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的观照—论明代嘉靖五彩瓷的道教色彩元素

2015-12-29刘乐君赵兰涛

陶瓷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执壶八仙彩瓷

刘乐君,赵兰涛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心的观照—论明代嘉靖五彩瓷的道教色彩元素

刘乐君,赵兰涛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源于唐三彩,经历了红绿彩和斗彩的演变和发展的“五彩瓷”,以其明快夺目的色彩,精致细腻的画面,精湛考究的工艺,开启了中国陶瓷史的彩瓷时代,掀开了陶瓷装饰绚丽多彩的新篇章。尤其在明代嘉靖时期,基于成熟的道教文化环境所打造的五彩瓷,以其特有的气息浓郁的道教题材、玲珑雅致的器物造型,以及美轮美奂的陶瓷装饰手法,吸引了世人流连忘返的目光。

嘉靖;五彩瓷;道教色彩

一、嘉靖皇帝与道教

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既不像佛教那样附加了许多清规戒律,也不像基督教那样将美好生活寄托于天国,而是更加倾向于现实生活,重视现实生活的理想化,企图使人在世就如同神仙般生活。在中国,道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普修中追求类神仙的生活,诸如:生活环境的神仙化,即仙境;生活器具的神仙化,即宝物;生活食品的神仙化,即灵丹妙药,等等。道教流传悠久,派系林立,但在求长生,求享乐等神仙术方面,是一致的。

明朝历代皇帝均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明代前期,从明太祖到明成祖,均或多或少地与道士和道教有着渊源关系;明代中期,此举更胜,诸如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皇帝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崇道重道行为,而到了明代后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嘉靖皇帝可说是痴迷于道教。

嘉靖皇帝尊道教,敬鬼神,一生为之,乐此不疲。道教提倡的养生健身,采集灵芝仙草,炼制丹药方术的修身方式正好契合了气喘多病、从小体质虚弱的嘉靖皇帝。不可否认的是,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成为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与他尊道教,注重养生之道是有一定关系的。道教产生以后,最大的魅力在于两点:一是长寿,二是长生[1]。道教宣传的修行方式较以宣扬因果报应,来世得真谛的佛教更为直接可行,是一种以生为乐,修行在今生,长生不死的立竿见影似的修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富贵已极、经济条件不受限制的皇宫贵戚,更有希望通过修行和养生做到长生不老,延年益寿。

嘉靖皇帝对道教的热衷更体现在:不惜民力和财力,大肆修建道观、祭坛,致使明王朝开国以来“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优待道教上层人士、利用道教方术、不断加封祖上和自己,获取“天道”正统。因为听信道士蛊惑“只有深居宫中修炼,不与外人接触,就可以练成黄金和不死药”,其心思不在治国为百姓造福,而是一心深居宫中潜心修炼,居然二十余年不上朝。特别是嘉靖皇帝中年以后,千方百计妄想成仙长寿之时,其崇道之风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在陶瓷生产与日常生活方面,以为皇室生产日用瓷的景德镇“御器厂”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御用瓷中的五彩瓷是浓郁道教色彩的集中体现。

二、基于物的演绎与表达——从“五彩辟邪”到五彩瓷

立论于“五行说”的道教思想,基于自然界物质的形与色,演绎出了诸多文化内容,如祥云、仙鹤、仙桃、葫芦、灵芝、仙草、如意、璎珞、八卦,以及八仙纹和暗八仙纹等,乃至生成了诸如“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福禄寿三星”、“仙人乘槎” 神话传说和神仙故事。在道教文化的表达中,对于自然界色彩的选择直接与“五行说”相关。例如,在民间,“五色长命缕”又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由红、绿、黄、白和黑色的丝线搓成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五彩与陶瓷发生关系,源于瓷器的彩绘装饰。这可以追溯到宋代、辽、金代的红绿彩瓷,经过明代洪武年间初创,成化时期的“斗彩”的发展,到明代中晚期形成了色彩富贵艳丽、构图繁复饱满的成熟的五彩瓷。五彩瓷是指以“红、黄、蓝、绿、紫”为基本的五种颜色,间以黑、白色为辅装饰的彩瓷形式。由于在清代康熙之前,没有发明釉上蓝彩(古翠)这个颜色,因而蓝色一直是釉下的青花颜色。明代中晚期嘉靖时期的五彩瓷便是先由釉下的青花勾勒轮廓线或蓝色部分,再施透明釉经高温(1300 ℃左右)烧结成瓷,然后在轮廓线内的空白处填上釉上的红、黄、绿、紫和黑等色丰富整个器型,再入烤花炉经过760 ℃-800 ℃ 二次烧成。经历明代上百年的发展,嘉靖时期的五彩瓷已经趋于成熟,它是典型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代表,它呈现出的是一种浓艳、深沉、满密、繁杂、华丽和多彩交织的审美意趣,它开启了中国陶瓷史上彩瓷的绚丽篇章。五彩的色彩浓厚,饱和度高,并且色彩独立成色,互补调和,这与道教教义中的“五彩辟邪”一说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每次设坛斋醮,坛内都要悬挂许多五色旗。

正因为如此,嘉靖朝五彩器数量如此之多,种类如此之丰富,就不足为奇了。

图1 明 万历 青花五彩寿星瓷塑Fig.1 God of longevity, blue and white with wucai, porcelain sculpture, Wanli Period of Ming Dynasty

三、基于五彩瓷打造理想的生活环境

嘉靖皇帝一生笃信道教,使得嘉靖五彩瓷也披上了道教神秘的外衣,给嘉靖时期乃至后面的万历时期五彩瓷器,都涂抹上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五彩瓷无论是在题材和纹饰的选择上,或是在对造型艺术的推敲上,还是在装饰手法的表现上无不留下了道教色彩的烙印,也使得嘉靖朝的五彩瓷器有着别具一格的宗教美感和古朴韵味。

(一)题材纹饰中体现的道教元素

道教题材的装饰纹样在明代嘉靖陶瓷中应用十分广泛,内容包括祥云纹、仙鹤纹、仙桃纹、葫芦纹、灵芝纹、仙草纹、如意纹、璎珞纹、八卦纹、八仙纹和暗八仙纹等,以及其延伸出的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神仙故事,如“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福禄寿三星”、“仙人乘槎”等。在众多道教题材的纹饰中,其中又以暗八仙纹较为突出和运用广泛。八仙是指八位传说中的道教神仙,而“暗八仙”则是指各位八仙手中所持的宝物,如吕洞宾手中的宝剑、汉钟离手里摇晃的大蒲扇、铁拐李腰间系的宝葫芦、曹国舅的笏板、蓝采和手执的花篮、张果老的渔鼓或拂尘、韩湘子吹的横笛和何仙姑手中的荷花或笊篱。由于“暗八仙”纹饰较“八仙”人物纹饰在空间面积不大的瓷瓶或瓷盘有着占地空间小、表现自由、组合随意、绘画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等特点和优势,它一经出现就被大量地使用于陶瓷器物的装饰中。明代嘉靖年间暗八仙纹五彩瓷(见图2),通身为四层装饰,口部是一圈祥云纹,最醒目的要算腹部的主体装饰纹样暗八仙纹和穿插其间的云鹤纹。如果将八仙人物画于其中,定是满满当当,密不透风,但以装饰性强的暗八仙纹代之,不仅可以含蓄地突出主题,还使得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嘉靖时期的道教纹饰题材的五彩瓷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都为当时的官窑五彩瓷增添了浓重一笔,不仅让人们清晰明了地分别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陶瓷特征,还对后世的隆庆、万历时期产生直接影响,生产了一批又一批有宗教文化烙印和艺术特点的五彩瓷。

(二)造型中体现的道教色彩元素

图2 明嘉靖云鹤纹暗八仙纹五彩瓷罐Fig2 Porcelain pot with clouds, cranes and eight immortals, Wucai,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从陶瓷器型上来讲,嘉靖时期代表性的道教色彩器型有葫芦瓶、仙盏执壶、道教神仙人物瓷塑和道教祭祀器皿等。嘉靖五彩瓷中不仅在装饰中有葫芦纹饰,还在造型中有葫芦瓶,可见其对葫芦之钟爱,这也源于葫芦本身具有的多种吉祥象征意义。葫芦谐音“福禄”,瓶寓意“平安”,葫芦瓶本身就意味着福禄平安,这与当时道教宣扬的教义是相符合的。再者葫芦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使用,最常见的是用来装水或装酒的水壶或酒壶,它还是道教神话中仙人常系于腰间的宝物,是铁拐李的酒壶,济公悬壶济世的装药葫芦,还是太上老君炼制和装盛灵丹妙药的容器。葫芦是一种盛产多籽的果实,这一特点也象征着子孙繁衍,多子多福。葫芦瓶体由上下两节球体粘结而成,形似汉字的“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葫芦瓶的生产自古至今,一直延绵不断。宋代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就有葫芦瓶的生产。到元代,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由于道教的盛行,葫芦瓶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清代的康熙时期,还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葫芦瓶的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叶末以及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所以,这样一个集多种吉祥寓意于一身的器型在嘉靖时期尤为盛行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二种与道教元素有密切关系的嘉靖五彩瓷要数有特色的“仙盏执壶”了。执壶又名“注子”、“注壶”,是一种饮酒器具。唐代执壶的形式多以色釉装饰,造型给人矮胖敦实之感。而到了宋辽时期,执壶造型有了较大变化和改进。壶体重心下移,腹部较大,口部加宽,颈部与口部距离拉长,好似一个漏斗状,“流”明显伸长而弧度更曲,更利于出水的流畅。元代时期的执壶为后世的执壶奠定了可规范的基础,这与壶体和玉壶春瓶的造型有一定渊源关系事密不可分。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庙中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基本形状是撇口、细颈、重腹、圈足,出现于北宋,是当时一种装酒的器具。到了元代,以玉壶春瓶为造型的陈设瓷比比皆是,非常盛行,尤以青花装饰为多为贵。

在日积月累的积淀下,规范化、程式化又不缺乏细节变化和丰富的造型形式结合了实用和美观的双重功能。明代末年尤其是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执壶的造型已经十分成熟,为后世提供了典范和摹本。这种以流线型的玉壶春瓶为主体,加上向上斜挑起来的抛物弧线的壶嘴和像一条彩带滑腻而婉转地附在壶身的把手,相得益彰,唤起一种飘飘欲仙的梦幻感觉,故名为“仙盏壶”。自小体弱多病的嘉靖皇帝十分痴情于道家,相信道士炼制的丹药能使自己长生不老,对道家的迷恋情结直接影响这一时期艺术品的风格,执壶中道教风韵也显而易见,图3所示为一件工艺精湛的明代嘉靖执壶,它沿袭了玉壶春瓶沉稳优美的造型设计,壶体的中心部分为一个硕大的桃形开光,开光内饰以仙鹤纹和灵芝纹,足以显现对长寿吉祥的渴望。还有象征道教寓意的“如意云形托子”,被大量使用于壶的流和壶颈部之间,它和右边的把手对称起来,既补充了流的上方与壶身之间的空隙,使上挑的壶嘴稳定下来,又呼应了壶柄,增加了装饰美感,更为谐调统一,并且还改善了烧造时的壶嘴变形情况,真是一举多得。

图3 明嘉靖五彩镂空桃形开光执壶Fig.3 Hollow-carved peach-shaped ewer, resist decoration with Wucai,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不难看出,反映道教的五彩瓷设计新颖,颇具匠心,一盏酒具执壶,虽小巧玲珑,却凝结了如此的设计智慧,它在使用中被反复推敲,终以安定、秀美、灵活、隽雅的造型,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具备了人性化的实用功能,而且显示了高贵的道骨风韵。

(三)装饰手法上体现的道教色彩元素

嘉靖时期,五彩瓷装饰手法的最集中体现是五彩色彩的运用和描金器的增多。五彩瓷不是明代嘉靖朝特有的产品,但嘉靖时期五彩瓷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时代烙印,它成为明代中晚期较有影响力的陶瓷品种。不包括黑色在内,嘉靖五彩瓷具有了色彩齐备丰富的五色:红、黄、蓝、绿、紫。其中绿色又根据饱和度和明度的不同,分为大绿、水绿和苦绿三种。“五色”从广义来说,应该为多色。这时期的色彩种类之丰富,运用之广泛是前无古朝的,浓艳的色泽、多样的色彩是顺应嘉靖朝而产生的。道教教义里面宣扬的五彩辟邪之说,使得五彩的使用十分盛行,当然其对色彩的要求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五彩瓷的颜色与五彩辟邪中道士做法用的五彩符以及民间端午节时给小孩手腕、手臂、颈项上系的五彩绳颜色较为一致是绝非偶然的,色彩越鲜艳纯度越高,就越醒目越跳跃,也就越能起到震慑和辟邪的作用。人们对五彩的认识和偏好使得五彩瓷在当时得以流行,嘉靖时期的五彩瓷既不像明成化时期的斗彩瓷那样追求一种色调和谐、温润恬静的五彩效果,也不像后世清康熙时期的浑厚大气、雅致精细的五彩,而是突出大红、大绿、大黄、大紫、大蓝的满密热闹的视觉冲击效果,跳跃式地大胆地运用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成为这一时期五彩瓷的显著特征。

图4 明嘉靖葵花形开光描金五彩胆式瓶Fig.4 Gall bladder vase with peonies, resist decoration with gold trace and Wucai,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为了更大程度上凸显道教色彩,嘉靖五彩瓷在浓艳的五色基础上又大量使用描金和涂金的装饰技法,大面积的涂染红彩,喜用锦地开光红彩描金装饰,画笔流畅。御器厂的工匠们将本金碾磨成细粉状,加十分之一体积的矾红为熔剂,以牛胶调匀之,描绘于所需画面处,再经760 ℃—800 ℃烧成,会形成淡黄无光泽的薄层,再以玛瑙石笔或细砂打磨之,就会呈现出黄金的光泽。这种方法从古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在使用。以描金为手法的明代嘉靖葵花形开光描金五彩胆式瓶(见图4),在胆式瓶的腹部中间位置是一个以红彩为底色牡丹花描金的葵形开光,十分夺目耀眼。此外,还有若干个散点式的圆形寿字纹开光与之呼应。“金”这个色彩的使用让嘉靖五彩瓷画面不仅增显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更让热闹、繁杂的画面顿时安静和沉稳了下来,画面出现了一个与所有颜色都协调搭配的颜色,这也是描金器的独有魅力。

总而言之,基于对道教及其文化生活环境的崇尚与追求,嘉靖皇帝竭尽全力地发挥了道教丰富的文化内容与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王国。

[1] 游琪主编. 葫芦、艺术及其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2] 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 明清彩瓷[M]. 北京: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5.

[3] 刘乐君, 李雪玲. 明末五彩瓷执壶的艺术特征[J]. 济南: 山东陶瓷, 2009(2).

[4]叶佩兰. 中国彩瓷[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许地山. 道教史[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0.

[6]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Contemplation of the Heart: The Taoist Nature of Wucai in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LIU Lejun, ZHAO Lantao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Stemming from Sancai of Tang Dynasty, Wucai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of red-and-green color and Doucai. With its bright eyecatching colors, delicate pictures, mature technology, it opened an era of Wucai in porcelain history. Wucai porcelain, known for its Taoist nature in themes, shapes and decoration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Jiajing Period; Wucai porcelain; Taoist nature

TQ174.74

A

1000-2278(2015)05-0558-05

10.13957/j.cnki.tcxb.2015.05.022

2015-07-10。

2015-08-03。

刘乐君(1978-), 女,副教授。

Received date: 2015-07-10. Revised date: 2015-08-03.

Correspondent author: LIU Lejun(1978-),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lli7822000@126.com

猜你喜欢

执壶八仙彩瓷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邹幸 陶瓷艺术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略述《八仙缸》作品的艺术韵味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