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只流进处在低位的杯子(外一篇)

2015-12-28陶洪仁

雨花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孙杂文杯子

■ 陶洪仁

水只流进处在低位的杯子(外一篇)

■ 陶洪仁

一幅画,画上只有一个茶壶和一只茶杯。茶壶里的水正在向外流淌。但是,因为茶壶在下边,茶杯在上边,所以,壶里的水没能进杯子,全流到了地上。

那一次,去朋友家,坐在他的书房里,看着这幅画,开始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将杯子画到上面?后来,一下子悟出,悟出是因为我想到了位置—杯子高于壶,壶里的水只能朝地上流淌;杯子只有调低位置,水才能流进。

就是说,水只流进处在低位的杯子。

据说,就是这幅画触及了朋友的心灵,才让他调整了姿态,虚心向别的画家学习,终于成了一位很有名的画家。

把自己放在低处,在很多时候,不仅仅对人的艺术成长有帮助,在一定的时候,甚至对人的就业以至人生的发展也会大有益。

有一位博士毕业后去找工作,结果,因为就业竞争和用人环境的问题,并没有因他的博士身份而受青睐,跑了好多家公司没有一家录用他。碰壁之后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学位证明,以“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有点儿“高射炮打蚊子”味儿,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不仅操作得好,还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个大学毕业生的岗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很快又提升了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人不怕被别人看低,怕的恰恰是自己把自己看低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藏起“高”来,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退一步远比进一步重要,因为你可以找到一条出路。

杯子的姿态高了,壶里的水流不进;人的姿态高了,不仅会阻碍着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当下的用人机制与环境下,还会影响着就业与发展。纵观中国历史,低姿态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三国时的刘备,他再三低头,从三顾茅庐到孙刘联合,每一次低头,都是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渡,终于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越王勾践不仅放下身姿,更是低下他那高贵的头,最终,他通过卧薪尝胆,竟收回旧山河,完成复国大业。

其实,不仅刘备、勾践放低姿态,即便是圣人孔子也是如此。他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见证。以别人为师,取他人之长,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豪迈诗句的确激荡人心。“天生我材”是对的。大自然是公平的,它赋予每个人这样或那样的才能。有的人擅长歌唱,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擅长创业。然而,人的才能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才能被发现、被展示、被发挥。你有最优美的舞姿,却没有足够大的舞台展示,就像那高高在上的杯子,一样会被空置而埋没。

放低姿态,露出坦诚的微笑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放低自己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还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放低自己,可以调整心态,虚心向别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发展自己,还可以找到人生的舞台,从而更好地施展才能呢。

帮“倒忙”也是帮忙

此想法不是我发明的,属于我的十岁小外孙陶然的杰作。

那是个星期天。因前一天去某县参加新四军一个战役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午就一边阅读资料,一边写,当稿子写到尾声时,手机闹铃突然响起来了。当今社会的人多已不是自己做主,而是要受他人甚或电器控制。铃声响了,提醒我得去接参加兴趣班的小外孙回家。不过,我是带着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悦心情离开电脑的。接回来的小外孙什一进屋就直奔书房,抢电脑玩游戏。午休后,在小外孙忙着做他的作业时,我终于舒了口气。因为我可以加工上午的稿子了。上电脑一看,那个文档关了。点击打开那个文档,怎么找也找不到上午写的文稿。我的心凉了,因为我想起接小外孙时急着走而没保存,而小外孙玩游戏时我也没有叮嘱他给我保存。那可是我半天的心血啊。我带着几分生气的样子问他,你玩游戏前为什么不帮我保存一下?小外孙从出生起就与我们一起生活,我除了教育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外,还常常告诉他,要学会动脑筋,想到什么应该说的话就说出来,不要放在心里。所以,他没有因为我有点儿生气就向我认错,而是说:这个,你懂的,每次教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噢,这个小不点,做错了事不认错,还找出个理由来……当然,他所说的,确实是我平时要求他的。我常对他说,什么都是如此,要多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写作文,多写,不断地写,就可以越写越好。现在倒好,他竟以我之矛,刺我之盾。我真生气了,告诉他,你如此做,是帮倒忙。他像很委屈似的,愣了会儿,细声说:帮“倒忙”也是帮忙!

“帮‘倒忙’也是帮忙。”让我耳目一新。因为这句话,让我不单单想到他当时肯定是曾想着给我保存,只是点错了符号;而且让我想到社会上许多的所谓帮倒忙,或者是真的出于好心而帮忙所致,或者是经过时间的检验,从开始的被认为帮倒忙到最终的真帮忙。由此,我想到了成语“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发明者对谔谔之士赞叹的境界,想起了三门峡工程设计中黄万里在那个环境中独立思考后直抒己见的胆略及之后的实践验证……大概是经常阅读杂文的原因,我还想起了杂文,想起了杂文作者们。我心中的杂文作者多是谔谔之士,他们虽然生活在“世俗”充盈的环境里,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敏锐的眼力,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发现问题挺身而出,发别人还没有发的话题,道别人不愿说或不敢说的问题。由此,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了人们对鲁迅杂文的譬喻。杂文犹如明镜,可以揭丑恶、明是非、正风气、知兴替;杂文犹如苦口的良药,可以让人清醒、明智;杂文犹如号角,可以呼唤良知,呼唤正义,呼唤真善美;杂文犹如开路机,可以铲除荆棘、杂草、乱石和垃圾,为社会的进步帮忙—开辟出更宽阔的道路!

鲁迅先生说过:“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也没有什么文章要做,但有一种自害的脾气,是有时不免呐喊几声,想给人们去添点热闹。”(见《〈阿Q正传〉的成因》)

鲁迅先生还告诉咱们:“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象征。”(见《复孙伏园》)鲁迅在什么境况下说这话我没有考证,我这里只说对他“失败者”的理解—杂文是“自害”,“呐喊几声”,是杂文作者想给人们“添点热闹”。鲁迅为什么如此说?那是因为杂文只能进行价值判断,不能进行法律裁定,它是批判的武器,却永远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尽管如此,当一篇辣蓬蓬的杂文面世后,总有一些人爱好对号入座。他们要么说杂文作者笔下的人物是在影射他的,要么斥责杂文作者写的讽刺幽默小品文是在讽刺他们的,由此会感到不痛快,就将杂文及杂文作者斥之为帮倒忙。

“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形象的全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鲁迅先生在这儿,除了批驳有关学者用“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的“文学观”来指责杂文,为写杂文的作者(也是为自己)作辩护之外,还从另一侧面告诉我们,杂文作者的动机都是好的,他们胸怀天下,顾念苍生;腹有经纶,心有民瘼;见微知著,敏事敢言;为国为民,舍身忘我;兴利除弊,不避斧钺者也;他们是在为社会治病,为社会进步而呐喊,是帮社会之忙的。这,可以从伟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得到证实。要不,毛泽东同志能说写杂文鲁迅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吗?三家之中,思想家居首,文学家居末。

文稿丢失的事虽已经过去多日,我却仍一直在思考小外孙的话。难怪有学者说,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现在想来,大概是杂文的情怀吧,我不仅不怪小外孙,还在心里感谢他呢。

猜你喜欢

外孙杂文杯子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杯子里有什么
画与理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不同寻常的暑假
神奇的杯子
外孙的『不倒翁』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