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古茶树王国系列之三

2015-12-29虞富莲王兴华

茶博览 2015年3期
关键词:花柱芽叶萼片

虞富莲 摄/王兴华

云南凤庆县是滇红之乡,所产红茶以金毫润身,汤色红艳、香气浓爽、滋味醇厚被誉为滇红之巅。全县有茶园9300hm2,大都处在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茶园的平均海拔高度可谓是云南之最了。当车行驶在凤山、大寺等主产乡镇时,如置身于茶海之中,真有“山迭山来山接天,千亩茶园插云间,举首眺望南山顶,错把茶姑当天仙”之感。

凤庆红茶天下誉的基础是有优良的凤庆大叶茶品种。其形态特征与勐库大叶茶相似,1985年与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一起被认定为国家品种。

凤 庆 大 叶 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

又称原头子茶,产于凤庆县大寺乡岔河。茶树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 7.1m,树幅5.4m×3.5m,基部干径50.0cm。芽叶绿色、多毛。特大叶,叶长宽18.5cm×7.1cm,最大叶长宽20.5cm×8.1cm,叶长椭圆形,叶身平,叶面稍隆起,叶尖渐尖,叶脉7-8对,叶齿大小齿相间。萼片无毛。花冠直径4.5cm×3.7cm,花瓣4-6枚、白现绿晕,子房多毛,花柱3(2)裂。果扁球形或棉桃形,果径2.7cm×2.2cm,种径1.4cm×1.3cm。春茶干样含水浸出物43.70%、茶多酚26.01%、氨基酸2.83%、咖啡碱4.09%。制“滇红工夫”,金毫满披,汤色红艳,甜香高长,滋味浓厚鲜爽。

凤庆也是大理茶的自然分布区,其中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现的群英大茶树和香竹箐大茶树。

群英大茶树(C. taliensis)

生长在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群英老李寨,海拔2020m。野生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7.9m,树幅2.7m×2.6m,干径47.0cm。芽叶无毛。大叶,叶长宽12.3cm×7.5cm,叶卵圆形,叶色绿,叶基红色,叶身平,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8-10对,叶柄紫红色。萼片无毛。花冠直径6.8cm×6.3cm,最大花径7.3×7.1cm,花瓣11-14枚、白色,子房多毛,花柱5裂,果呈球形或扁球形,果柄粗长,果皮粗糙。种子形状如油茶籽,种径1.7cm×1.4cm,种皮黑褐色、粗糙。枝叶有腥臭味。

郭大寨乡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聚居区之一。俐侎人好茶嗜酒,饮茶是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有古老的“百抖茶”和家家都饮的“竹筒雷响茶”。俐侎人的婚礼茶有三道,当新娘进门后先后泡上“竹筒雷响茶”、“甜茶”和“竹叶水茶”,寓意同甘共苦,先苦后甜。1981年我们在郭大寨考察时享受了一次“甜茶”的礼遇:“甜茶”——绿茶中加炒熟的核桃肉、花生、芝麻和红糖等,虽香味四溢,但茶味甜中带涩,可能是用大理茶鲜叶制的。

香竹箐大茶树(C. taliensis)

生长在小湾镇锦秀村,海拔1980m。野生型,小乔木型,树姿开张,分枝密。树高9.3m,树幅8.1m,根颈处干径185.0cm,最低分枝高0.35m,无明显主干,从基部长成12个分枝,主根粗壮盘虬。嫩枝无毛。芽叶绿色、无毛。中叶,叶长宽8.3cm×3.7cm,叶椭圆形,叶色绿(稍淡),叶身平,叶面稍隆起,叶尖渐尖或钝尖,叶脉7-9对,叶柄呈紫红色。萼片无毛。花冠直径5.5cm,花瓣7-9枚、白色,子房多毛,花柱5裂。果呈四方状球形,果柄长1.7-2.0cm。种皮黑褐色、粗糙。春茶干样含水浸出物41.52%、茶多酚20.72%、氨基酸0.99%、咖啡碱2.15%。

锦秀村位于县境东南部,靠近澜沧江,目前茶园不多。从香竹箐大茶树生长在地坎上的情况看(周围长有零星地坎茶树),很可能是早期人工栽培的。当初,有人毫无根据地讲该树树龄有3250年(更有人说3700年,至少夸大了十多倍),一时成为茶界奇闻。但确是目前已发现的树冠覆盖面最大(约六十多平方米),根颈部最粗的古茶树。当地每年“开茶节”都要当作“茶王树”祭祀,杀猪斩鸡,顶礼膜拜。现已修建围墙,严加管护。

云县与凤庆、双江、临翔是临沧市茶叶主产县(区)。位于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m)中部的白莺山,是布朗族、彝族和汉族的混居区,住民以茶叶、狩猎为生,也是云南古茶树最集中成片的村寨之一。现有古茶园833hm2,分布在海拔1800-2300m之间的中高山,多是茶粮间作。由于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工引种,茶树有多种类型,当地俗称有本山茶、白芽口茶、红芽口茶、二嘎子茶(自然杂交类型)、黑条子茶、豆蔑茶、柳叶茶、藤子茶、贺庆茶等。但在分类上属于大理茶、普洱茶、茶、秃房茶等。

白莺山本山茶(C. taliensis)

生长在漫湾镇白莺山白莺村,海拔2200m。野生型,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9.9m,树幅6.2m×5.3m,基部干径66.9cm。芽叶无毛。大叶,叶长宽12.6cm×4.6cm,叶长椭圆形,叶身平,叶面稍隆起,叶尖渐尖,叶脉9-11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5.6cm×5.0cm,花瓣11-13枚,花瓣白色、质厚,子房有毛,花柱5裂。制晒青茶。

白莺山白芽口茶(C. sinensis var assamica)

生长在漫湾镇白莺山核桃林村,海拔2230m,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10.8m,树幅9.0m×6.4m基部干径99.0cm。芽叶淡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0.8cm×4.2cm,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8-10对。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3cm×3.2cm,花瓣6-8枚,子房有毛,花柱3裂。制晒青茶。

白莺山二嘎子茶(C. sp.)

生长在漫湾镇白莺山白莺村,海拔2200m。可能是C.taliensis与C.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自然杂交后代,俗称“二嘎子茶”。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10.5m,树幅8.6m×8.4m,基部干径124.2cm,无明显主干,从基部形成11个分枝。芽叶黄绿色、少毛。特大叶,叶长宽15.2cm×6.9cm,叶椭圆形,叶色绿,叶身平,叶面稍隆起。花冠直径5.8cm×5.6cm,花瓣8-9枚,子房有毛,花柱4(5)裂。果径3.7cm。种径1.7cm×1.4cm。制晒青茶。同类型茶树甚多。

白莺山古茶树多,但近几年死亡的也不少,有的是自然衰亡,有的是随意砍伐,有的是被垛靠的玉米杆烧死(玉米杆被烟头点着)。这些年村里加强了管护,很少再有类似情况发生。

茶房大茶树(大苞茶Camellia grandibracteata Chang et Yu)

生长在茶房乡马街李家村,海拔1805m。野生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 高 12.1m, 树 幅 5.0m×4.9m, 干 径67.0cm。鳞片红色,芽叶黄绿色。大叶,叶长宽14.0cm×5.4cm,叶椭圆形,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脉7-9对,叶片似桂花叶。苞片大。萼片无毛。花冠直径4.7cm×4.3cm,花瓣7-9枚、白色,子房无毛,花柱5(2)裂。果径3.0cm,果高2.1cm。种径1.7cm×1.6cm,种皮粗糙。春茶干样含水浸出物48.36%、茶多酚27.41%、儿茶素总量22.76%、氨基酸2.65%、咖啡碱4.93%、茶氨酸1.05%。制绿茶,花香高,滋味鲜浓;制红茶,香高,味浓鲜。

苞片是最不惹人注意的花器官组成部分,因在花蕾开放前一般就掉落。茶房大茶树不仅苞片大,且不脱落。据张宏达研究,苞片与萼片的分化是茶亚属与山茶亚属的显著区别,也是茶亚属植物进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张遂定名为大苞茶新种(Camellia grandibracteata Chang et Yu)。该树是大苞茶的唯一模式标本,可惜1998年因地坎坍塌死亡。

昔归大茶树(C. sinensis var.assamica)

邦东乡是临沧市临翔区主要茶区,海拔在800-1800m,澜沧江穿境而过,易形成逆温层,早晨的云海非常壮观。全乡有茶园约1500hm2,古茶树树龄多在百年左右。主产红茶和晒青绿茶。其中以“昔归茶”最著名。但境内未发现大理茶等野生型茶树。

昔归村海拔873m,是邦东乡最低的村寨,古茶园距澜沧江不到200米。茶树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8.0m,树幅5.7m×4.6m,基部干径35.0cm。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4.7cm×5.4cm,叶长椭圆形,叶色绿黄,叶身稍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脉8-10对,叶背主脉有毛。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5cm×2.8cm,花瓣7(6)枚,子房有毛,花柱3(4)裂。制晒青绿茶,绿润披毫,显蜜香,滋味浓醇回甘。□

猜你喜欢

花柱芽叶萼片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衰老茶树如何重修剪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
丢失的花柱
赤霉素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暴打“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