的小乔木茶树作为南糯山大茶树,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南糯山茶树王的偶像,让人继续考察参观,更主要的是借茶树王的名声为销售商品茶服务。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南糯山大茶树已不是八百年的古茶树了。该树芽叶绿色、多毛。特大叶,叶长宽16.1cm×5.9cm,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脉11-12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7cm×3.2cm,花瓣5-7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裂。春茶干样含茶多酚28.21%、儿茶素总量17.42%、氨基酸3.01%、咖啡碱4.90%。制红茶、晒青茶,品质优。

班章大茶树(C. sinensis var.assamica)

产于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海拔1720m,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8.6m,树幅3.9m×2.5m,干径45.0cm,最低分枝高1.4m。芽叶黄绿色、中毛。大叶,叶长宽12.6cm×5.2cm,叶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脉10-13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7cm×3.4cm,花瓣6-8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3.2cm×2.6cm,种径1.5×1.4cm。春茶干样含水浸出物46.43%、茶多酚23.72%、氨基酸1.66%、咖啡2.91%。制红茶、晒青茶。布朗山位于中缅边境,交通闭塞,自然条件优越,所产“老班章”与“冰岛”、“景迈茶”等齐名。

贺开大茶树(C. sinensis var.assamica)

产于勐海县勐混乡贺开村,是县城往班章的必经之路。海拔1700m,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3.8m,树 幅 7.3m×6.7m, 基 部 干 径 47.0cm。芽叶黄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2.1cm×5.2cm,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尖急尖,叶脉10-12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2.3cm×2.0cm,花瓣6-8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2.9cm×2.4cm,种径1.6cm×1.5cm。适制红茶、晒青茶。用晒青茶压制的“七子饼普洱茶”是历史名茶。

著名的“六大茶山”位于勐腊县北部和景洪市东部。从东往西依次是勐腊县易武乡的曼撒,象明彝族乡的曼砖、依邦、革登、曼枝(芝)、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攸乐。“六大茶山”名有出点,相传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到今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地方留下很多器物,在《普洱府志》、《滇系》、《续云南通志稿》中均记载:“旧传武侯遍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釯于莽(曼)芝,埋铁于蛮(曼)砖,遗木梆于依邦,埋马登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所以,六大茶山并非是六座大山,而是地名。历史上诸葛亮没有到过思茅,更没有到过西双版纳,上述出点可能是史记者杜撰。

六大茶山属于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林木苍翠,柯枝交臂,藤蔓缠绕。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茶叶醇香浓厚的特点,历来是传统优质普洱茶的主产区。然而,从茶树来看,与混生中小叶种也不无关系。原来,这里的茶树并非全是乔木大叶茶,在象明乡的多个村寨生长有小乔木或灌木型的中小叶茶树。据曼拱村书记赵三民说,当地人约在明朝时从江西来到这里的,很可能从江西带来的茶种,所以,有一些茶树叶片小,叶质硬,节间短。由于小叶茶富含氨基酸,与大叶茶拼配加工,生化成分互补,使茶叶鲜爽度增加,故大叶拼小叶品质优的说法不无道理。

曼庄大茶树(C. multisepala)

产于勐腊县象明乡曼庄。海拔1340m,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2.7m。芽叶绿色、多毛。中叶,叶长宽9.8cm×3.2cm,叶披针形,叶面稍隆起,叶基部无叶齿,叶脉9-11对。萼片8片,外无毛、内有毛。花冠直径3.2cm×2.7cm,花瓣6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2.0cm×1.6cm。种子黑色。春茶干样含水浸出物47.23%、茶多酚27.52%、氨基酸1.79%、咖啡碱2.94%。制红茶品质优。该树因萼片特多,被定名为多萼茶,是Camellia multisepala Chang et Tang的模式标本。

曼拱小叶茶(C. sinensis)

产于勐腊县象明乡依邦村曼拱一队,海拔1418m,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开张,分枝密。树高2.0m。小叶,叶长宽7.7cm×3.0cm,叶面积只有16.2cm2,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脉7-9对,叶质较硬。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2cm×3.1cm,花瓣6-7枚、白带绿晕,子房有毛,花柱3裂。制晒青绿茶。与普洱的困鹿山小叶茶一样,这也是生长在北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小叶种茶树。如果确是明代从江西引入,经过三四百年依旧保持小叶的特性,说明茶树的遗传保守性是很强的,并非像有人臆想的那样北方小叶茶到南方会变为大叶茶。□

猜你喜欢

花柱萼片多毛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
赫姆斯利猪笼草和哈氏多毛蝙蝠
丢失的花柱
少女多毛有因寻慎重对待别过忧
女性多毛症怎么治疗?
赤霉素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暴打“媒婆”
番茄萼片形态的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