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典型病案库的建立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29王雪莹,黄绍平,肖延风等
儿科学典型病案库的建立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王雪莹,黄绍平,肖延风,杨琳,李丹,刘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04)
摘要:由于季节、病种、病员的限制,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在当日课堂教学后将典型病例提供给学生学习。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教研室在临床工作中收集整理并建立了儿科典型病案库,并提供给学生及教师参考病例进一步学习。同时对比了使用病案库前后本科生实习出科考试的成绩,发现使用该病案库后,本科生出科考试成绩有一定提高。学生对这一教学上的特色项目作出了满意的评价,适合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典型病案库;儿科学;教学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教改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雪莹(1984-)女(汉族),硕士,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科学教学。
通讯作者:杨琳(1971- )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科学教学。E-mail:yr_1217@163.com
DOI:10.13555/j.cnki.c.m.e.2015.03.046
中图分类号:G642.0
Applic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ypical Medical
Record Library in Pediatrics Teaching
WANG Xue-ying, HUANG Shao-ping, XIAO Yan-feng, YANG Lin, LI Dan, LIU Hai-ya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 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season, diseases and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pediatrics teaching, typical cases could not be timely and accurately provided to students to learn. Our department has set up typical medical cases library in the clinical work which is provided to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further study. Simultaneous contrast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using medical library, we found after the use of medical record library, undergraduates’ test scores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d. Students have made a satisfactory evaluation to the teaching features of the project, and think it is suitable for wide promotion.
病例教学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应试教学,强化学生掌握课本常规固定知识点[1]。儿科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科室,临床工作繁杂,常常由于季节、病种、病员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在当日课堂教学后将典型病例提供给学生学习,或者提供病例并非本院就诊患者,导致带教教师对病患情况了解不全面,或者有病例但并不十分典型导致无很好的实践应用价值。作者所在临床教研室看到了病例教学法的优势,同时结合儿科病员病种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收集整理并建立了儿科典型病案库,并不断完善及扩充,以便提供学生及教师参考病例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一努力,发现不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是对教学的满意度较之前有很大提高。
1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和使用
1.1典型病案库的建立
以教研室为主导,建立不同儿科专业的典型病案库。各专业组在临床工作中尽量收集典型病例,在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同意后,从病患的一般资料(一般隐去患儿的真实姓名),到就诊经过,症状及体征的演变,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有意义的体征通过照片、小视频的方法进行记录(适当对患者面部/眼部做模糊处理,保证病人隐私),同时记录治疗方法,对可以追踪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跟踪记录以不断完善病案库,同时对不同疾病的不同表现分别记录。从2013年开始,做到横向以儿科学课本目录大标题,纵向以性别及年龄特点为支线进行病案库的建立,目前已收集不同病种的典型病例20余例。其中大多数为经典如教科书般的病例,还有儿科少见病及复杂、疑难等疾病。
1.2典型病案库的使用
在不断完善及充实病案库后,从2014年开始,作者将收集整理的典型病例首先用于临床见习及实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注意抓住本质,正确概括,对某些易混淆的病症的概念加以对照辨析,同时针对讲解要点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出相应的1个或多个典型病例作参照。如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性瘫痪、癫痫等概念,循环系统中胎儿循环特点,由于还在基础教学的医学生不常常接触婴幼儿,在大课中将典型病案展示,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及接受就由难变易了。在临床见习上,由于见习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深入临床,儿科病人年龄小,陪人多,一般家属对3个以上的见习医师来接触自己的孩子有抵触心理,或者由于病员病种的问题,见习时并没有合适的病人让学生学习,很多见习学生甚至在小课上无法接触病人,此时就可以将本次小课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用典型病例呈现,教师将知识点梳理后,寻找、选择、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不仅向学生完整展示患儿的基本信息,同时将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一一向学生展示或以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浅显易懂的临床症状,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教学目标。在临床实习中,根据目前病患特点,先让带教学生在每日常规医疗查房前预习一遍所管病患所患疾病的典型病例,对这一病例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感性的认识,再在查房时着重讲授,同时实习医师有了对典型病案的了解和积累,可参与对病人病情的讨论,同时对常见的简单医疗操作,实习医师也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实际进行临床操作。如针对肺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可以直接让已经进行典型病例学习过的实习医师现场演示体位引流的方式方法,同时适当纠正或指点操作不当之处,让陪护人员及患者家长也可以掌握这一技法,可增加实习学生的参与度,自信心及对儿科学的兴趣,也可增强实习医师所管病患家属对其的信任度。
2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一年度使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的学生中,抽取53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33名女生,收集统计他们的儿科小出科考试成绩,同时对比使用典型病案库后学生儿科学小出科考试成绩(仍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60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40名女生),同时在学生中做了对见习及实习中使用典型病案库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儿科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增加了学习积极性(见表1-2)。
2.1儿科典型病案库建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系统先根据用户分片需求计算出本次保全用户所需花费的积分,然后获取区块链中用户对应积分值进行积分数值更新。当用户积分值c大于上传操作花费m时,系统才提供上传功能。若是积分值c小于m时,系统会提醒用户积分不足,无法进行上传操作,如图4所示。
表1 学生上一年度及本年度
使用病案库前后男生平均成绩对比t=1.65P<0.000*
使用病案库前后女生平均成绩对比t=1.66P<0.000*
使用病案库前后男生病案分析题得分t=1.63P=0.002*
使用病案库前后女生病案分析题得分t=1.66P<0.000*
2. 2学生对应用典型病例库在临床见习、实习的满意度调查
笔者对今年进行见习及儿科实习的学生中抽取122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男生48人,女生74人,将他们对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应用典型病例库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4个档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2 典型病例库在临床见习、实习中应用的
3讨论
3.1典型病案库的建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质量及学习成绩
学生普遍反映,医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特别是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产科学、传染病学等教学内容重复,以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患者机会过少,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并且如果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不能真正接触病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意识差[2],而通过儿科典型病案库的建立,配合目前的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中要分析讨论病例,这就促使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查资料、查参考书籍,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即便没有实际的病人,也可以从典型病案库中寻找到经典的疾病和病患资料,这些方式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典型病案库中的多媒体应用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讲解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这一节内容时借助经典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案例,同时将多媒体教学中胎儿到生后血液循环状态及变化动态显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内容形象、直观、易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而且也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男生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儿科的内容相对琐碎,尤其是儿科基础部分,如婴儿喂养等,还是青年人的医学生根本没有生活经验,以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总体上男生的儿科学成绩均较女生要偏低一些。从对建立儿科典型病案库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发现不仅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比较考校临床思维的病案分析题上,其得分也有一定提高。由于女性在形象记忆方面要高于男性,所以经过典型病案库在学习中的应用,女生的成绩提高较男生要高,尽管如此,男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3.2典型病案库的建立提高了教师的带教水平,学生对这一方案的实施普遍满意
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不仅要求在临床中积极收集典型病患,同时病例资料的完善需要得到患儿、患儿家长的理解及配合,所以要求收集资料的医师、教师与这些病患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临床带教中可以让学生看到优良的医德医风和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了学生对临床工作和目前紧张的从业环境的紧张感。并且一个优秀的典型病例要求教师在收集完毕病患资料后,还要将这一病例所包含的知识点予以梳理,同时完善、整理及合理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将典型病例与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对典型病例进行适当的编撰,并紧扣病例设置问题,对病例灵活应用,让学生通过典型病例提示的浅显易懂的临床症状,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恰当的地方和恰当的时间列举案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临床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必须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病例适时进行临床见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临床病例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完小儿腹泻及补液后,对于学生普遍认为的液体疗法不好掌握。带教教师选择了几例典型的秋季腹泻伴不同程度脱水的病人的病例进行见习及讲解,从不同程度脱水病人临床表现的展示和观察,根据病人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制定补液方案,让学生亲临其境地参与到病人的诊疗活动中来,同时将他们制定的方案和典型病案中的诊疗方案进行对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5]。从总体上,进一步提高了不同层级医师的带教水平,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一点,从笔者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上也有明确体现,大多数学生对该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并应用于教学中都选择了满意和十分满意。说明它符合当前医学教育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总之,儿科学教学内容琐碎,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医学教学,以知识灌注为主,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儿科病员的特殊性,往往在理论知识学习及见习过程中并不能及时见到和所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患。儿科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基本直观接触到相对典型的病例,提高了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并对这一教学上的特色项目作出了满意的评价,适合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书玉, 石文惠, 王瑛,等.教学医院教学矛盾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医院管理, 2005, 3(3) :38-39.
[2]贺建军. 强化临床实习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3-34.
[3]王大文,戚听,衣桂花.P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4):379-480.
[4]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1.
[5]何玲,夏晓玲,施丽斌.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4-136.
(编辑:陈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