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15-12-28/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区藏区酿酒

/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刘晓陈建

【导读】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已历经15年时间。本文回顾了这些年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区域内自然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路和解决方法。

2001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老营乡下马厂村第一个面积超过 33.33hm2的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的起步。阿坝、甘孜藏区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着力推动当地酿酒葡萄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四川藏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hm2,建成小金、金川、茂县、理县、丹巴、得荣和乡城等近 10个基地县,酿酒葡萄已成为产区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一、发挥生态优势,打造藏区特色产业

阿坝和甘孜藏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二半山缓坡地带海拔1200~2600m,人烟稀疏,少有厂矿,空气洁净;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气象条件与山东等葡萄产区类似,但不需要采取秋季埋土的防寒、防冻措施;土壤较肥沃,多为矿物质含量丰富的冲积土;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营养物质,特别是风味物质和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因此,相同管理水平下,本区酿酒葡萄的品质和产量普遍高于国内其他产区。

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四川藏区地域辽阔,地势复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小产区之间相距遥远,南北产地县之间相距超过 1000km,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零星分散,难以成片大规模种植开发。而各小产区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多处于旅游环线附近,即北有九寨沟旅游环线,南有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因此,产业发展不可能以量产规模为优势,而需要从质量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实施 “小酒庄、大产业”战略,将酿酒葡萄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培育和发展藏区特色酒庄产业是必然趋势。

二、做好基地规划,提高生产能力

一是基地规划要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酿酒葡萄基地县年降雨量为300~700mm,主要降雨集中在6—9月,其余月份气候干燥,峡谷风大,蒸发量高;尤其南部半干热河谷地区的年蒸发量甚至是降雨量的 5~6倍,对酿酒葡萄的生长威胁非常大。当地曾经流行过一种观点,认为区内雨水多,自然降雨就可以保证苗木存活,但生产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且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建立酿酒葡萄基地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水源和灌溉问题,如果没有水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发展酿酒葡萄基地难以成功。

二是基地规划宜选择地势开阔的缓坡地带。一般首选阳坡建立酿酒葡萄基地为好,以确保充足的光照。但无论朝向如何,以地势开阔为要。地势开阔的缓坡地带,土层相对肥沃,也有利于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促进小型机械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一些酿酒葡萄基地建立在陡峭的坡地上,土地利用率低,肥水流失严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最终导致基地走向衰亡。

三是基地规划要注意对土壤性质、结构的调查和筛选。该区域主要为高山峡谷地貌,土层质地大多由冰川期形成的冲积土和后期岩石风化土壤而构成,土壤中多含卵石和后期山体垮塌形成的碎石,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夜间保温效果好,是酿酒葡萄种植园理想的选择地。因此,规划建设酿酒葡萄基地时,应尽量选择在这种类型的土壤上建园,这对于保证酿酒葡萄品质十分关键。一些酿酒葡萄园建在谷底河边,以及一些沙壤土上,酿酒葡萄品质相对较差,酿出的酒也轻薄味淡,没有骨感和质地。

三、引进特色品种,落实品种区划,培育产品市场竞争力

过去的 10余年间,当地引进和种植发展的酿酒葡萄品种主要包括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霞多丽等。这些品种为当地酿酒葡萄产业早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各酒庄和企业主要的生产原料。但是,有的品种没有经过区试就大规模推广,3~4年后才发现产量太低,没有种植价值,给农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前些年大量种植的蛇龙珠;有的品种如赤霞珠,种植比例太高,导致品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为此,一要放宽视野,科学引进特色品种。当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没有严寒、盐碱、干旱、涝害等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在品种选择上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应该把握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引进一批酿酒葡萄的新品种、新株系,开展试验性种植和区试,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二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由于当地地势复杂,即使同一个品种在距离很近的不同地带,有效积温、气候灾害等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当地自然灾害主要有夏季的冰雹和秋季的早霜(雪)。以秋季早霜(雪)为例,10月中旬在酿酒葡萄采收之前如果出现雪灾,叶片受冻后将大面积焦枯,导致果实成熟度不够并最终影响葡萄酒品质。雪线出现的时间、位置与海拔高低紧密相关。酿酒葡萄种植区划要实地考察,确定合适的种植高度范围,避免因霜雪灾害而影响葡萄成熟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当地如果海拔超过 2500m,发生早霜(雪)灾害的概率就会很高,如在这个高度范围内种植晚熟的赤霞珠,风险就会比较大。

四、培育技术骨干,提高栽培水平,促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四川藏区酿酒葡萄基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应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专家”“技术骨干”“示范基地”三结合的方式,逐步培养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建立起技术交流合作与服务网络,使产区内所有技术问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栽培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苗木感染病毒,树体提早衰弱。当地种苗大多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非脱毒苗,感病现象比较普遍。主要病毒病包括卷叶病毒、沙地葡萄茎痘病毒、葡萄 A病毒等。感病种苗定植以后,树体生长缓慢,并且逐年衰弱,果实品质也较差,难以酿造优质葡萄酒。在冷凉地区,葡萄病毒病发展速度较快,对产区威胁较大,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建立新基地和繁育苗木时,需要对母株进行田间考察鉴定,筛选树体健壮、挂果较多、果实品质较好的植株作为母株。在做好母株优选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性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从根本上杜绝种苗病毒病问题。

二是架型比较混乱,枝蔓管理不规范。当地酿酒葡萄架型主要有单篱架和单十字“V”形架两种,架型不规范、不合理,有的横担缺失,枝蔓如同“编辫子”一样绑扎在钢丝上;有的横担位置过低,挂果部位距离地面太近,或者枝蔓随意搭在钢丝上,无法充分当地气候、光照等方面优势,并使得病虫害防治十分困难。建议对架型进行创新和突破,在行距1.6~1.7m的葡萄园采用单干双臂树形和双十字“V”形架栽培方法,上下横担长度统一为 40cm,使结果枝蔓分隔为整齐的两排;在两边钢丝上控制枝蔓间距为 15cm左右,并绑扎固定,确保枝蔓不相互缠绕,通风透光良好。在地势平坦、行距较宽,或者需要种植间作物的酿酒葡萄园,可采用高主干整形方法与“一字形”“厂字形”等平棚架型,这样可以空出更多土地用于种植间作物,改善幼龄葡萄园收益状况,促进广大种植户增收。

三是产量普遍较高,部分品种成熟度不够。常言道:葡萄酒是“七分种植,三分酿造”“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当地许多葡萄园都没有疏花疏果和控产栽培观念,葡萄树能挂多少就挂多少,结果往往是每 667m2产量超过 2500kg,果实糖度达不到23%的最低要求,给后续的收购和酿造带来较多问题和矛盾。以赤霞珠为例,每年 10月下旬正常采收期间,80%以上果实穗梗还没有木质化,尽管糖度刚好满足要求,但风味物质较少,果香味偏淡,说明成熟度不够,这样的原料也不可能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因此,葡萄园管理必须根据树势、管理水平等确定合理的留果量,严格控产,疏除多余的果穗,才可能确保采收期果实的充分成熟,也才能够避免大小年的出现,使葡萄园能够持续提供酿酒原料,保证产业链稳定,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真菌性病害频发多发,部分产区损失严重。白粉病是当地最常见、最易暴发侵染的病害,在部分产区甚至造成了绝收、毁园的境况。因此,该病害已上升为当地迫切需要认真预防的病害种类。白粉病暴发的原因,主要是产区整个生长季节的气候都比较适宜其循环侵染,如凉爽的气温,绵绵细雨,潮湿的空气,多变和频繁的山谷风,以及少有的暴雨天气,这些都是白粉病暴发和为害的适宜条件。此外,葡萄园不良的栽培习惯和架型,相对薄弱的植保技术,进一步加重了该病害的发生。因此,各产区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掌握病害流行规律,认真制定白粉病防治计划,按照病虫害规范化防治的现代理念进行预防和防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五、创新发展思路,深挖本地潜力,开拓酿酒葡萄产业新局面

一是企业和农户和谐发展。在支持相关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稳固自身拥有的传统基地的同时,要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原有企业需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稳定产业基本格局,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户更多支持与帮助,在原料收购方面则应将更多实惠倾斜给农户。这样企业和农户才可能建立和谐关系,创造双赢局面。

二是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通过扶持部分产区农户建立小型酒庄,积极消化吸收企业难以收购的葡萄原料,为产业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在一些没有加工企业的基地县,可以积极引导部分有实力的农户或者外来资本成立合作社,进入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加工产业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

三是努力促进酿酒葡萄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旅游环线附近,引导和扶持农户建立小型酒庄和休闲农庄,促进酿酒葡萄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提升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当地农户的就业机会和创收途径。

四是开放部分原料市场,引进拍卖与竞购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据调查,酿酒葡萄原料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仅四川盆地内就有众多葡萄酒爱好者和休闲农庄业主对藏区酿酒葡萄原料情有独钟,潜在的需求量很大。作为生鲜农产品,完全可以放开部分市场,推行拍卖机制,做到优质优价,积极应对和适应产区种植基地扩大和产量增长的生产形势,让更多的消费者和种植户都受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成都 610066)

特约编辑:艾 华

刘晓(1964—),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

2015-02-09

猜你喜欢

产区藏区酿酒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更 正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