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UA、Hcy、LPA水平变化
2015-12-28郝秋艳郭菊秋
郝秋艳,宋 晴,常 瑜,卢 新,郭菊秋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4000;2.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医院内科,河北唐山063100)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UA、Hcy、LPA水平变化
郝秋艳1,宋 晴1,常 瑜1,卢 新1,郭菊秋2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4000;2.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医院内科,河北唐山063100)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98例,中青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8例,检测2组的UA、Hcy、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UA、Hcy、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高UA、Hcy、LPA血症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UA、Hcy、LPA水平升高,UA、Hcy、LPA可能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因素。
脑梗死;尿酸;半胱氨酸;磷脂酸类
中青年脑梗死是指发生在18~45岁中青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前7 d为急性期。近年来脑梗死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2.7%~14.0%[1]。面对脑梗死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必须针对病因,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治疗,以降低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中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或公认而又具有潜在风险的卒中危险因素即新型危险因素,日益得到关注。代谢因素中的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类中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高UA血症为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2]。血液中的Hcy增高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因素,并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3]。LPA作为脑梗死早期的标记物,对脑梗死起预警作用。本研究对98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98例中青年健康体检者对照,旨在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及防治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98例,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7~45岁,平均(38.37± 3.12)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 h内入院,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4],并于24 h后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占位和血管畸形、近期使用过影响Hcy水平的药物(如维生素B6、叶酸、抗癫痫药物等)及出院诊断为非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给予相应的治疗。另选择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者(对照组)98例,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6~45岁,平均(36.78±3.01)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全部受试者均避免高嘌呤、高脂饮食,空腹12 h,于清晨取血送检,UA采用酶法经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cy、LPA采用上海荣盛生物制剂厂生产的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检验指标诊断标准 UA正常水平为112~352 μmol/L,男性 UA≥420μmol/L、女性 UA≥360 μmol/L为高 UA血症。LPA正常水平为0~3.0 μmol/L,LPA>3.0μmol/L为高LPA血症。Hcy正常水平为5~15μmol/L,Hcy>15μmol/L为高Hcy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UA、Hcy、LPA水平比较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血UA、Hcy、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UA、Hcy、LPA水平比较(n=98,±s,μmol/L)
表1 2组UA、Hcy、LPA水平比较(n=98,±s,μmol/L)
UA Hcy LPA对照组组别269.84±59.82 11.42±4.18 1.97±0.48中青年脑梗死组 393.44±96.37 20.57±5.93 3.68±0.79t10.787 12.485 18.313P0.000 0.000 0.000
2.2 高UA血症、高Hcy血症、高LPA血症发生率比较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高UA血症、高Hcy血症、高LPA血症发生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高UA血症、高Hcy血症、高LPA血症发生率比较(n=98,例数,%)
3 讨 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脑卒中是我国的首位死亡原因[5]。过去20年中,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年平均增长率为8.7%,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亦不断攀升,加强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是最有效防治途径。因中青年脑梗死的特殊性,发病机制较老年患者更为多样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所以对新型危险因素的关注度日益升高。
UA 20%来源于食物中的嘌呤,80%是体内代谢产生的嘌呤,其升高与嘌呤的过量合成和肾脏对UA的排出减少有关,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联。所以,对高UA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可降低UA水平,减少梗死发生。UA升高,促进生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氧自由基,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UA结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参与炎性反应,血管内斑块形成,导致血栓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UA水平及高UA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李时双等[6]的研究结论一致。
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合成酶的基因型改变及其辅酶维生素B12、供体叶酸缺乏,使酶活性降低,造成Hcy增高。营养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故高Hcy患者,补充维生素B6、B12及叶酸,能降低Hcy水平。Hcy升高参与脑梗死形成的主要原因[7]:①高Hcy血症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引发细胞凋亡,使血管内产生硬化斑块;②引发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合成与代谢异常;③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快速增殖,从而参与血管壁的重构过程;④造成血小板与凝血功能异常,促进血栓素的生产,容易产生血栓等病理生理性改变,最终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发作与复发。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患者,二者协同作用,通过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相互影响,对血管系统造成双重损害,致卒中发生率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Hcy水平及高 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侯新垓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Hcy不仅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脂肪代谢动脉斑块发生的重要因素,最终通过各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9]。
LPA是结构简单的甘油磷脂,是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活化所产生的中间产物,是血栓早期释放物,帮助启动凝血过程,诱导血管壁炎性反应,导致斑块破裂,栓子形成,脑梗死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LPA水平及高LPA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谭莹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血浆LPA浓度越高,发生血栓甚至梗死的概率越大。高文伟等[11]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A增高,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可能性增加,说明LPA的预警意义,并说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是合适的。故LPA能预警脑梗死危险性,可以抓住微血栓早期干预时机,提高脑梗死防治疗效。
综上所述,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UA、Hcy、LPA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B6、B12及叶酸降低Hcy,低嘌呤饮食及降低UA药物治疗降低UA,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LPA,预防脑梗死发生,控制脑梗死进展。
[1] 李海平,李威,王红艳.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3):313-315.
[2] 阙永康,杨大金.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 (12):912-913.
[3] 赵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1007-100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 Banecka-Majkutewicz Z,Sawula W,Kadziński L,et al.Homocysteine,heat shock proteins,genistein and vitamins in ischemic stroke--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Acta Biochim Pol,2012,59(4):495-499.
[6] 李时双,陈大伟,王建昌,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376-379.
[7] 罗国刚,韩建峰,王琳,等.血浆同型半肌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3):123-127.
[8] 侯新垓,朱帆.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 (3):207.
[9] 李晔,陈雪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男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2,27(11):969-971.
[10] 谭莹,曾靜,王磊.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MP-9和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20-21.
[11] 高文伟,刘小霞,王惠珍.溶血磷脂酸对卒中的预警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1):61-63.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43.33
B
1007-3205(2015)03-0313-03
2014-11-05;
2014-11-19
郝秋艳(197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