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

2015-12-29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

曹大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实践探索,传承自身固有的创新创业遗传基因,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分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给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实践启示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践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与社会、企业、政府等层面各部门、各因素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运用生态系统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助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对于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有很多启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经过实践探索,在创建创业型大学过程中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极富特色,给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启发和思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完整地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无机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环境,包括光、热、水、空气及生物等因子。生物因子之间、非生物因子之间以及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

以生态系统观为指导,把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到推动、制约和调控等作用的各种影响元素称为生态因子,各个生态因子因相互作用链接成一个有机体——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单个的,也是综合化的,多因子共同作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创业型大学为基本发展目标,创新创业受教主体大学生与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知识传递、理念交换、制度保障等相互共存,相互促进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1]。生态因子综合化的共同作用维持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运行,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各生态因子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简言之,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大幅度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与开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

(一)创新创业遗传基因因子

1.“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白手起家,不等不靠,依靠抱团发展的自主精神,艰苦创业,造就了一个个商界的奇迹,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有人把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敢”精神,即敢为天下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敢于创新。温州人精神既是温州历史发展的精神财富,也是温州人群体创业的集体智慧结晶。学院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承温州人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坚忍不拔的毅力、拓荒精神和团队精神。

2.学院固有的创新创业基因。学院50多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学院最初是一所技工学校,经过创业发展,1999年校企改制创建高职院,2014年学院在全省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获第一名,学院秉承特有的创业精神,一步一个台阶,创新发展。此外,学院借助资本运营的经营理念,建立自主经营的办学模式,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在多领域和产业进行实践探索,整合资源,资产重组。[2]学院的创业历程及创业精神是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遗传因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组织机构因子

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2003年,我院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工程,成立创业孵化中心,继而建设成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业园还赢得温州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为学院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便利。

为全面推开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专门成立创业学院以及研究所,配备专职教师,整合、组织、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全面负责创新创业的知识普及、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开展。

学院利用校企一体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学院与温州市教育局合作共建温州市人才市场,定期组织学生就业体验;校内企业浙江思珀整合传媒公司、黎明眼镜店、天一角酒园有限公司等,为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锻炼便利。

(三)实践平台因子

创建三大园区,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学院以培养创新创型人才为目标,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高校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良性互动,以学院为依托,建设集真实性生产、职技实景性教学、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创新和实践平台“三大园区”,即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

浙江创意园是与温州报业集团共建,目前入驻企业38家,以文化创意为主线,向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动漫创作等多个方向拓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2014年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也落户浙江创意园。学院设计类专业师生以此为平台,在园区建立工作室,与入驻企业共同开展创业活动和专业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例如,“广告人”职业培训班是在此平台上形成的一个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入驻浙江创意园的思珀整合传媒公司合作,在学院创意类专业学生中挑选组建,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学习内容,师资是思珀公司等广告策划企业,重点提高学生“广告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是与温州市科技局共建,目前有15家中介机构及政府服务平台入驻,是全国首个提供专利、版权、商标“一站式”服务的知识产权园,即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所有类型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所有环节的全方位服务。园区在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产学合作,实践探索高职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学院工科学生为主,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组建专利工程师班,学习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均为园区机构的技术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专利工程师1 600余人。

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主打软件外包和网络建设服务,重点建设为特色化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以该园为实践平台,创建师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例如,致远工作室是学院师生共同经营管理,整合学院专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商务平台、软件设计等方面开发和运营服务。

(四)教育因子

1.“金字塔”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发挥校企联合改制的独特优势,通过与主管单位、自办企业,及引入校企业实现“校企一体”办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字塔”式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全面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到成功创业团队和创业精英培养。如图1所示。[3]

图1 “金字塔”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2.分层递进实施教育

学院对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准确定位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不是让人人都去自主创业。[4]学院采用分层递进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即普及教育、精英教育与项目孵化,推广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1)普及教育。学院专门成立创业学院,推出《就业与创业》、《KAB创业基础课程》等课程,全校范围推广创业教育,普及创业知识、培训创技能。

(2)精英教育。在创业教育得到普及的基础上,选拔一些具有创业热情和意向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训练创业技能;制定创业计划书,通过到企业体验的方式,了解市场运行。

(3)项目孵化,打造创业之星。在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基础上,挑选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学院聘请企业名家指导,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也加大扶持,推向市场,打造创业之星。

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多元化资源汇聚机制

创新创业生态因子所提供的各类资源以一定的方式汇聚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并以一定的方式循环流动,成为创业活动成长的助动力。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整合校内及社会各种资源,建成“三大园区”,即知识产权服务园、浙江创意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打造高新技术平台,建有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姚建铨院士工作站、现代制造与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引企入校,引入浙江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公司40多家。这一资源汇聚机制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促成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突破,保证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基于“政、产、学、研、市”一体化平衡调节机制

学院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市”五位一体化办学特色,利益共赢,协同育人,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平衡调节作用。学院遵循市场规律,以行业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优势,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借助高校人才高地,为地方及行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利用高校高新技术平台和科研机构,以项目为纽带,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合作交流。学院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在政策、资金、创新平台、实践载体等方面得到各方扶持,创新了人才培养渠道,保证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政、产、学、研、市”五位一体化办学实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各方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平衡作用。

四、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践启示及思考

(一)原理:教育生态系统观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一项有生命力的组织活动,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生态系统工程。创新创业主体与其支撑体系及创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每一个因子都有助于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因子功能之和[5]。创新创业理念在课堂内外全方位渗透,有效地融入课堂、课程和教材等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部门协同合作,对校内资源有效整合,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各种支持。此外,高校还要联合校外各方社会力量,调动、汇聚各种资源,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技术、实践平台等服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整体功能。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成功后,反哺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带动学弟学妹共同创业,服务社会发展。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良性系统。

(二)模式:面向全体、基于专业、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由“创新”、“创业”和“教育”三要素组成,是一个复合概念。“创新”与“创业”都强调原发性、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育”层面,两者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6]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并非人人都去创业。基于理念的认识与解读,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每一位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学习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育”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引导全体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自觉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其次,专业教育是基础,通识教育是创新创型人才的根基。因为人的创造性不是一种技能,是无法传授的,是通过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熏陶和教化,在潜移默化中生成。[7]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更深地依赖专业教育,全面渗透到职业教育当中,实现创新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要以通识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和职业发展持续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和谐统一。

(三)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实现生态链条之间良性、协同、共生、和谐发展,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的可持续循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唯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联动多方力量,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如何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本研究的个案给以启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育人,即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沟通与融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促使学校、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达到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8]高校应面向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激发企业与高校主动开展合作的动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政府的统筹引导作用,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专业机构,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做到教学性生产与生产性教学相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刘振亚.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80.

[2]何向荣.校企一体创新创业——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50年发展历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

[3]何向荣.以机制创新为内核,开辟创业教育新模式[J].创新创业教育,2010(3):13.

[4]贺星岳.浙江工贸职技学院:创业教育并非让学生都自主创业[N].中国教育报,2013-06-11(5).

[5]陈少雄.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65.

[6]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03-14(11).

[7]马林.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EB/OL].(2012-04-16)[2014-12-11].创业教育网. http://chuangye.cyol.com/content/ 2012-04/16/content_10025339.htm.

[8]邱开金.产教如何才能水乳交融[N].中国教育报,2014-03-03(07).

(责任编辑:台新民)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cosystem of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CAO Da-hui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n inherent genetic inherit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building practical platforms, carrying out layered progress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ak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and advances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gives some practical inspiration and experience to colleges for educating innovation talents.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practice

作者简介:曹大辉,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4-01-18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5.02.005

文章编号:1672-0105(2015)02-0017-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7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