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袋对猪胴体预冷损耗、温度及部分肉品性状影响

2015-12-28

猪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冷胴体套袋

(1.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天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 830000,3.库尔勒市畜牧兽医局,新疆库尔勒 841000)

套袋对猪胴体预冷损耗、温度及部分肉品性状影响

时美英1,2,彭宏刚3,徐泽权2,王子荣1*

(1.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天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 830000,3.库尔勒市畜牧兽医局,新疆库尔勒 841000)

选取36头屠宰体重为110 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冷却时间(2、4、8、12、18、24 h)对套袋与未套袋胴体的预冷损耗、温度和部分肉品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却2~18 h类别中,未套袋胴体的预冷损耗显著升高(P<0.05)。冷却8 h时,套袋的胴体预冷损耗开始明显升高(P<0.05),随后变化趋于平稳,当冷却24 h,预冷损耗再次升高(P<0.05)。冷却4 h时,未套袋与套袋胴体的嫩度明显升高(P<0.05)。冷却12 h时,套袋胴体L*值高于冷却2 h(P<0.05)。在冷却8 h时,未套袋的a*值比冷却2 h高(P<0.05)。冷却2~18 h中,套袋胴体的菌落总数与未套袋的变化趋势相似,冷却12 h时,未套袋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有所下降(P<0.05),随后变化趋于稳定。未套袋与套袋胴体相比,在冷却4~24 h中,未套袋胴体的预冷损耗明显比套袋高(P<0.05),冷却12 h时,套袋胴体的L*值高(P<0.05),冷却12~24 h中,套袋的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比未套袋的高(P<0.05),但菌落总数小于10-4CFU/g,仍属于新鲜肉。研究得出:在冷却2~24 h期间,套袋可以有效降低预冷损耗,从节约能源和部分肉品性状上考虑,利用套袋方式冷却猪胴体,冷却时间为4 h更适宜。

冷鲜猪肉;冷鲜猪肉;胴体预冷工艺;肉品性状

冷鲜肉,又称冷却肉(chilled meat),是严格按照检疫制度宰杀后的温热胴体,迅速将其温度降至0~4 ℃,并在后续的分割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处于不超过7 ℃的冷却链控制下的生鲜肉[1]。冷鲜肉因肉嫩、味道鲜美、卫生等特点,优于热鲜肉和冷冻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但是,因宰后猪胴体进入冷却阶段后,会引起预冷损耗,也给屠宰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2]。为此在保证冷鲜肉品质和肉的出品率上,研究人员对宰后胴体二段式冷却[3]、喷淋[4]和涂膜[5]等方式来降低胴体预冷损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有些屠宰企业因条件有限,这些方法实际生产中很少被利用。因此,在满足生产企业现实条件的前提下,减少胴体预冷损耗,是企业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套袋胴体冷却是利用食品级的塑料薄膜袋将胴体套于袋内进行冷却,方法较为简便,主要目的是降低预冷胴体水分损耗。本试验采用一段式冷却方式,利用套袋方式对预冷后胴体预冷损耗和温度,以及部分肉品性状进行比较,以期找到套袋冷却方式的最佳预冷时间,为胴体套袋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样品来自新疆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遗传基础相似,性别相同。110 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36头,禁饲供水24 h后屠宰,将猪胴体移入预冷间,其中18头猪胴体分别套有保鲜袋,作为试验组,18头猪胴体没有套保鲜袋,作为对照组。预冷间的温度:0~4 ℃,风速:3 m/s,湿度:75%~85%,分别预冷2、4、8、12、18、24 h。测定猪胴体预冷损耗、胴体温度、水分和pH,分割后取背最长肌,测定剪切力,菌落总数和肉色。

1.2 研究方法

预冷损耗:宰后生猪去掉头、尾、内脏(保留肾和肾周脂肪)、生殖器官后,预冷前重量为W1,在预冷间规定时间冷却后,胴体重为W2。

预冷损耗=(W1-W2)/W1×100%

胴体温度和pH:利用德图testo 205 pH计进行测定,将探头插入左半胴体的背最长肌处的肌肉中,使仪器探头完全被肌肉包住,待读数稳定后,取值。

水分:采用RLS-2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进行测定,将仪器探针插入胸椎处背最长肌处,按照使用说明方法进行测定,读数。

肉色:猪胴体分割后取背最长肌,截下约为1 cm厚的肉片,将其修整至可全部铺满整个比色杯,置于色差仪上测定L*、a*、b*,记录读数,旋转比色杯,再次记录读数,重复3次测其结果取平均值,即为该样品最终结果。

剪切力:取背最长肌,将试样肉表面附着的脂肪除去,切成(3×3×5)cm的肉块后在恒温水浴锅中92 ℃水浴加热,当肉块中心温度达到70 ℃时,取出肉块冷却至室温,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取样器顺肌纤维方向取(1.27×1.27×5)cm的肉块,做3个重复。用TA.XT.Plus物性仪的使用说明操作,记录肉块的剪切力值,计算平均值。

菌落总数:参照GB/T 47892—2010的方法测定。

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通过SPSS18.0的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冷时间长短对胴体预冷损耗和温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冷却2~18 h中,对照组的预冷损耗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当冷却24 h时,预冷损耗增加不显著(P>0.05)。在冷却2 h和4 h时,试验组的预冷损耗没有明显变化,而冷却8h时,预冷损耗出现明显升高(P<0.05),随后冷却至18 h过程中,变化幅度不明显(P>0.05),当冷却24 h时,再次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的胴体温度随着冷却时间增长,呈明显下降(P<0.05)。冷却前12 h中,试验组胴体温度显著下降(P<0.05)。当冷却24 h时,试验组的胴体温度再次下降(P<0.05)。在冷却4、8、12、18、24 h时,对照组的胴体预冷损耗和温度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

2.2  预冷时间长短对胴体pH的影响

pH的大小表示肉中酸度的高低,也是检验肉的新鲜度的指标之一。由表2可知,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猪肉的pH逐渐下降,冷却4 h时,试验组的pH显著下降(P<0.05),冷却8 h以后,pH变化趋势平稳,当冷却24 h时,pH略有升高。对照组在冷却前8 h中,pH显著下降(P<0.05),随后pH变化趋于平缓。

2.3  预冷时间长短对胴体水分和剪切力的影响

在冷却时间2~8 h中,对照组水分呈明显的下降(P<0.05),随后变化趋于稳定。试验组的水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在冷却24 h时,试验组的水分含量出现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冷却4~24 h时,试验组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是表示肉的嫩度高低的主要指标,剪切力高则嫩度低,反之则高。由表3可见,在冷却4 h时,两组的肌肉剪切力均显著下降(P<0.05),随后趋于平稳。在2~24 h冷却过程中,两组的剪切力没有明显差异。

2.4  预冷时间长短对胴体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菌落总数的高低是表征肉的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在冷却时间为2~24 h内,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冷却12 h时菌落总数下降明显(P<0.05),随后变化趋于稳定。在冷却过程中,试验组的菌落总数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冷却12、18 h和24 h时,试验组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高于对照组胴体,差异显著(P<0.05);但是,菌落总数小于10-4CFU/g,仍属于新鲜肉的范围[6]。

2.5 预冷时间长短对肌肉颜色的影响

消费者对肉类食品选择的主要依据肉色的优劣,L*值,a*值和b*值分别代表肉的亮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由表4可知,冷却2~24 h中,对照组的L*值没有明显变化,而冷却12 h时,试验组的L*值明显比冷却2 h的高(P<0.05)。冷却8 h时,对照组的肌肉a*值明显比冷却2 h的高(P<0.05)。在冷却过程中,试验组的a*值和b*值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者相比,冷却12 h时,试验组的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值和b*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冷却时间长短对胴体预冷损耗和温度的影响

预冷损耗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猪胴体冷热交替,导致水分蒸发的结果。宰后新鲜的胴体温度较高,推进预冷间时,热胴体通过蒸发肌肉中水分来释放热量降低胴体温度,其水分的蒸发是不可避免的[7]31。本试验显示,随着冷却时间增加,预冷损耗逐渐升高,当冷却24 h时,试验组猪胴体的预冷损耗再次明显升高。这可能是随着冷却时间增大,冷空气逐渐进入胴体内部,胴体内部温度下降,胴体内部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导致预冷损耗升高。同时,试验组猪胴体水分的蒸发,胴体和塑料薄膜间的水分压增大,湿度升高,也起到抑制猪胴体水分蒸发的作用。本试验中冷却4~24 h过程中,试验组猪胴体的预冷损耗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冷却时间长短对部分肉品性状影响

宰后pH的变化是由于肌肉中糖原分解引起,生猪屠宰后肌肉中糖原进行无氧呼吸,发生糖酵解反应,产生乳酸增多,导致pH下降[8]。同时,当肌肉中微生物增多,与肉的内源酶共同作用下,肌肉蛋白质分解而产生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9]。本试验中冷却24 h,套袋猪胴体的pH略有升高。同时,因胴体进入预冷间冷热交替的原因,预冷损耗逐渐增多,将导致肌肉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本试验中套袋猪胴体比未套袋的水分含量高,这也与套袋胴体的预冷损耗比未套袋的低有关。

宰后生猪的肌肉经过尸僵和解僵逐渐达到成熟。在肉的成熟中,肌原纤维蛋白质正常降解,肌纤维小片化等,使得肉的嫩度明显提高[10]。本试验冷却前4 h时,剪切力呈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肌肉逐渐达到成熟带来嫩度升高。预冷时,水分渗出胴体表面的自由水增多,由于反射原因导致了L*值增大[11],因此,本试验中与预冷前相比,冷却的猪胴体L*值有升高趋势,而且,套袋与未套袋的猪胴体分别于冷却12 h和4 h的L*值明显高于预冷前,这可能是因为冷却中套袋的胴体温度比未套袋下降慢,水分蒸发量低,所以套袋的胴体表面水分更容易增多。又因套袋胴体的表面较高水分也营造了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之菌落总数升高[12],而未套袋的胴体的表面会形成一层干燥膜[7]20,这样不但延缓了肉中酶的活动,而且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这也是在本试验中冷却24 h时,套袋的猪胴体pH有所升高的原因。

表1 不同冷却时间中套袋对猪胴体的预冷损耗和温度的影响

表2 不同冷却时间对套袋猪胴体的pH、水分的影响

表3  不同冷却时间对套袋猪胴体的剪切、菌落总数的影响

表4 不同冷却时间下对套袋猪胴体的肉色影响

4  结论

在冷却2~24 h中,随着冷却时间增长,未套袋与套袋胴体温度、预冷损耗、水分和嫩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当冷却4 h时,套袋胴体的嫩度明显升高,预冷损耗和肉色没有明显变化,冷却8 h时,套袋胴体预冷损耗出现明显升高。冷却至后期时,套袋胴体的L*值有所升高。与未套袋相比,套袋胴体的预冷损耗低,冷却12~24 h时,套袋的胴体菌落总数较高,但未超出新鲜肉范围。因此,从部分肉品性状和能源节约来看,采用套袋方式冷却4 h更适宜。

[1] 孙京新,汤晓艳,周光宏,等.宰后冷却工艺对冷却猪肉肉色、质量分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8): 203-208.

[2] 黄小波,厉风华,马美湖.降低冷鲜肉预冷损耗的研究[J].肉类研究,2009(10): 43-49.

[3] 高淑娟,毛衍伟,王秀江,等.两段式冷却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0): 312-317.

[4] 张向前,李虹敏,徐幸莲,等.雾化喷淋冷却对猪半胴体干耗及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7, 28(7): 100-104.

[5] 李雪姣,马悦培,谌徽,等.无磷酸盐制剂对牛肉嫩度和保水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 2010(3): 109-111.

[6] 夏秀芳,孔保华.香辛料保鲜液与壳聚糖淀粉复合膜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07, 28(11):590-595

[7] 厉风华.冷鲜肉生产中胴体预冷工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0.

[8] Kim K H, Kim Y S, et al. Postmortem muscle glycolysis and mea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tact male Korean native(Hanwoo) cattle[J]. Meat Science,2000,55(1):47-52.

[9] Ruiz-Capillas C, Moral A. Sensory and biochemical aspects of quality of whole big eye tuna (Thunnusobesus) during bulk storage in controlled atmospheres[J].Food Chemistry,2005, 89(3): 347-354.

[10] 甄少波.待宰对猪应激及冷却肉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

[11] Dai S F, Wang L K, et al. Dietary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growth performance,meat quality and colour stability of broilers under heat stress[J].Br Poul Sci,2009,50(3):333-340.

[12] 胡文锦,瞿圣,符绍辉.不同预冷条件下白条损耗及菌落总数变化[J].肉类工业, 2014,(1): 19-21.

库尔勒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时美英(198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肉品质控制研究。E-mail:402071221@qq.com

王子荣(1963-),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肉品质控制研究。E-mail:wangzirong212@126.com

猜你喜欢

预冷胴体套袋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杏鲍菇真空预冷工艺优化研究
套袋
不同预冷方式对红提葡萄的预冷效果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