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痢疾与猪增生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2015-12-28岩宋光亮张弥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沛县痢疾菌素

蒋 岩宋光亮张弥申

(1.江苏省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沛县 221600;2.江苏沛县龙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沛县 221613)

猪痢疾与猪增生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蒋 岩1宋光亮2张弥申2

(1.江苏省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沛县 221600;2.江苏沛县龙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沛县 221613)

猪痢疾与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病临床诊断中较易混淆的两种疾病。临床上两疾病表现相似,给确诊带来诸多困难。近些年关于两种疾病的鉴别研究不断,然而,空洞的理论学说不能直观地显示疾病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猪痢疾与猪增生

痢疾 增生性肠炎 实图鉴别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黏液性腹泻为期为主。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劳森菌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在不同的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等。

猪痢疾与猪增生性肠炎是临床诊断猪病时较易混淆的两种疾病。临床上两疾病表现相似,给确诊带来诸多困难。近些年,关于两种疾病的鉴别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猪痢疾与猪增生性肠炎的不同临床表现。从而把两种疾病的复杂鉴别诊断简单化。

1 流行病学鉴别

(1)猪痢疾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我们随机抽检了近8年10例该病诊疗记录发现,6~9月份有7例,12、3、5月份各一例。这也说明温暖季节可能发病率要高些。猪痢疾在自然情况下,只有猪发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2-3月龄的仔猪;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大猪高;病猪及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发病,当出现应激因素,如转群、合群、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缺乏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化猪场转型,猪的饲养密度高,给本病的发生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2)增生性肠炎本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9月龄的育肥猪,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严重的。 但我们也随机抽检了近6年10例该病诊疗记录发现,9月份发病有5例。

2 临床症状鉴别

2.1 猪痢疾

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一般是先拉黄色或灰色稀软粪便,随着病情发展,便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出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伪膜。病猪精神不振、厌食及喜饮水、拱背、脱水、腹部卷缩、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慢性病倒,症状轻,粪中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

猪痢疾:病初拉黄色或灰色稀软黏便

猪痢疾:病情发展可见带血有光泽的粪便

2.2 增生性肠炎

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急性型:多发于4~12月龄的猪,主要症状为严重腹泻,出现黑色柏油样稀粪,一旦出现血便,死亡率增高。②慢性型:多发于6~12周龄的猪,猪群中有10%~15%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或昏睡;间歇性下痢,粪便稀软,呈糊状或水样,颜色深暗,有时混有血液;病猪贫血,弓背、可见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低于10%。③亚临床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发生轻微下痢,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生长迟缓。

增生性肠炎:患猪贫血,柏油状粪便

3 剖检变化鉴别

3.1 猪痢疾

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猪为大肠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慢性病例为坏死性大肠炎,黏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坏死常限于黏膜表面,肠内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3.2 增生性肠炎

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小肠末端50cm处和结肠的前1/3处,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黏膜表面湿润而无黏液,有时呈脑回样;有时邻近回盲瓣处的盲肠近心端也可见类似于息肉的病变,表现肠壁增厚、变硬;有些病猪可见回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浆膜下层或肠系膜水肿;急性病例可见回肠内有血凝块或尚未完全凝固的血液,外观似一条血肠;小肠内有凝血块,结肠内有带血液的粪便。

猪痢疾:病变在大肠,肠壁出血,系膜水肿

猪痢疾:大肠壁水肿、出血,黏膜表面附有纤维素伪膜

增生肠炎:病变在小肠,尤其回肠壁增厚

增生肠炎:病变在小肠,可见坏死性回肠炎

4 防治措施

4.1 猪痢疾

(1)预防

①引种风险,严格隔离检疫引进猪,可靠的猪群来源是安全的保障。

②阻止经人员、车辆、用具、器械等把感染源带入猪场。

③保持清洁、干燥的猪场环境并减少饲养密度。

④减少应激因素或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

⑤扑杀是消灭慢性猪痢疾的一种非常极端但必须经常使用的措施

⑥无有效疫苗进行免疫预防,药物预防选用痢菌净、新霉素、林可霉素亦有效。

⑦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能成功地控制猪痢疾

⑧通常在发病场将药物添加于饲料中预防效果较好。

(2)治疗

①急性感染猪痢疾的猪最好过饮水给药,因患猪口渴。

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猪最好注射药物。

③对治疗或预防猪痢疾有效的抗生素有:链霉素、杆菌肽、新霉素、泰乐菌素、庆大霉素、金霉素和林肯霉素等。

(3)猪痢疾根除

①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方式并减少饲养密度。

②空舍或有猪舍均应清扫、消毒。舍内无积水。

③如果一批刚出生的小猪发病,则应在断奶之后消灭本病。

④应制定有效的控制鼠类的措施,包括建筑物的修缮。

⑤应给所有的猪连续用药并保证所用药物是有效的。

⑥给药1周后,所有用于接触猪的饲料和粪便的设备工具均应清扫、消毒。

⑦投药期内,猪舍地面也应经常清扫和消毒。

4.2 猪增生性肠炎

(1)预防

①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和消毒。聚维酮碘或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是首选消毒剂。

②减少转群、运输、温度、湿度、密度及更换饲料等方面的应激;

③实行引种4周隔离制度,在隔离期内每月添加敏感的抗生素7~10d。

④国外已经研制并批准生产无毒菌苗,口服接种无毒活疫苗或肌肉注射灭活疫苗。接种前后各一周禁用抗生素。但目前国内尚未有此疫苗供应。

(2)治疗

一旦有猪发病,立即使用有效药物:如泰妙菌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金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在饲料中连续添加30-40ppm的泰妙菌素可有效防治本病的发生。但有研究表明,在生长阶段连续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大剂量使用,可降低猪对增生性肠病的免疫力。因此,感染前连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感染,但更重要的是同时阻止了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使猪变得更易感。因此,预防性投药应该通过阶段性使用治疗量(脉冲给药)泰妙菌素诱导免疫力,从而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泰妙菌素饮水,0.006%泰妙菌素,第一周连用2d,第2~3周不用药,第4周连用2d;饲料添加泰妙菌素预混剂30~40ppm,连续7d,间隔2周,再添加30~40ppm泰妙菌素预混剂,连续1周。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

泰妙菌素可能最敏感,按照100ppm混料饲喂;

恩诺沙星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连续使用一周以上;

20%泰乐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1000g,连续使用一周以上;林可霉素饲料中添加50~70g/t,连续使用一周以上;

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用0.1ml/kh,10%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用0.1ml;每天两次,连续3~5d;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猪场,采用以上药物治疗有时也会出现失败。我们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①采食量下降,因而药物的量不足。②按平均计算用药量,某些猪的用药量可能不够。③用药途径不合理,急性感染猪不能通过饮水或饲料获得治疗量的药物。④治疗时间太晚,即在疾病的后期用药效果不理想。⑤诊断错误,误诊为由沙门氏菌病、非特异性结肠炎、地方性TGE、胃溃疡引起的或与饲料有关的腹泻等。⑥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还没有记载,但也应考虑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1]陈正所,和平.猪增生性肠炎和猪痢疾混合感染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1,(3):43-44.

[2]林国信,刘定义,彭海军,等.猪增生性肠炎和痢疾混合感染的诊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11,(12):114-115.

猜你喜欢

沛县痢疾菌素
沛县对“夺命之窗”开展“拆、破、清”专项行动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常见羊痢疾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