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影像”学科发展对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及策略
2015-12-29段小艺,徐贵平,强永乾等
“大影像”学科发展对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及策略
段小艺,徐贵平,强永乾,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 西安710061)
摘要:构建大影像学科建设平台,实现影像医学各专业间技术融合是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改革我国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实现学科整体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体会,浅谈“大影像”发展趋势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及策略,希望对提高影像医学研究生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影像医学;学科发展;研究生培养
收稿日期:2015-03-29
作者简介:段小艺(197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功能与分子成像研究。E-mail:duanxy@mail.xjtu.edu.cn
DOI:10.13555/j.cnki.c.m.e.2015.04.018
中图分类号:G643
Requirements and Strategy of Large Imag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for Medical Imaging Graduate Students
DUAN Xiao-yi, XU Gui-ping, QIANG Yong-qian, GUO You-min
(Radi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Building the large medical imaging platform, and making th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ar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Moreover, to reform the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将对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产生重要的影响,超声诊断学研究生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整体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让慕课的开放精神照进高等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14-03-20(02).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3.
[3]赵慧杰. 大数据背景下MOOC重构大学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29-30.
[4]于琦,贺培风,袁永旭,等. MOOC的发展及其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启示[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7):8-12.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曹丽琴,李治江. 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应用探析[J]. 大学教育,2015(2):163-164.
[7]沈婉婷,范风云,毛孙忠. 浅谈医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J]. 大学教育,2015(2):152-153.
[8]金陵. 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9]罗娜,王凯玲,辛明志,等. 微课程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62.
[10]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 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3(4):817-820.
(编辑:陈新东)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o train the high level of talent and the compound professionals are the primary tasks of reali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drawbacks of existing graduate training mode, and discuss training aims and tactics beneath this “large image” trends, with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 and the hope of helping teachers to improve medical imaging graduate students’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Subject development;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普通放射、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以及介入在内的多个亚专业。近些年,各个亚专业新兴的影像技术层出不穷,以PET-CT为代表的医学影像融合技术飞速发展、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在医院广泛使用,使各个亚专业间交流日渐密切,“大影像”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影像”强调的是影像学各专业间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有利于各种影像技术之间的选择优化、信息互补,实现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密切结合,是现代影像医学发展的趋势。在此趋势的推动下,构建大影像学科发展平台,培养宽基底、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笔者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影像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供同行探讨。
1加强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使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就医人群数量不断增多,对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随着影像医学设备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医院及医疗机构逐步认识到影像学科发展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对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全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影像学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成为制约医院中长期发展的瓶颈之一。影像学新理论新技术发展迅速,通过本科生教育,已经无法全面系统地讲授这些影像学最新的理论与知识。因此,构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储备,向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才能逐渐缓解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促进医院发展。
相对其它临床学科而言,影像医学涉及知识范围更广、实践性更强,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掌握各种临床和各影像亚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不管是影像医学专业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科研型(科学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是成为影像学科医师。因此,如何让研究生在较短的学习期间,充分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临床工作能力,是对当前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严峻挑战。
2我国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主要依靠研究生临床轮转计划保证完成。各学校临床轮转计划、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及要求不完全相同,这与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向和目标及导师的要求有所差别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影像学专业,传统影像(包括X线放射、CT、MRI)、超声、介入、核医学等都是独立运行的科室,甚至专业内还有更细的划分,并未搭建大影像学科发展平台。一方面,各专业、各导师独立招生、独立培养,由导师指定理论学习内容与临床实践范围,决定研究方向,期间的考核也由各亚科室或导师独立完成,研究生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授课学习内容与临床技能培训。在这种传统分专业的培养模式下,尽管安排研究生在影像学各亚专业轮转学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与考核机制,研究生对本亚专业外其他影像专业缺乏学习热情,轮转效果不佳,由此培养出的研究生知识面窄,临床技能局限,水平参差不齐,不符合“大影像” 学科发展与人才储备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分专业培养模式限制了研究生科研发展方向,不利激发研究生探索与追求创新的热情,由此产生的科学研究水平亦不高,成为制约大影像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3应对策略
3.1立足大影像,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
大影像的学科发展趋势,对影像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不仅要熟知各亚专业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而且能够综合运用各影像学知识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在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计划时,一定要立足于大影像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不能只专注于某一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伴随新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新的培养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此类研究生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临床技能为主,同时还应培养其主动思考、独立分析与开拓创新能力。医院PACS的广泛使用,使影像学科各专业间图文报告可方便调取与阅读,为研究生临床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1]。基于此,可以改变既往仅局限于专业内部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大影像”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以循征医学为背景,以PBL教学模式为手段,密切结合临床的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借助现有平台自己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终获得自身的提高[2-3]。
3.2搭建大影像学科平台,加强导师带教团队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4]。导师对研究生在校课程的选修、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再到科研选题、开题及实验过程,最后到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每项工作,都必须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导师,不但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而且要从事繁重的临床工作及其他任务,需带教的研究生数量较多,从而缺少足够的精力对每位研究生进行全程的悉心指导,显然,仅靠导师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搭建大影像学科平台,组建研究生导师带教团队,成立研究生培养小组,并且通过各亚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管理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作者所在医院大影像学科涵盖放射、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PET/CT,组建了大影像导师队伍,研究生实行统一招生与统一培养。例如,该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按计划在各影像科室轮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轮转结束后,按照统一标准,由大影像科统一考核合格后方能通过,从而保证每位研究生毕业时,临床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加强研究生临床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科室内专门设有主管研究生教学的主任,成立了临床带教教师团队和研究生学习小组,每周定期开展英文文献阅读交流、病例讨论、课题汇报等学习活动,互相交流经验。在此平台上,师生交流增强,研究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仅加强了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也锻炼了演讲和表达技巧。此外,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他们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而提高研究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作者及所在团队也积极开展学科内以及学科间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基金撰写与课题研究,鼓励发表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拓宽研究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激发主动寻求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运用创新性思维独立解决临床与科研问题的能力。
3.3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质量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保障研究生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5]。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导致影像医学各专业研究生考核方法与标准不一,甚至导师之间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结果偏主观性,缺乏量化评价指标,这种考核机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创新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影像学发展趋势。作者所在单位最新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依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做到了方法统一、结果客观。例如,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理论与技能考核为主,通过考察研究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掌握与正确运用的能力、实践操作水平、诊断报告书写与病例随访等,评价研究生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对于科研能力考核,则以研究生对本专业发展趋势与前沿研究领域的理解、课题设计与文章撰写能力、文章发表数量及质量等为评价指标。以上考核指标均按照权重进行量化评分,总分作为评价研究生临床与科研水平的客观指标。
4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水平。每所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影像医学包含多个亚专业,既往研究生培养多局限于各亚专业内部,阻碍了学科整体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大影像融合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医学影像各亚专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促成了影像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与考核机制。希望通过改革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质量,促进大影像学科整体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鹏,邱维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网络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3-194.
[2]马丽萍,徐晓璐,朱嘉琦,等. 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J].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38-40.
[3]鲜军舫,王振常,燕飞,等.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初探[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4):577-579.
[4]李咏梅,罗天友,吕金发,等. 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57-159.
[5]张新芳,冯东福,苏震东,等.关于改进研究生后期培养评价指标的研究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6(7):668-670.
(编辑:陈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