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城市化程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015-12-29任一波,葛国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化心理健康

不同城市化程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任一波葛国宏1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浙江宁波315012)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化;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No.ZMZC2013046)

通讯作者:葛国宏(1986-),男,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毕生发展心理的研究。

城市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此种老年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居老人〔1〕,即为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妥善的养老安排或更方便地照顾子女和孙辈或更方便地被子女或孙辈照顾,从农村或其他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另一种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中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老年人〔2〕,此类老年人基本上为被动型,不论其希望或是不希望,城市化进程都不可能因此而加速或停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老年村民”变成“老年市民”〔3~5〕。本研究考察不同城市化程度区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宁波市农村区域、农村转城市过渡区域与城市区域两个社区共300名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问卷测量,发放剔除没有按照要求填写的问卷和不满足测谎要求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3份(61%),男73名(40.0%)、女110名(60.0%);农村69名(37.7%)、农转城65名(35.5%)、城市49名(26.8%)。

1.2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人口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和孙辈依赖情况进行调查。工具如下:①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区域等。②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6,7〕,包括自我、情绪、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5个维度,共68 道题(包括3道测谎题),评价每一项目所描述的情况与自身的符合程度,从不同意到同意4点计分,1表示不同意,4表示同意,总分为 5个维度得分之和。5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75~0.95,各项目与对应分量表及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76、0.73~0.92(P<0.001),重测信度为0.71~0.9,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

1.3方法按照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试统一,指导语统一,集体实施测量,为保证客观性,问卷不记名,在被试完全明白如何操作时开始测量,文盲老年人在主试的帮助下完成问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总分(198.7±24.1),心理健康各因子自我、情绪、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5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38.09±4.86)、(49.37 ±16.68)、(53.57±9.39)、(33.46±4.74)、(25.74±5.52)分;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

2.2区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见表1。进行2(性别:男,女)×3(区域:农村,农转城,城市)的组间设计,其中因变量指标为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因子和“自我”因子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F(1,177)=8.274,P<0.01;F(1,177)=5.584,P<0.05〕,即女性的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社会适应”因子、“情绪”因子和老年心理健康总分具有区域效应〔F(2,177)=5.659,P<0.01;F(2,177)=2.449,P<0.05;F(2,177)=2.794,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社会适应水平、情绪体验水平和老年心理健康水平上,城市区域显著优于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而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认知功能”因子的性别×区域交互作用显著〔F(2,177)=2.775,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控制性别变量,在男性水平上无区域效应,而在女性水平上“认知功能”因子存在边缘区域效应〔F(2,177)=2.731,P=0.070;F(2,177)=2.942,P=0.057>0.05〕,且城市区域显著优于农转城区域和农村区域,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区域变量,在农村区域水平上,“认知功能”因子存在“性别效应”〔F(1,177)=5.540,P<0.05〕,且男性显著优于女性;在城市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在其他两区域水平上不存在差异。

表1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区域与性别分析 ± s)

1)P<0.05,2)P<0.01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就业创业

第一作者:任一波(197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就业创业研究。

3讨论

李娟等〔8〕发现男女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男性在情绪、社会适应、自我、认知功能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的人际分显著高于男性。岳春艳等〔7〕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在情绪、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本研究与李娟等〔8〕和岳春艳等〔7〕研究结果有差异,相比之下,较接近于岳春艳等〔7〕研究成果,原因一是李娟等〔8〕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城区老年人,岳春艳等〔7〕研究对象涵盖城市和农村,但不包括农转城区域,原因二测量工具不同,本研究测量工具为中科院李娟等〔6〕近年标准化的专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问卷,信效度较高,但真实情况尚需进一步大规模调查。产生差异的原因还可能是本研究选用城市老年样本较小。

本研究结果说明农转城区域虽然外界环境变得更加接近城市环境,但是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加接近于农村环境,心理城市化难以跟上建设城市化,两级差异值得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城市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较丰富,信息源较多,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城市老年人的性格开朗,所以适应能力比农村老年人强。而农转城区域的老年人相比于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老年人,个体情绪状态更加不良,心情更加不愉快。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原本稳定的居住环境,有些老年人还面临着搬迁,外界较为复杂的环境难免对其造成影响,难免造成心情低落。该条件下总体上农转城区域老年人更接近于农村区域老年人,但其置身于新城之中,生活各方面受到城市化的各种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复杂性及特殊性,应引起关注。

4参考文献

1李珊.城市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的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71-4.

2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8;22(6):89-94.

3Kelch-Oliver K.African American grandchildren raised in grand parent-headed families:an exploratory study〔J〕. Multic Iss, 2011;19(4):396-406.

4Pfeifer SK,Sussman MB.Families:intergenerational and generational connections〔M〕.Haworth,1991:78-56.

5Mueller MM,Elder Jr GH.Family contingencies across the generations:grandparent-grandchild relationships in holistic perspective〔J〕.J Marriage Family,2003;65(2):404-17.

6李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56-60.

7岳春艳,王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53-5.

8李娟,吴振云,许淑莲.北京市城区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336-8.

〔2013-11-20修回〕

(编辑安冉冉/张慧)

猜你喜欢

老龄化城市化心理健康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