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战略:从无到有
2015-12-28长青
文 长青
高端战略:从无到有
文 长青
简单来说,自主品牌用十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摘掉了人们的有色眼镜,然而这背后起到关键作用的中高端产品路线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业内外习惯将2005年前后视作自主品牌的发展元年,这一年,无论是当时影响力颇大的“龙何之争”,还是随后“十一五”规划中体现出来的国家态度,亦或大量涌现出来的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看似迎来春天,但人们对其关注更多仍停留在“脑补”画面。
十年间,自主品牌已经成功占领低端消费市场,同时登陆法兰克福车展、开启海外出口业务、逆向研发、兼并重组与收购、自主研发发动机……一系列关键词反映出那个时代自主品牌汽车的蓬勃发展,但不可否认,中高端产品一直被合资品牌垄断,也正是在彼时,自主品牌中高端崛起之路正式打响了。
起初的换标产物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给出自主品牌高端路线明确要求:一汽、上汽及长安等一批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率先发力中高端市场,当时几款明星车型的出现给中国车市带来不小影响,一汽在推出全新奔腾品牌的同时,还通过HQ3的发布,表达对红旗品牌的坚持和期许。当然,从某种角度上看,HQ3更像是融合着十分复杂背景的“换标”产物,但也不能否认其产品本身的实力以及留给人们对红旗这个品牌的一线希望。
与之相对应的是,奔腾首款车型的问世则是真正意义上打开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市场格局的成功案例。其成熟的平台技术、出色的产品表现,再加上过硬的品牌背书,对于当时追捧自主品牌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不二之选。虽然奔腾首款车型是基于马自达6生产平台开发的,使用了与马自达6相同的发动机,但15.18万起的售价,极大程度上冲击了花冠、标致307、思域等同价位合资车型。
也正是在这一年,MG和荣威开始正式登场,虽然后来MG的母公司南汽被上汽收购,但其连续推出的荣威750、 MG7却和奔腾B70一样,为自主品牌高端战略开了个好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成功与否并非与当时涉及车型的销量产生唯一关联,毕竟对于这些开拓市场的“先驱者”来说,成功之处是在消费者市场中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之所以要这样强调,是因为在当时的华晨并没有急于推出定位高端的整车,而是通过与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德国FEV发动机公司合作,推出并投产了一款1.8T的发动机,这款历时三年的研发成果率先被运用在华晨旗下的尊驰和骏捷车型上,而这种对于技术的注重,也让华晨以及之后的很多自主品牌得以在随后十年间冲击中高端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后来的四不像
随后几年,由于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和节奏加快,自主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设计图纸”上,海外建厂、多生孩子好打架、各种衍生品牌和LOGO……一时间让自主品牌的高端战略陷入至浮躁的氛围中。
过去十年里,尽管高端战略正在爬坡阶段,但各企业间仍始终不能有效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下一个十年,能否保持持续提升态势,零部件、能源、材料、年轻化市场需求等多维度触角将是关键。
这里值得回忆的是一款奇瑞推出的紧凑级小型车A1,虽然按照所有的定义它都不能算作是中高端产品,但这款品质过硬的产品愣是让大名鼎鼎的电视栏目《TOP GEAR》在专业赛道上进行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测试,让人欣慰的是,A1成功通过了各种“狂虐”,树立了相当不错的产品口碑。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过于热衷于低端市场的投放,中高端路线更像是个遥远的计划被搁置,除非有人把每届车展自主品牌展台上那些“四不像”也算作是正式的产品。
江淮宾悦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最多也只是有点印象,这款作为宣告江淮进军轿车市场的里程碑车型,售价10.77万元至13.17万元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并不算便宜,而且和几乎同时进军轿车领域的长城和陆丰相比,宾悦的意义一方面让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早先一批自主轿车品牌加深竞争意识,同时也让自主品牌10万元天花板的说法接近被打破的状态。
本以为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可以迎来新的爆发,但不久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牵连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过也正是因为“寒流”来袭,让真正含金量高的汽车企业显现出价值。
自主品牌在随后几年发展中逐渐意识到核心技术是安身立命的关键,除了发动机,博格华纳等国外零部件企业也随风而动,扩大了在中国车市开拓业务的范围和深度,奇瑞当时也和博世合作推出了CVT变速器,而吉利也完成了对DSI公司的收购。
有意思的是,由发改委联合12家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在内的中国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发联)却并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这也正是本文最后要提到的那般,尽管现如今自主品牌推出了比较成功的中高端产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价格天花板,但企业间联合打造高端战略的生态意识却远远不够。
吉利帝豪、奇瑞瑞麒,这似乎就是一对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的代表,由于当时10万元价格天花板的存在,瑞麒G5等一系列中高端产品虽已超过10万元售价,但其相对不那么成熟的产品并没能获得市场认可。值得肯定的是,瑞麒G5、G6等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能看到自主品牌在产品打造上的提升和进步,而吉利帝豪的日渐成熟,更是与去年吉利推出“六块腹肌”时形成了完美的品牌呼应。
如今的有模有样
2010年12月20日,广汽乘用车公司宣布旗下全新中型车传祺轿车正式上市,六款车型售价12.28万元至18.98万元。不同于大多数自主品牌创立之初偏重低端市场定位,广汽将其首款车型就定位为中高端车型,并希望能在这一领域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高举高打的策略让传祺备受关注,在硬碰硬的产品实力上,这款轿车让人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了自主品牌走向高端的希望,而随后推出的SUV产品GS5、GS4,更是在火热的SUV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此时,荣威950、奔腾B90、绅宝D70……虽然经常被人纠结于其产品技术、平台血统等问题,但不可否认,自主品牌中高端路线正在从“设计图纸”上再一次回到市场层面。观致3、传祺GA6、吉利博瑞等中高端产品更是让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赢得口碑,而至于曾经10万元的价格天花板,也正是因为自主品牌中高端路线的不断助力而不再被舆论提起。
以上的盘点并不完整,仍有很多同样值得回忆的经典车型有所遗漏,这些产品有的仍然推陈出新,有的已经停产退市,但对于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却不能被遗忘。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提到近几年推出的几代红旗轿车和SUV/ MPV领域,即便这些产品尽管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所需要的财富和地位,但对于以十年为跨度的视角来看,过于偏颇这些领域反而不利于自主品牌高端战略的长远发展。
十年时间,自主品牌完成了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艰巨的任务: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如今买一辆接近20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型也不再是新鲜事。然而,面对未来却不得不回归冷静,尽管高端战略正在爬坡阶段,但各企业间仍始终不能有效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各自为战等不利于长期与合资品牌竞争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过去十年里,可归咎于中国零部件领域的不成熟和不重视,但下一个十年,能否保持持续提升态势,零部件、能源、材料、年轻化市场需求等多维度触角将是关键。